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名利场》中的反抗精神

2020-01-02

文教资料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上流社会名利场父权

戴 诺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310015)

一、引言

《名利场》中女主人公利蓓加展现了不同于时代的鲜明个性,从女性视角出发能够发现其展现的独特的女性魅力,她对社会的反叛和抗争展现了女性的活力和对人格的追求,但大多数当时的学者认为她的反抗精神是“女权主义”和对男权社会阶级斗争的批判。本文以小说女主人公利蓓加为例,分析《名利场》在女性视角下的批判意义,同时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形象进行研究。

二、《名利场》简介

《名利场》展现了英国十九世纪中期上层社会的状态和对中下层阶级的压迫。通过女主人公——穷人画师的女儿利蓓加努力想要进入上层社会的过程,体现了光怪陆离、伪善自私等上层社会的丑恶嘴脸,塑造了一个女阴谋家、冒险家的形象,反映了上层社会对金钱、权利的追逐和对婚姻状态下女性的歧视,为读者生动地展现了十九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状态。在小说中批判对男性想象中女性地位和对女性的支配,同时对提出倡导美满婚姻、平等自由的时代的批判,通过利蓓加这一冒险和主动的向上层社会融入的过程,更加凸显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残酷和轻视心理,真实表现了“名利场”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上层社会看似光鲜背后的丑陋。

三、《名利场》反抗精神的意义

在对《名利场》中反抗精神进行研究时,发现作家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社会的思想影响,虽然其展现的是一个激进、冒险的女性形象,但基于对社会价值和价值观的衡量,大多数读者认为对时代的批判固然重要,但其对女性反抗精神的描述过于阴谋化。尽管我们被其散发的独特魅力所折服,但在主观意向里这样的反抗精神挑战了社会阶层的秩序,僭越了男性的尊严和权利,对性别赋予的宿命不断抗争。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女主人公同时具备女性气质,在当下时代对女性要求的典雅、顺从等在一定程度上又有体现,在保留自身性格的同时对社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和思想,展现出女性的独立和尊严。小说对于利蓓加形象的塑造,体现了男权主义对女性的强势要求。对于少数挑战男权的女性来说,她们是不被时代所接纳的。尽管女主角聪明、美丽、努力,但最终还是会被社会排除在外,这体现了当时上层社会的专权和强势,体现了女性寻求解放和尊严之路的艰难。

小说中的反抗精神除了对时代的抨击和对女性尊严的理解外,对推动女性主义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女性能够在时代中表达自身意见、被赋予社会权利和价值、消除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女性主义视角的批判观点

《名利场》大多以男性主义视角描绘,包括对女主人公抗争命运的过程描述,大多是以男性意识为中心进行表达的,小说中的利蓓加作为典型的反抗人物,从出身到个性到职业和婚姻,利蓓加生命的每个过程都与传统意义上的男性主义视角背道而驰。以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小说中利蓓加的形象就是对男性主义的批判,是对男性想象中女性固有形象的颠覆。性格上,利蓓加不是温柔的,她乐观积极,拥有自我意识;在婚姻中,利蓓加不依附丈夫、经济独立。可见在萨克雷笔下对利蓓加批判的悲剧结局是为了满足当下男性主义观念对女性的期望。《名利场》中对反抗精神的表达并不持褒奖的态度,反而对这种精神从女性的情感和感性心理上做批判和讽刺,描述利蓓加自私、投机取巧等批判女性的反抗精神和对命运抗争的态度,也是对女性无形中的歧视。符合男性主义观点的爱米丽亚虽然在小说开头生活不尽如人意,但由于其善良温柔顺从的性格,对男人言听计从等个性,最终拥有圆满的结局。这里体现了作家作为男性的优越心理。

在《名利场》对女性的描述中,不乏女人如果能够对男人卑躬屈膝、假以辞色,男人就会怜惜;小姐们就像野地里的畜生,不知道自己的能耐。这些描述何其看轻女性,认为女性就该依附男性生存,并且就算是上层社会的小姐们也是愚昧无知、任人摆布的。对于家庭,小说中认为女性的家庭地位低于男性,地位低下并非由于女性不能从事其他职业,无法获得经济效益,而是单纯地认为女性的智商低于男性,把女性在家庭中侍奉丈夫和子女当做唯一生存的方式。对于利蓓加而言,无论从智商还是从事的职业来说,都不是男性主义观念下期待的,她对于上层社会的反抗精神不符合维多利亚时代的父权社会的思想和制度,所以利蓓加结局的悲惨命运在以男性主义为中心意识的时代是必然结果。《名利场》中没有任何一个女性不受讽刺和批判,就算是爱米丽亚被作家称为“天使”的女性,也因为身份而受歧视、在婚姻中妥协、在坚定和丧失自我中挣扎痛苦。利蓓加才智优于男性、在上层社会中如鱼得水、在事业和婚姻中不守本分,更是对男性主义和父权社会的反抗和挑战。

