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儿童友好型空间规划的思考

2020-01-03

山西建筑 2020年1期
关键词:活动场所空间儿童

王 孟 琪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1756)

0 引言

早在1996年,联合国就提出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构想,之后很多国家陆续地推出了相关的建设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成果。

日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正式推出了《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这意味着儿童友好型城市与空间的建设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1 我国建设现状

在我国建设过程中,虽然强调规划的多样性,但是更多的是在关注老龄化建设,而关于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并不强,对他们的活动特性也并不了解。

儿童,作为社会中特殊的一个群体,其生活、活动具有极强的特殊性。比如说,他们有同龄聚集性,要尽量避免将他们的活动空间和成人的活动空间杂揉在一起,其活动空间就应该更有针对性;孩子们可能更倾向于户外活动,需要更加重视他们的活动环境等等。

据相关数据显示,当今社会中所提供的一些活动空间,仅有不到10%得到了孩子们和家长的满意和认可。

笔者认为当前的儿童活动空间大体分为三类:社区里与老年健身器材夹杂在一起,千篇一律的儿童娱乐设施;一些大型,带有危险性的游乐设施;类似于网吧、游戏厅包括茶馆等非健康空间;同时,目前城市中夹杂在高楼之间的公共空间,极具压迫感,让不少儿童还出现了“自然缺失症”的症状(所谓的“自然缺失症”就是当前社会中缺乏有效的开放空间,绿化系统减少,空气的浑浊,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缺少与自然环境亲近的机会,从而让孩子们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问题)。

总体来说,当下还是缺乏开敞、健康、绿色的活动空间,同时活动空间的趣味性、安全性以及创造性也需要提升。

2 建设儿童友好型空间的必要性

基于对我国当下儿童活动空间现状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儿童不同于其他弱势群体,他们的特殊性对城市空间的建设还有着重要的影响:

1)他们的自身脆弱性对于周边环境与空间的要求往往更高,而城市不断地发展并不能代表城市对于儿童的友好度在随之提升;

2)很多户外场地都是按照成人的价值标准来衡量的,整个社会对城市公共空间缺乏有利于儿童成长发展的思考[1]。城市发展中不均衡、无针对性的空间对他们将会造成伤害;

3)不健康的空间在儿童活动空间建设中并不存在可持续性,也没有针对性的服务效果,甚至完全无法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

因而,基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应该在规划原则基础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空间建设。

3 儿童友好型场所建设思考

儿童,作为当今社会中比重大却因其自身主体的局限性而总是被忽略的一个群体,我们可以怎么做。笔者认为,应该同步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从儿童出行、儿童娱乐与环境优化出发,提升儿童活动空间品质,以实现儿童活动空间友好的目标。

3.1 有效的存量空间营造

解决儿童对于活动空间的诉求面对的是——是否有合适的空间用以规划。在如今寸土寸金的时代,有多少空地能够用以提供孩子们娱乐。

如今城市规划已经渐渐从大规模的增量规划转变成了存量规划,对有效空间的利用与整合是一重要手段。在空间紧缺的情况下,需要将活动空间与其他相关功能空间有效结合,进行功能复合及空间布局的调整以达到在有限的空间内再创造活动空间的目的。

首先,应该把儿童的需求和特征作为建设的出发点[2],保证每个空间得到有效的营造。当下的活动空间,不仅是在场所环境上差强人意,整体空间也缺乏创造性,对于孩子们来说单一无趣且具有压迫性。因此,当代的儿童活动空间建设应该保证足够的多元性、创造性。

另一方面,可以大限度的利用可塑造的弹性空间。如公共建筑的屋顶、一些构筑物的前坪或者一些公共构筑物内部的闲置空间都属于可塑造的弹性空间——他们同属于公众,且没有定性的空间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再造的。同时,由于他们的活动类型是多样化的,因此可用以打造的空间开发强度是具有弹性的,在不同的空间内就可以给孩子们打造多样性的活动场所。

