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女生的整合式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2020-01-02刘梦阳
刘梦阳 石 彤
多项研究证明,社会支持对缓解压力、增加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作用[1],尤其是针对贫困的人口,社会支持能够降低经济社会地位较低出身的人面对压力的过激反应[2],因此贫困生的社会支持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贫困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较少被提及,事实上,贫困女大学生这一群体承受着更大的个体和社会压力,亟待更具针对性的研究,本文以高校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为研究对象,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支持境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对促进教育性别平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已有的社会支持研究多为单一维度的研究,社会支持的结构、社会支持的载体和社会支持的路径是分离的、散在的。本文认为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应该整合为一个社会支持体系,互相关联、打破壁垒,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因此,本文尝试将支持结构、支持载体与支持路径结合,进行建构整合式社会支持体系的尝试。
一、文献回顾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第一,社会支持结构维度的贫困生社会支持研究,其中资助体系的研究较多;第二,从社会支持载体维度研究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第三,针对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研究。
(一)社会支持结构维度的研究
社会支持结构指社会支持具有一定的结构性[3],体现社会支持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从结构上认识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是贫困生社会支持研究的重要问题,很多研究关注经济方面的支持,包括资助政策、形式、对象等。有研究梳理了贫困生资助的历史与现状[4],认为现行资助体系的“奖、贷、勤、补、减”之间各行其是,各项资助相互独立,不能构成一个系统,应将各项资助措施作为一个整体考虑。[5]类似的,研究认为对贫困生的资助存在对象不确定、资助形式刻板单一、资助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应该构建大数据视域下按需分层助学的精准资助模式,确定资助对象、需求和资助形式。[6]也有研究指出高校贫困生的助学政策支持的类型比较多,但人均资助类型比较少,困难补助的保障水平比较高,获得了困难补助的同学的补助金额平均数为237.64 元。[7]77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仅对贫困生实施物质方面的帮助是不够的,因此对贫困生的支持结构研究,由关注贫困生的经济方面的需求,扩展到更加全面的社会支持结构。比如,黄永斌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分别分析了贫困生的经济维度、情感维度和关系维度支持,并在分析传统资助方式的缺点的基础上,建议建立“五位一体”的资助网络。[8]
(二)社会支持载体维度的研究
社会支持载体指高校贫困女生获得支持的来源或主体,分为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社会支持主要是由政府和高等学校等社会组织实施。非正式支持则主要指来自同辈群体和家庭的支持。社会支持载体也被称为社会支持网络研究,已有研究发现贫困生社会支持载体主要包括国家、群体、家人等提供社会支持的个人和组织。许传新与王平认为,社会支持的载体包括国家支持系统、群体支持系统和个人支持系统,其中国家支持系统包括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和协调功能,群体系统包括学校和其他社会群体的支持,个人支持系统包括以血缘为基础的支持和以价值取向为基础的个体支持。[9]也有研究认为多维的社会支持包括家人、朋友和其他重要人物。[10]
(三)社会支持路径维度的研究
社会支持路径是指达成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的目标的方式和机制。通过观念、法律、政策和专业等方式建构起高校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体系。但是以往的研究并没有将政策、法律、观念、专业作为社会支持的路径维度进行研究。
观念社会支持路径在以往研究中并未纳入社会支持系统,而是作为与社会支持相独立的变量出现,比如有研究发现性别观念、社会支持和经济状况均对女性“工作—家庭”冲突有显著的影响[11],这里性别观念并未与社会支持建立起关系。贫困生资助的政策在社会支持研究中往往作为支持结构中的物质支持出现,而不是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路径出现。因此,本研究将观念和政策作为社会支持实现的路径纳入整合式的社会支持体系。
(四)社会支持结构与载体的关系研究
有研究对支持载体与支持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仍然没有将各维度的社会支持作为体系进行探讨,仍然是“散在式的社会支持”。比如张长伟的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的支持主要包括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社会交往和信息支持,其中正式支持提供经济帮助,而非正式支持提供情感帮助。[12]类似的,也有学者发现非正式支持的情感支持较强,而经济支持较弱,老师和朋友会提供信息支持和学习方面的建议。[7]但这种支持载体和支持结构的关系探讨的研究并未将其作为研究核心关注点,两者的关系也并未得到数据的支持,并且这种联系也是较为松散、尚未形成体系的,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五)贫困女生社会支持研究
