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0-01-02
(湖南师范大学后勤集团,湖南长沙 410081)
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发展经济,其次建设文化。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的经济、文化都稍显落后,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在我国,农村建设和发展一直是国家建设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农村文化的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有直接关系。从狭义角度来看,农村文化就是以农民为主要载体的村落文化,其文化核心产生于农耕文明,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应的价值观念、认知方式、情感追求等。农村文化具有传承性,形成之后会持续传承并不断演进。在现代社会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文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文化建设策略也需要随之转变。
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 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不仅包括经济小康,也包括文化小康。近几年,我国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仍旧没有消除。部分农村地区缺少文化生活,思想落后,甚至沉迷封建迷信,与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背道而驰。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民了解更多现代文化,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为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1.2 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但精神文化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发展仍旧比较缓慢和滞后。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有所加强,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城乡交流范围随之扩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想城镇迁移[1]。在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消除的情况下,城市文化发展迅速,但与农村文化缺少协调性,农村文化应该适应农村居民逐渐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如此,在封建社会的影响下,许多农民仍旧存在传统封建的小农意识,民主和法律观念比较匮乏。发展农村文化可以解除农民的思想束缚,有助于我国民主化建设。
1.3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要建设和谐社会,不仅要确保城市和谐有序的发展,还要确保农村的和谐。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建设和谐新农村,为了达到建设目标,需要先发展农村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文化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农民教育工作,建设积极、健康的农村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当前农村存在基层管理落后和文化缺失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先加强人们精神生活的建设,提升农民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素质素养,是农村文化能够全面发展。
2 城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2.1 城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需要满足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化等发展需求,其中工业化是十分重要的发展载体。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投资、出口和内需是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动力。不仅如此,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对建设的影响较大,需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症结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
2.2 农村文化可以保障城镇化进程
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文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文化产业中,乡村文化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促进城镇化的经济建设,还能提升城镇化的政治水平。一方面,城镇化需要建设和发展,农村文化则需要继承和开发,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乡村文化作为主要的经济开发对象,以此促进城镇化经济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发展经济,还要做到“五位一体”。所以,农村文化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经济,也可以带动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3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
3.1 文化传承不足,传统观念逐渐被瓦解
传统文化对农村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虽然有很大的优点,但也存在较多的缺点。例如,农民具有勤俭、爱国等传统美德,但同样也有功力、狭隘等人性的缺点。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的今天,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虽然物质生活改善,但文化支撑不足,外界信息对农村居民的思想带来的巨大的影响,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逐渐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传统观念,甚至带来了一些信仰危机。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下,农村社会的运行规则受到了挑战,传统文化的传承秩序逐渐被打破[2]。
3.2 文化发展认识不足,没有投入足够资金
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比较侧重于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对文化建设缺少重视,同时也存在重视城镇建设,忽视农村建设的现象。一些基层负责人认为经济建设是彰显自身能力的主要方式,文化建设并不能带来明显的政绩效果。进而导致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资金较少,农村没有专门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或者一些文化站设备陈旧、缺乏管理,并不能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在文化内容方面,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文化建设即歌舞、演出等艺术文化,对文化内容的认识并不全面。
3.3 集体主义逐渐弱化,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不高
在封建社会中,我国农民逐渐形成了小农思想,缺少集体主义观念。在三大改造结束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有所提升。在新中国建设的阶段,虽然国家经济比较落后,但在党的带领和号召之下,我国修建了超过8万多座水库,为我国农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了十分巨大的力量。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许多西方文化流入中国,一些负面文化对中国农民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其集体主义观念逐渐被淡化。许多人越来越重视发挥自己的个性,虽然现代社会强调体现自我价值,但集体主义精神也不能缺失。
3.4 低俗文化充斥市场,城市文化盲目移入农村
娱乐文化具有放松精神、舒缓压力的作用,能够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但现代文化却逐步走入低俗化的发展误区之中,进而对现代人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一些黄色、暴力的艺术作品逐渐增加,还有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被歪曲,不仅会误导大众,还会带来错误的思想观、价值观。低俗文化会消磨人的精神,导致人逐渐缺少信仰,如果放任低俗文化的发展,会导致我国文化建设的停滞不前。
4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4.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明确文化建设方向
我国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任何国家或社会制度中,国家的意愿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都需要被表达,而统治阶级的思想会在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主流文化。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将技术、方法作为武器,思想也是十分重要的武器。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都是优秀的思想武器,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能够促进我国现今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以这些思想为指导方针,明确文化建设的方向,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4.2 积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建设精神家园
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历史的长河积淀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农村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要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倡和谐相处、勤劳勇敢、勤俭节约等农村传统文化和传统美的,积极建设农民的精神家园。此外,可以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凝聚了我国群众的品德、智慧和品质,对我国农村文化的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3 大力开展文化教育宣传工作,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为了更好的发展农村文化,应该先提升农民的个人素质,使农民认识到文化建设的作用。为此,要建设农村文化人才队伍。首先,要建设高素质的文化管理干部队伍,落实各项文化管理措施,提升管理干部的个人能力,实施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其次,在农民群众中选拔文艺骨干,建设农民自我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能力和特长,并对群众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以提升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最后,积极发展可与技术学校进行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工作团队,并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城市要对农村进行有效的支援,当地政府可以采用政策引导的方式将更多的人才引入农村,使城乡建设能够逐步实现平衡。
4.4 创新农村文化监管机制,培养优秀文化人才
为了减少市场中的低俗文化,应该加强文化监管机制,从多个方面入手,实现党政齐抓共管。在管理机制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文化的特点、机制等进行改革和创新。积极建设农村文化站,不仅要提升文化站的服务水平,还要增加文化站的功能作用。可以建立公共文化资源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传播现代文化、健康文化。在监督考核方面,可以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严抓黄赌毒等不法活动,提升农民的法制意识,促进农村文化的全面进步。
综上所述,在城镇化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建设,还要积极建设农村文化,做到城乡平衡。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以农民的需求为基础,改革文化体制、加大资金投入、规范文化市场,帮助农民群众建设精神家园。要大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升文化服务水平,进而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