3.2 安全性

活动空间的安全性主要包括儿童的心理安全感以及人身安全两个方面。具有安全性的儿童活动空间是吸引儿童愿意出行的第一步——要先解决儿童敢不敢出行再解决儿童是否愿意停留在儿童空间的问题。

首先是孩子们的心理安全方面。要尽可能的减少对孩子们的空间压迫感,他们的活动空间要尽量远离高层建筑群,靠近较为开阔环境好的地方。比如在城市中与良好的自然资源相结合打造专门的儿童公园;或是在小区中选择建筑密度不高的地方打造儿童乐园,并为其配置少量的家长看护区等等。

其次是人身安全方面。在安全监控方面,目前的科技发展可以通过完善每个活动场所周边的监控摄像设备、建设5 min安全成长圈等方式改善儿童单独出行的安全监控;除此之外,可以将建筑物(构筑物)与活动空间形成围合状,而不是将活动场所安置在建筑物(构筑物)背面以至于一些僻静,安全性较低的地方,可能会更利于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活动状态的人工监控,实现“街道眼”作用等。在街道空间组织方面,为了保证儿童的安全出行,应该在城市中(特别是与空间节点关联的空间)提升儿童出行流线的流畅性——尽量将他们出行的路线延伸到线,形成完整线路,明确指向,荷兰代尔夫特政府在这方面就有一定的建设成果,如图1所示。

在保证其出行路线流畅的基础上,要注重装饰与管理——比如人行与车行的有效分离、有针对的安全路线、具备良好可视性的交叉路口以及设置相应的安全标识等,如图2所示。

3.3 生态性及其可达性

在如今的活动场所中,因为绿化系统的缺乏,孩子们极度缺少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以至于产生生理与心理的疾病。在空间打造的过程中尽量利用其天然的景观资源,并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以提升活动场所的生态性。其中可以分为室外绿化与建筑绿化两个方面。

在城市开放空间的绿化打造方面,首先可以与道路迎合,与游乐场地配合。

在活动空间内部环境打造上,可以选择色彩相对活泼、造型相对有趣的植被,并通过人工环境设计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改善儿童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公园与活动空间的距离应该主要以使用儿童的年龄为考量对象。比如学龄儿童的活动空间最好离其居住地300 m~400 m左右,而12岁以上的儿童,距离可延伸到1 km左右。

除此之外,可以借鉴第四代建筑的思路,在低层建筑中配置露天或半露天的活动场所,同时配置一定的绿化、水体,丰富活动环境。

3.4 娱乐性

更新改造要基于儿童生理特点和情感需要,让场所更具备趣味性[3]。我们不应该再让孩子们在茶余饭后跟着爷爷奶奶去楼下的健身器材荡秋千,更不应该让他们的周末都在茶馆、游戏厅等消极场里度过。让每个孩子有个多样、丰富、健康的童年,这是当代社会主流应该关注的。

室外空间包括日常的儿童游园,运动场地等活动空间,也包括日常街道空间等无针对性的生活空间。在活动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巧妙地利用城市当中不同规模的空间,并且结合城市安全线路的打造做到点—线—面逐级发展,让儿童在各地都有不同规模的娱乐场地。活动空间以外的公共空间打造过程中,可以适当考虑到儿童的介入,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赋予它们一定的趣味性,如图3所示。

除此之外,对于室外活动空间还要考虑到其能够适合儿童在不同的季节、天气下使用,以此来保证其活动的丰富性。

而室内则可以设置一些运动、观影、手工艺、涂鸦等等娱乐项目。

4 结语

在我们追求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上,儿童活动空间的规划是差强人意的。我们往往会顾此失彼,在追求更大的目标时,却忘记了我们最应该顾及的根本。

孩子们是否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或许能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而政策和规划者们都应当更加重视儿童对于他们生活、娱乐空间的相关诉求。他们对于公共空间的期望应当被尊重、被追求,而其中到底要怎样实现,这会是一个长久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猜你喜欢

活动场所空间儿童
空间是什么?
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养老现状剖析及创新研究
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卫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创享空间
留守儿童
依托活动场所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之探索
六一儿童
新型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