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研究强调了对贫困生支持的全面性,但从性别视角专门针对贫困女生社会支持的研究较少,对贫困女生的特殊弱势处境的支持缺乏足够的关注。虽然有研究表明高等教育的扩招促进了教育性别平等化[13],但获得了更多教育机会的贫困女生在大学期间的各方面弱势状况依然不容忽视。有研究发现贫困女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她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更大的压力,研究还显示高职贫困女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职非贫困女生,女大学生发展障碍明显,限制女大学生发展的主要障碍来自心理、生理、情感、经济、性别歧视以及学校女性教育的缺乏。[14][15]
多项研究均提出以健全其社会支持来改善贫困女生的弱势处境。肖群鹰等人对贫困女生社会支持网的调查表明,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利用情况不好,不仅规模小,而且还存在大量隔离人群,应提高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质量以解决上述问题。[16]肖慧欣等研究发现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应该着重强调通过个案工作等方式对其进行主体意识建立的救助及自我赋权,建立自助型社会支持网络;利用团体工作手法,帮助贫困女生群体建立互助型社会支持网络;采用社区工作手法,帮助贫困女生建立拓展型社会支持网络。[17]有研究认为贫困女生在应对就业性别歧视时,应构建同学朋友、家长、学校、劳动仲裁部门、法律、政府部门等社会支持网络。[18]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从激励贫困生各种能力充分发展出发,优化其健康成长的教育机制和发展空间,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成长力和社会化水平。[19]可见,针对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研究将重点放在了支持载体和支持结构上,对支持路径的涉及较少,并且也未探讨各个支持维度的关系。
综上,以往的研究已从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发展为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结构研究,这些研究虽然关注到了贫困生的各项需求,但多从支持载体的单一维度进行研究;社会支持载体研究是从支持提供者的维度进行研究,支持路径的研究往往将路径与结构或等而视之或独立看待。对社会支持结构和社会支持载体的关系的探讨有一些发展,但仍未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尝试将支持结构、支持载体和支持路径这三个不同维度的社会支持综合起来研究,提出“整合式社会支持体系”,它是整合社会支持结构、社会支持路径和社会支持载体的体系,即以社会支持载体为依托,通过社会支持路径,输送社会支持结构中的各类资源、救助和服务的整合式体系。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新时期高校贫困女生群体弱势处境和社会支持研究”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2017年4—6月在校大学生,调查涉及的省市包括吉林、北京、江西、湖北、四川、甘肃和新疆、内蒙古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然后根据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院校,同时在全国层面上协调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医药类、师范类、政法类、财经类、民族类、女子学院等不同类型的15 所高校。研究采取三阶段样本抽样方法,其中贫困女生与非贫困女生,贫困男生与非贫困男生比例按照1:1 进行抽样。高校贫困女生972 名,占学生总数的30.1%;非贫困女生925 名,占学生总数的28.7%;贫困男生655 名,占学生总数的20.3%;非贫困男生675名,占学生总数的20.9%。
(二)变量
整合式社会支持体系包含社会支持载体、社会支持路径和社会支持结构三个方面,并试图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重要的变量是社会支持载体、社会支持路径和社会支持结构,而这三个因子由多个观测变量构成。
表1 贫困女生整合式社会支持体系变量
根据经典的研究,社会支持载体包括家庭、朋友和重要的他人[1],本文将社会支持载体操作化为家庭支持、群体支持和学校支持,学校代表朋友,群体代表重要的他人。支持载体依据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量,其中家庭支持由三个指标构成,指家庭在资源、心理就业方面提供的支持;群体支持指同学、朋友在资源、心理和就业三个方面提供的支持;学校支持指大学老师和辅导员在资源、心理和就业方面提供的支持。
社会支持结构的研究认为支持不应只包含物质支持,还应包含情感的和关系性的支持[4],本文的社会支持结构包括榜样支持、就业支持、心理支持和能力支持,其中就业支持和能力支持包含物质支持,而心理支持是情感性支持,而榜样支持是关系性的支持。能力支持指对高校贫困女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培育,涉及的变量是贫困女生参加创新活动的频率。心理支持是培养贫困女生的心理优势和克服心理弱势,包含两个变量,即“情感方面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多大帮助”和“交友方面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多大帮助”,就业支持是对贫困女生的就业经历、经验提供帮助,并培育她们的职业能力,包含三个变量:第一个变量涉及的问卷问题是“就业方面遇到困难时,有人能够提供建议或者帮助吗?”第二个变量是家庭在就业方面的帮助的累积,包括资金、人脉、就业策略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四个方面;第三个变量是学校在就业方面提供的帮助,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课、举办招聘会、成功人士讲座和安排实习四种支持方式。榜样支持指树立榜样,使贫困女生有榜样可学。榜样对受访者的具有正向影响,“榜样在职业发展、生活态度、学业和价值观对你的影响”的总和,分数越高代表榜样的影响力越大。
