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声誉损害研究

2020-01-03刘华富

北方经贸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公司财务声誉上市

刘华富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北京100102)

一、引言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对上市公司自身乃至整个市场的声誉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应的上市公司出现了负面反映。在我国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通过对国泰安CSMAR数据库进行梳理,以自然年度为统计时段,2017年上市公司违规行为680条,2018年843条,2019年达到904条,三年内,违规行为逐年上升。而与会计处理相关的虚构利润、虚列资产、虚假记载和一般会计处理不当是其主要的违法违规行为(见表1),其中大部分与财务造假密切相关。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方式

一般情况下,财务造假指的是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为了公司利益或者一些其他目的利用会计法和财务报表统计中的漏洞和空白来变更统计类目,虚报财务数据的行为。[1]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主要包括虚增收入、虚增资产、少计负债、少计成本费用、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完整,以及以虚假现金流配合虚假业绩等,结合2017-2019年数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方式。

表1 2017-2019年违规信息统计

(一)虚构利润

上市公司经营收入尤其是主营业务收入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上市公司生产发展之基。从表1数据来看,2017年,虚构利润一项占比6.76%,2018年占比4.63%,2019年占比3.87%,是违法违规类型中的重要类型。以个案为例,康得新(*ST康得)在2015-2018年期间,通过子虚乌有的业务,虚增了119.21亿元利润。[2]康美药业(ST康美)虚增收入291亿元,而且虚增货币资金886亿元。[3]这些财务造假数据金额巨大,分析发现,虚构利润主要是通过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或者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在最新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通报中,索菱股份(*ST索菱)2016-2018年通过虚构海外业务、伪造回款单据等方式,虚增巨额利润。[4]可见,虚构利润不仅是通过国内途径,还有通过海外途径,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试图以侥幸心理,绕过监管,逃避惩罚。

(二)虚列资产

为了实现资产的虚增,上市公司采用少提或者不提坏账准备金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一些长期坏账不做处理,这样就导致了公司的实际应收账款远远小于表观数字。从表1数据来看,2017年,虚列资产一项占比1.03%,2018年占比0.59%,2019年占比0.88%。在财务造假中,虚列资产在2017-2019年中占比相对不高,但经常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所运用,其造假手法隐蔽,虚增收入的同时虚增资产,查处难度增大。

(三)虚假陈述

上市公司通过虚假陈述,对投资者进行误导,这也是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在表1的数据中,2017年,虚假记载一项占比21.76%,2018年占比23.72%,2019年占比26.11%。证监会最新通报显示,藏格控股(*ST藏格)2017年7月至2018年串通上百家客户,利用大宗商品贸易的特殊性实施造假,东方金钰(*ST金钰)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以全资孙公司为平台,虚构翡翠原石购销业务,通过造假方式实现业绩目标。通过虚假陈述,尤其是虚假订单会造成公司业绩预期增长的假象,极大地吸引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损害投资者利益。

(四)一般会计处理不当

为了实现财务造假,粉饰业绩,上市公司通过使用不恰当的会计准则进行处理。表1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般会计处理不当一项占比6.03%,2018年占比4.51%,2019年占比8.08%。证监会通报显示,龙力生物(已终止上市)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为虚增公司利润,定期通过删改财务核算账套实施造假。

2017-2019年数据表明,在违法违规行为中,与财务造假相关的会计行为主要集中在虚构利润、虚列资产、虚假记载和一般会计处理不当。其中,虚假记载一项占比最重,说明上市公司主要利用虚假陈述,误导投资者。但上述四种方式仅仅是财务造假众多方式的几种方式,上述四种方式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不是完全区分开。事实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很少用一种方式,而是多种方式配合使用,财务造假方式和手段呈现多样化、隐蔽化特点,查处难度增大。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

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业绩压力大,“画皮”美容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业绩是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考量的重要参考,业绩稳健或者爆发式增长,必然引得投资者关注,为再融资带来便利。但上市公司作为企业,不可避免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经营不善或者处于行业转型期或者不可抗力等各种原因,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甚至亏损,长此以往压力增大,为了粉饰业绩,通过财务造假来进行“画皮”美容。上市公司通过美化财务报表,获取资本市场的信任。[5]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业绩报表会显得更好看,更有利于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但长久以往,犹如地基夯实不牢的大厦一样,随时可能瞬间倾覆。画皮之下是丑陋的真容,近几年,发生不少上市公司由于财务造假事发从明星公司沦为垃圾公司、被ST甚至终止上市的案例。

