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旅志愿服务发展

2020-01-02王一萍

文化产业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文旅志愿志愿者

◎王一萍

(成都市文化馆 四川 成都 61000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旅游已经走入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满足旅行者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已经成为文旅融合的新目标。

一、文旅志愿服务的基本现状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和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做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为发挥文化志愿服务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旅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文旅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推动文旅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文化部于2016年印发了《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文旅融合志愿服务的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项目的三大创新举措,我们积极引导具有一定文艺才能的文旅志愿者热爱文旅事业,在文旅志愿服务组织单位申请实名注册,积极参与文旅志愿服务。

以成都为例,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启动于2012年,全市47家单位共同成立了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2018年后逐步开始强调文旅志愿服务融合工作。目前已有4个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获得部级表彰,6个文化旅游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获得省市级表彰;全市文旅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2.5万,核心文旅志愿者近2000人。多年来,文旅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文旅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到全市各级相关活动中,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为指导,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公益文旅志愿服务,使超过100万的基层群众直接受益。

二、文旅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文旅融合,主要集中在文化和旅游的“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六大方面。近年来,通过政府牵线和市场调和,相关文旅资源目的地将文化积极融入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反哺文化传承。为了让文旅志愿服务有效介入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可以根据职能职责将新型文旅志愿服务进行分类。

三种类型的文旅志愿者和组织数量成“倒金字塔”形状存在,有效保障文旅志愿服务各项维度的发展。

(一)普通型文旅志愿服务

普通型文旅志愿服务是指综合类文旅志愿者和相关组织围绕某个文旅资源,开展长期定点的基础文旅志愿服务,统一着装和服务时间,服务一线提供包含咨询、讲解、指引、翻译、生活服务等日常内容的综合文旅志愿服务。

(二)专业型文旅志愿服务

专业型文旅志愿服务是指具有相关专业的文旅志愿者和组织围绕文旅资源点位,结合自己的探索,策划“打动人心”的文旅新项目,推广具有文化底蕴的深度旅游,增强旅游的体验性。

(三)专家型文旅志愿服务

专家型文旅志愿服务是指文旅志愿者和文旅志愿服务组织利用自己的学术知识和行业影响,围绕文旅资源点位,深度挖掘历史积淀传统文化,剖析市场需求,提出推广有效的文旅结合思路,启发专业型文旅志愿服务的创新思路。

三、文旅志愿服务的创新路径

(一)思路创新

第一,有效结合文化志愿服务和旅游志愿服务的自身优势,相互补给。在成都城市的绿道旁,增设了很多图书借阅机,文旅志愿者们推荐运动间隙的人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充实自己的大脑,将“脑力劳动”和“体育运动”有效结合,全面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第二,全面拓宽文化志愿服务的服务范围,高效提升旅游志愿的服务水平。近年来成都市选择在部分A级景区增设公共文化服务区域,让游客在等待休憩的时候可以免费借阅阅读、查询资料,浏览文创精品,在增加景区人文关怀的同时,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

第三,强化基层文旅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输送专业人才。成都市利用每年一次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评优活动,在全市推广优秀文旅志愿服务案例,树立模范典型,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让文旅志愿服务工作良性循环发展。

(二)服务创新

1.统筹基础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推动公共服务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新空间;在游客聚集区积极引入影院、剧场、书店等文化设施,引导文旅志愿服务拓宽范围,统筹实施优秀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惠民项目,让体验者能感受到眼前一亮的变化。

2.优化文旅志愿服务项目

在原有的志愿服务项目基础上,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将文旅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建立在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社会服务的需求之上;采用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供需点单”文旅志愿服务形式,充分发挥文旅志愿服务领域宽、渠道广的特殊优势,政府搭台社会参与,提升品牌项目的吸引力。

(三)模式创新

1.高效利用数字化网络

2020年春节以来,由于肺炎疫情原因,实体旅游业几乎停摆,根据宅家群众的文化旅游需求,包括故宫博物院、敦煌莫高窟等在内的多家文化旅游单位推出了线上VR旅游模式,利用美丽中国VR旅游APP等端口,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自己喜欢的旅游资源。文旅志愿服务有效对接这种模式,积极邀请专家启动线上讲景点,论文化,举办线上闹元宵、儿童读书、学雷锋等主题活动,利用网络推广抗击疫情的正能量文化艺术作品,开展线上公益艺术培训课程。以后还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继续维护文旅志愿服务APP和网页,高效匹配文旅志愿服务供给双方,发布活动招募,累计文旅志愿者服务时长,让文旅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2.加快社会化发展进程

高效促进文旅志愿服务社会化协同,积极推进文旅志愿服务创新发展,让受益群众和文旅志愿者、让文旅社会组织和基层文旅单位相互对话,相互理解,确保目标和需求趋向一致,是文旅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应借力企业社会责任、依托平台服务机构、联动专业社会组织等方式来整合社会资源,从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中把握文旅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定位,在培育发展、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重点扶持,促进创新性社会化文旅志愿服务项目的产生和落地,全面推动文旅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

猜你喜欢

文旅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为志愿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