实现社会支持的手段方式包括政策支持、法律支持、观念支持和专业支持。其中法律支持无法针对个人进行测量,并且目前在高校社工的专业支持并未发展起来,因此二者无法作为指标纳入社会支持路径的模型。本文的社会支持路径主要包括观念支持和政策支持,其中观念支持以“父亲对受访者的期望”“母亲对受访者的期望”和“期望对受访者是否产生压力”三个指标进行测量,父母对受访者的期望越高代表观念支持越多,而因为期望而产生的压力越大,则观念支持路径越少。政策支持主要涉及关于受访者对相关政策的认知和认同度,包括国家资助政策的认同度、对学校实施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对贫困生认定与真实情况的匹配度认同和对资助政策的公平性评价,对政策的了解度和认同度越高代表政策路径发挥的作用越大。
(三)模型
本文使用Mplus 7.0 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载体、支持路径和支持结构之间的关系。
如图1 所示,本文假设支持结构是由榜样支持、就业支持、心理支持和能力支持综合而成的潜变量,支持载体是由家庭支持、群体支持和学校支持综合而成的潜变量,支持路径是由观念支持和政策支持综合形成的潜变量。支持结构、支持载体和支持路径之间相互影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从而形成了整合式的社会支持体系。
图1 研究思路
三、描述统计结果
为了解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体系的状况,本文将贫困女生、普通女生、贫困男生和普通男生的支持体系进行对比研究。数值为贫困女生、普通女生、贫困男生和普通男生在每一项的得分情况。
如表2 所示,从支持结构角度看,贫困女生与普通女生在获得的能力支持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区别,但低于贫困男生和普通男生,说明女大学生在能力支持方面总体上弱于男大学生,可能的原因是男生相对于女生来说,更愿意参加到拓展能力的创新活动中。心理支持方面,贫困女生低于普通女生和普通男生,但高于贫困男生,贫困女生显示出了心理支持弱势。就业支持方面,贫困女生弱于普通女生和普通男生,但依然略强于贫困男生。总的来说,在支持结构方面,贫困女生无论从能力、心理、就业还是榜样方面均显示出相对的弱势地位,但在心理支持、就业支持和榜样支持方面略强于贫困男生,说明贫困女生的支持结构弱势又存在一定的异质性。
表2 贫困女生与其他群体支持结构比较
如表3 所示,从支持载体角度看,贫困女生获得的家庭支持、同学支持和学校支持与其他三个群体相比均为最少,可以发现在支持载体方面女大学生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需要家庭、群体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进而改善贫困女生的支持载体弱势。
表3 贫困女生与其他群体支持载体比较
表4 贫困女生与其他群体支持路径比较
如表4 所示,从支持路径角度看,女大学生获得的观念支持略高于普通女生,而低于贫困男生和普通男生, 这是由于父母对男孩的期望更高,尤其是对贫困男生寄予厚望,这一份观念支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种压力。 政策支持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贫困女生和贫困男生均高于普通男生和普通女生,这是因为不需要接受国家支持政策的群体对其关注和了解较少,进而对其认同度和公平性认可也较低,而贫困生则了解熟悉相关政策,自然得到的政策支持较高。
综上,通过上述描述统计发现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体系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并非处于绝对的弱势,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状况与其他群体相比具有特殊性,十分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
表5 所示, 从支持结构与支持载体的角度看,能力支持与学校支持的相关性最大,心理支持主要来源于家庭和群体,就业支持与家庭、群体和学校均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贫困女生从家庭、群体和学校均能够获得就业支持, 而主要从学校获得能力方面的支持, 心理支持更多来源于家庭和同辈群体。 学校在心理方面的支持有待加强。 从支持路径与支持载体的角度看,观念支持主要通过家庭这一载体实现,而政策支持这一路径则最主要通过学校来实现。 从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初步发现支持结构、 支持载体和支持路径之间的关系,下面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详细地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表5 变量相关性分析
四、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上文分别对支持结构、支持载体和支持路径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然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整合式社会支持体系是否能够得到数据支持,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为了明晰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贫困女生的支持整合体系,笔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
显然,支持结构、支持路径和支持载体是相对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变量,需要将观测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从而得到以上三个潜变量,进而进行三者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由于验证性因子分析涉及的变量较多是定序变量,模型的参数值没有真实含义,因此本文主要关注因子分析模型的显著性和方向。 结构方程模型的WRMR 值为2.501,小于10,说明模型拟合状况较好。
