APP下载

让微视频走进语文课

2020-01-03孙春辉山东省莱西市杭州路小学

家教世界 2020年32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利用微语文课

文/孙春辉 山东省莱西市杭州路小学

一、微视频教学的意义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程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诱导学生丰富汉语词汇量,培养语感,发散思维,掌握初级的语文学习办法,并培养优良的行为习惯。而微视频是一类新式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媒介,它以其极富感染力的音响效果、具象化的图片、启迪性的视频选段等优点,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追捧;它扭转了以往的硬性灌输教学模式,并将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教学设施融合在微视频中,操控简便,并能实现不同教学模式的转换。

二、微视频教学的运用

1.利用微视频,明确教材内容

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应让学生明了苏州园林的整体布局,即“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而大部分学生甚至老师都没有亲临苏州园林,无法形成直观的印象;并且教材上缺少图片,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

微视频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微视频具象化地展现了苏州园林亭台楼阁的风貌、假山池塘的格局、繁花密树的倒映、近角远角的层次、门洞窗棂的规划等等,它配以图片,同步引进教学讲解词(讲解词就利用教材中的内容),使图片与文字相融合。学生在优美舒缓的音乐声中聆听讲解词,并欣赏图片,研讨其格局、色调、搭配等等,犹如身临其境,领会设计人员和工匠们的智慧结晶,体会我国园林之美。

2.利用微视频,突破教材难点

例如: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教材中两句描述环境的句子可否删除、有何作用,是使学生感到困惑的。老师可以运用微视频,找出文中描述大海的句子,之后配以色彩对比强烈的大海背景图。一幅天高海阔,海水微碧;另外一幅天空晦暗,大海显现出灰白的色调。两种环境描写体现了主人公的不同情绪。之后,应讲述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塑造作用。

微视频的播放在上述实例中是由文及图的,通过比对和解析,学生就能明白环境描写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人物内心情绪的映衬。这样,可以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一时间得到启迪,从而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此同时,在潜移默化中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

3.利用微视频,掌握写作技法

例如,在讲授《胆小鬼》一课时,人物的心理描写方法多样,老师可以利用微课系统地总结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活画动作神态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画出心湖上的涟漪。

利用微课,可以把某一小知识点系统而清晰地展现给学生,避免了上课形式的单一枯燥,事半功倍。而且每一节微课,老师们都群策群力,精心准备。

4.利用微视频,领悟诗词意境

微视频能将影像、文字、声音、视频串联起来,变静为动,使课文内容具象化,改变了以往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初中语文课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创建了一个热烈的课堂氛围。如此,直接印象与想象、联想相融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而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学习诗歌《约客》,可以制作这样的微课:一幅幅精美的江南夏日雨夜图,配以古琴曲《平湖秋月》,老师深情吟诵《约客》,透过作者的文字,仿佛听到了细雨重重,敲在粼粼千瓣的瓦上,轻轻重重,时远时近,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着瓦槽与屋檐缓缓流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仿佛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仿佛听到了蛙声阵阵,仿佛看到了其时细雨绵绵,仿佛看到了诗人独坐屋内,闲敲棋子,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那一份宁静闲适和小小的落寞。

总之,微视频使可以让语文课堂一改往日的沉闷,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姿多彩,使语文课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教师愿教乐教,学生愿学乐学,向着高效课堂、绿色教学迈进。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利用微语文课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利用微课丰富学生习作内容
可怕的语文课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