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社会钢琴教育的调研
——以苏州地区为例

2020-01-03董爱钰苏州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考级钢琴比赛

□董爱钰 苏州大学音乐学院

一、调研背景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近年来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速,在苏浙沪地区GDP 更是仅次于上海。人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使精神文明生活越来越丰富,审美水平也有了提升,家长对孩子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和之前有了不同。加之江苏省教育厅将初中学生的艺术素养纳入学业水平测试范围,出台了相应的艺术素质考核办法,自2020 年起,江苏省的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计入中考成绩,使音乐教育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更加受到重视。苏州社会音乐教育事业因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和社会上的普遍需求得到蓬勃发展,其中社会钢琴教育的发展尤为显著。社会力量、高校专业力量也在多方面提供资源助其发展,社会钢琴教育的教师多半来自专业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都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社会钢琴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苏州琴行、社会培训机构、社会比赛日益增多。而发展的背后也有许多滋生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对于整个学习过程成果检验最表象的途径,一是社会考级,二是比赛。“新建元杯”苏州市青少年钢琴大赛和江苏省音协社会钢琴考级作为苏州地区非常重要的钢琴赛事,历史悠久,专业性强。以这两个赛事为例进行苏州地区社会钢琴教育的调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考级与比赛

在音乐苏州公众号中收集近两届“新建元杯”比赛的参赛数据,并进行整理,绘制成图,如图1、图2 所示。

图1 近年来“新建元杯”钢琴比赛参赛人数

由图1可观察到比赛除在2008年突破参赛人数最高值外,其他年份参赛人数均逐年递增,稳定的参赛人数保证了参赛选手的水平,也说明了“新建元杯”苏州市青少年钢琴大赛在苏州地区的重大影响力。通过图2 可以清晰看出儿童组所占比重最大,超过一半。由此能够推断出,儿童学习者占社会钢琴教育中的大部分。通过图2 还可以发现,除幼儿组外,随着年龄增长,参赛者却越来越少,从而分析出社会钢琴教育的学情现状,年龄较小的学习者是为培养兴趣,拓宽知识面或是迫于社会形势需求,而在青少年时期,很少有人能够在课业压力下依旧坚持钢琴的学习,更少有人将钢琴作为专业一直学习下去[1]。

图2 2018年“新建元杯”钢琴比赛组别人数分析

通过对江苏省音乐考级2017、2018 年数据的收集整理绘制成图,如图3 所示。

图3 2017、2018年江苏省钢琴考级人数与考级级数对比

通过观察图3 可以发现江苏省钢琴考级的人数是较多且稳定的,而且在一些特定级数,如3 级、8 级、10 级,报考人数较多,进一步体现出家长、学生对钢琴级数的要求,和对钢琴学习的目的需求。钢琴考级3 级的考生,多因为初学者想要初级学习的一个阶段性证明;8 级的考生年龄多为小学升初中的学生多数止步于此;10 级的考生是在8 级考生的基础上有更高技术和要求,也多是对钢琴学习的一个结业式的证明。不同级数的考级人群也代表了对钢琴教育的不同需求。钢琴考级人数的稳定,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对钢琴教育的需求是持续且稳定的。

三、社会钢琴教育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对苏州地区钢琴比赛、考级和社会钢琴培训机构的调研中,对发现的现今社会钢琴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加以梳理。

(一)师资良莠不齐,缺乏管理

现今社会钢琴教育机构也趋近饱和状态,大多机构的形式以钢琴初级教育为主,教师分为全职教师、在校本科学生、研究生兼职。高校的学生专业素养较高但兼职的学生时间、人员不固定,缺乏管理,经常更换授课教师,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对钢琴学习造成困扰。在调研期间也发现部分钢琴培训机构规模较小、师资匮乏的情况,教师能力水平有限甚至非钢琴专业,容易误人子弟。学生在钢琴学习初级阶段最重要的是手型和练琴习惯的培养,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并没有正确指导学生去规范手型,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没有给学生未来更进一步的钢琴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音乐兴趣、音乐素养的培养

儿童、青少年在社会钢琴教育中生源比重较大。对于年龄较小的学习者,钢琴教育更偏重一些趣味性的引导。而社会上大部分的钢琴培训机构只针对钢琴教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弹奏教材规定的曲目,完成课堂任务。而对于具有一定专业技巧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讲曲目的创作背景、乐句处理的原因,只是一味地教授演奏技巧。这样“填鸭式”的钢琴教学是现在较为普遍的,虽然在学生身上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不利于学生对曲目的理解、乐感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钢琴学习的长远性及进一步提升,也容易使学生慢慢减少对钢琴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短浅,培养计划单一

比赛、考级本是对钢琴学习的一种考核、锻炼,但是现在逐渐变成培养学生的目标。现在大多数社会钢琴培训机构没有制订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笔者认为,钢琴培训不可以一味为了考级、比赛而忽略更多值得学习、练习的部分。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四年级就考过钢琴十级的学生,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该学生连最基础的乐理知识都没有掌握,识谱能力也较差,在后续钢琴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的学习阶段很是吃力。这说明考级不是学琴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阶段性的考验。

四、关于社会钢琴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对于一些琴行、钢琴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教师水平较低的情况,有关部门应肩负起相应责任,加大监管力度,定时定期对市面上的培训机构进行抽查,检查培训机构的营业资格、教师的从业资格、教学方式内容、教材的使用状况。每次的检查都应公布不合格名单,对于不合格的培训机构给予严厉的警告或处分,严重者吊销营业执照。只有严格的监管,才能有效防止教育市场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促进社会钢琴教育的绿色发展。

(二)因材施教,丰富教学内容

近些年与前些年的教育风格也逐渐不同,原先家长比起孩子的钢琴学习过程中基本功的训练更注重考级的级数、比赛的证书。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家长逐渐不单单看一张考级证书,更注重孩子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孩子真正学会一项技能,拓展兴趣爱好。这也是需要社会钢琴机构所注意的,教学教法上的变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体系,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年龄偏小的学生,教学内容可以更趣味化,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让学生对钢琴保持兴趣与新鲜感。青少年心智更加成熟,有个性,可以适当加入流行钢琴、音乐史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要把眼光放长远,脚踏实地

比赛、考级存在的意义是对学生阶段性的考核,是一场需要精心准备的展示,但不是钢琴学习的最终和唯一目标。教学目光不能只定格在短期的目标上,要放长远。教师不仅要有长远目光,也要身体力行影响家长把目光放长远,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曲目的完成,还要补充基本功、演奏技巧、乐理、音乐史等方面的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含量,在授课过程中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举个例子,学生要知道如何处理乐句,更要知道处理的原因,每个作曲家的风格是怎样的,这样在日后练习遇到同类型曲目才会有质量、有效率地提高演奏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国内近些年发展较为突出的城市,对苏州地区两大经典钢琴赛事为例进行调查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调查过程中也不免发现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需要社会各界、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监督管理的。选拔出优秀的钢琴幼苗和人才,是整个社会钢琴教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而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全社会素质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考级钢琴比赛
《音乐听力》考级(三级)教学分析与思考
选美比赛
纸钢琴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