首先,支持结构需要指明对贫困女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支持,根据前文,本研究包括能力支持、就业支持、心理支持和榜样的支持,高校贫困女生主要具有能力弱势、心理弱势和就业弱势,应该为她们提供能力、心理、就业和榜样等社会支持。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能力支持、就业支持、榜样支持和心理支持均在0.001 的置信度下显著, 与潜变量支持结构正向相关。 因此,榜样支持、就业支持、心理支持和能力支持构成了贫困女生的支持结构,且榜样支持、就业支持、心理支持和能力支持越高,其支持结构越完善、越稳固。
图2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其次,社会支持路径指达成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目标的方式,通过观念、法律、政策和专业等方式建构起高校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体系。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 观念支持和政策支持均在0.001 置信度下与支持路径正相关,说明观念支持和政策支持构成了贫困女生的支持路径,获得的观念支持和政策支持越多,其社会支持路径越通畅,达成社会支持的方式越可行、有效。
再次,社会支持载体是高校贫困女生获得社会支持的来源, 包括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 正式社会支持主要是由政府和高等学校等社会组织实施,非正式支持则主要来自同辈群体和家庭的支持。 同辈群体支持指来自普通同学和贫困同学的支持,尤其是贫困学生建立自组织,相互之间的支持。 本文对支持载体变量来自贫困女学生的包括家庭、群体(同学和朋友)和学校提供的支持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模型结果显示在0.001 的置信水平下,家庭支持、群体支持和学校支持显著地形成了支持载体潜变量,且是正向的关系,即家庭、群体和学校给予贫困女生的支持越多,其社会支持载体越稳固。
最后,如图2 所示,支持结构、支持载体和支持路径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相关关系。 支持载体与支持结构在0.001 的置信度下正向相关, 标准化的相关系数为0.550,二者的相关性较强。 说明支持载体是支持结构中资源、救助和服务的依托,家庭、群体和学校是就业支持、心理支持、能力支持和榜样支持得以实现的基础;反之,支持结构是支持载体的内容,没有支持结构,支持载体存在就无法发挥其作用。支持载体与支持路径之间在0.05 置信度下,相关系数为0.485,二者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支持路径是支持载体得以实现的保障,家庭支持、群体支持和学校支持通过观念、政策等路径实现,没有畅通的支持路径,支持载体即使提供支持,也无法使得支持内容付诸实践;反之,观念与政策支持路径依托于支持载体,没有载体观念和政策也无法实施。 支持结构与支持路径在0.001 的置信水平下显著,相关系数为0.247,低于支持结构与支持载体、支持载体与支持路径之间的相关度。 说明支持结构与支持路径之间的关系并不特别紧密,可能的一个解释是支持结构与支持路径并不直接发生关联,缺乏支持载体,支持路径不能非常有效地实现支持结构的内容。 总之,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结构、支持载体和支持路径是相互依存的整体,三者密切相关,只有形成整合式社会支持体系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女生。
综上,本研究认为“整合式社会支持体系”包括社会支持结构、 社会支持路径和社会支持载体,即以社会支持载体为依托,通过社会支持路径,输送社会支持结构中的各类资源、救助和服务。 本研究的结果说明贫困女生的支持结构、支持载体和支持路径三者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支持体系。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新时期高校贫困女生群体弱势处境和社会支持研究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发现:第一,贫困女大学生在支持载体方面处于弱势,即家庭、群体和学校对女大学生的支持低于其他群体,而在支持结构和支持载体方面,贫困女生的弱势显示出些许差别;第二,贫困女生的支持结构由就业支持、心理支持、能力支持和榜样支持构成,支持载体包括家庭、群体和学校,支持路径包括观念支持和政策支持;第三,贫困女生的支持结构、支持载体和支持路径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整合式社会支持体系得到初步验证。
目前,对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研究多为“散在式社会支持”研究,所有社会支持各自指向贫困女生,社会支持之间关系是松散的,这种社会支持不能有效地为贫困女生提供社会支持, 并没有厘清社会支持的不同面向,把社会支持的结构、路径和载体混为一谈。 而本文将不同维度的社会支持整合为一个社会支持体系, 并分析体系内部的相关关系, 社会支持体系是对散在的社会支持研究的综合和整合, 本研究的结论证明对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是一条支持载体通过支持路径将支持结构输送到贫困女生身上的完整链条,缺一不可。通过对社会支持结构、 社会支持路径和社会支持载体的研究,启发我们重视支持链条的完整性,不仅要关注能为高校贫困女生提供哪些方面支持,更应该关注哪些载体更适合承担哪种支持, 以及社会支持得以实现的路径是否畅通等问题, 填补社会支持网络中的结构洞, 为高校贫困女生建构一个立体的多元的社会支持体系, 使高校贫困女生的社会支持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
当然本文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本文的数据虽然尽量顾及地区分布和高校类型, 但终究并非严格的概率抽样下产生的样本, 数据不具备完全的代表性, 因此对全国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情况的推论应谨慎对待, 需要更具代表性的数据的支持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