(二)上市公司为了保壳,避免退市

目前,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二百八十六条(13.2.1)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13.2.1)分别列出了对上市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即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投资者所熟悉的披星戴月,其中前三种是与上市公司净利润、净资产和营业收入有关,具体内容类似,只是两个交易所的表述略有差别,主要是涉及业绩考量,并有严格的时间周期。更为严重的是,上市公司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后续一个会计年度内不能改变相应的情形,上市公司将会被暂停上市,暂停上市的结果可能是强制退市。在实践中,连续两年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最多。为了保住壳资源,不乏上市公司铤而走险,通过财务造假,粉饰业绩,瞒天过海,在与监管层的博弈中,不惜损害上市公司声誉,通过财务造假蒙混过关。

(三)其他原因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往往会有未按规定披露重大信息、大股东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上市公司为了配合二级市场炒作,粉饰业绩,股价高位进行减持,满足个人的需求。有些上市公司为达到市场盈利预期和业绩承诺,获取银行信用,不惜损害自身声誉,进行财务造假。

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声誉损失

(一)负面效应大

历史上,英、美等国的财务报表造假都曾导致市场经济停滞、股市瓦解,给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资本市场信息较为公开透明,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对上市公司影响非常迅速,一个信息,会很快在资本市场发酵,影响上市公司甚至整个行业板块的股价,就上市公司本身而言,股价可能是一探无底,甚至低于票面价值,直至退市破产,而对于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板块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前几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白酒塑化剂事件对于奶粉和白酒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事件,在一段时间内对于中概股的多家上市公司及其相应的板块带来了负面影响,二级市场最直接的反应是股价大幅下跌。

(二)声誉受损,上市公司将面临更大困境

财务造假会隐瞒上市公司的真实状况,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不仅会对国内资本信用有连带伤害,对我国创业企业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负面声誉的冲击不仅会降低金融机构对企业的风险评价,也会对企业与下游采购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产生影响,将对企业的当期业绩产生负面的冲击。[6]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一旦被披露,将面临更大的困境,其融资更难。东芝集团在2015年5月深陷财务丑闻的泥潭,给公司发展和声誉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甚至给整个日本的公司文化和治理模式都蒙上了一层阴影。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对其声誉影响,得不偿失。

(三)财务造假,上市公司将面临监管层更严厉的惩罚

由于监管机构能够对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并且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高,企业受罚信息易于获得,进而监管机构对企业违规行为出具的处罚公告将发挥声誉机制作用。[7]借鉴KMRW声誉模型,在与监管层的重复博弈中,监管层在上市公司上市之初对上市公司都会视为合规守法企业,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对其实施更为严厉的惩罚。从近几年证监会对多例财务造假行为的顶格处罚就可以看出监管层的零容忍态度。

(四)误导投资者,损害投资者利益

在我国的股票投资中,中小投资者虽然个体资金少,但总体资金占比大,在不少上市公司中,中小投资者比例较高。而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中的基金和资管计划以及信托计划等,究其资金来源,也大多是中小投资者。因此,一些实际经营状况不好的上市公司编造虚假的财务报表,这就会误导投资人和股民,损害投资人和股民的权益,影响市场资源的合理分配。

五、几点思考

(一)提升财务造假成本,让上市公司对财务造假望而却步

监管层适时修改《证券法》,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成本大幅度提高。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对于财务造假行为处罚的规定使得即使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涉及金额无论多大,而顶格处罚只有60万元。而修改并已于2020年3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的规定,对信息披露人的顶格处罚提高到1 000万元,大幅提高了财务造假成本。在2001年,美国安然财务造假,安然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5亿美元,公司宣告破产。公司CEO被判刑24年并罚款4 500万美元,审计机构安达信被判处妨碍司法公正罪宣告破产,而安然公司的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得了高达71.4亿美元的和解赔偿金。提高财务造假成本,一方面,对于上市公司给予制度上的震慑,使得那些想铤而走险的上市公司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保护合法守规的上市公司,把更多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做好主营业务上,而不是通过财务造假投机取巧。

(二)加强监管,提升诚信意识

声誉机制理论基于信息不完全的假设,由于博弈双方存在多期重复博弈,声誉会影响行为人的期望收益与策略选择。证监会是上市公司的监管主体,证监会每年年报都会通报年度违法违规案件数据,对于典型案例会在证监会网站公示。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企业上市是融资的重要渠道,证监会需通过多方位监管,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监管与处理,建立声誉管理机制,提升上市公司的诚信意识。

(三)洁身自好,加强自身声誉管理

持续盈利和良好的市场信用是上市公司融资的基础,登陆资本市场只是上市公司真正考验的开始。声誉对企业提供高质量产品起激励作用,使得声誉变成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一旦财务造假,对其声誉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好的声誉需要长期积累,但坏的声誉可能在短期内将对其进行毁灭性的打击。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曝光后,股价暴跌数倍。上市公司需要洁身自好,加强自身声誉管理,避免财务造假。

猜你喜欢

公司财务声誉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12.99万元起售,UNI-V 2.0T正式上市,UNI-V iDD全球首秀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研究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不同应对
多元化战略下的雅戈尔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Top 5 World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