五、反抗精神的具体表现

1.社会性别的反抗

对于西方社会女性形象的性别研究历来是西方社会历史文学探索和评判的主题,随着女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名利场》中对社会性别的反抗进行了批判。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女性主义的概念被逐渐主流化和社会所接纳,对女性生理性别决定其社会地位的理论提出不同的见解:女性性别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不存在直接关系,是由社会文明和其为社会贡献的价值所决定的;女性的性别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认知的共识去塑造;女性的命运不应因性别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

以女性主义的视角看《名利场》中利蓓加对女性性别的反抗,一是体现出对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挑战,性别在当时作为衡量社会价值的标准之一,以及社会阶层针对性别而制定的等级制度,都具有现实批判的意义。利蓓加从小贫困的生活状态更让她想打破这种性别的限制和性别对社会地位、价值的认定,在不断的抗争中寻求男女性别的平等。小说开头利蓓加与爱米丽亚一起离开女校时对校长的态度就展现了利蓓加刻薄自私的形象,爱米丽亚由于出生在富庶家庭,成长为符合时代传统看法的女性形象,性格温和且谦逊,从开始就奠定了两种完全不同性格的主人公有着不同的命运。利蓓加对于男性性别具有自己的标准,小说中有不少描述利蓓加希望自己是男性,引发对男性批判的情节。小说中利蓓加对男性的不屑、鄙视,甚至想自己如果是男性等描述,已经用男性视角体会一个女性想要争取平等尊严的内心,这是不客观的。在女性主义视角下,我们能够理解利蓓加在贫困的成长环境下对男女性别差异带来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上巨大的落差,理解她对追求自我尊严、利己主义等行为的表现。在小说结局中利蓓加最终自食恶果,同样是对她僭越了性别的秩序和规则的惩罚,同时对她的冒险精神、反抗精神等品质提出了肯定。

2.父权主义的反抗

在男性主义盛行的时代中,女性无论是在能力还是地位等方面都被认定低于男性,决定了女性逆来顺受的形象,尤其对父权主义来说更是如此。但在《名利场》中,利蓓加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异类和挑战者,不仅对性别差异和由性别而制定的社会规则进行挑战,还对父权主义的权威进行了挑战。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大多需要依附于父权才能够获得较好的生活和社会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于男性认定为坚毅、责任、理性等特性,将女性认定为温柔、脆弱、感性等特性,因为这些特性使女性在社会中所能从事的事业和具备的价值被忽略和否定。在父权主义的社会制度下,认为父亲就是一家的决裁者和统治者,能够掌控家中一切人力资源和控制家庭经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父权被广泛用于男性对女性的压迫。

在女性主义的视角下,《名利场》中利蓓加对父权主义发起挑战,要求重视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和社会中的地位。比如在婚姻选择中,在父权至上的社会中,作为一个贫困家庭出身且父亲是已故的穷画师这样的身份,如何能够打破规则获得美满的婚姻。她拼命努力想要在婚姻中谋取利益,更加接近上流社会,为了吸引选定的婚姻候选人的目光,她“伪善”成父权主义社会下对女性的温柔胆小脆弱的认知,同时打破了父权主义社会中女性无法自有选择婚姻的原则,挑战了父权主义社会的传统婚姻模式。

不仅如此,针对父权主义社会中家庭模式也进行了反抗。父权主义的家庭模式中,丈夫和父亲作为家庭中实际掌权者拥有绝对权威和对家庭的主导权,女性只是依附丈夫或父亲的附属品。但在《名利场》中,利蓓加在婚姻生活中完全是家庭的主导者,丈夫是她的司机、随从,甚至是佣人。利蓓加的丈夫罗顿虽然成长在精英贵族家庭,但没有聪明的头脑和进取的思维,从没有在提升家庭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上做努力。所以,在家庭模式中,利蓓加打破了传统的父权主义的家庭模式,使丈夫成为那个肩负家庭重任的“妻子角色”,利蓓加变成了处理社会关系、获取经济利益的“丈夫角色”。但在维多利亚时代,如果丈夫像罗顿一样不善于交际,无法获得经济收益,那么女性只能选择接受和认命,她们胆小软弱,认为男性都做不到的事情女性更加无法做到,她们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丈夫和父亲身上。在女性主义的视角下,利蓓加没有在选择了婚姻之后依附于丈夫和丈夫的家庭,而是继续向进入上流社会努力,使用各种方法赚取金钱,结识上流社会的精英,为实现理想一直努力。小说中描述罗顿发现自己的妻子拥有很多资产,哪怕获取的途径不那么光明,但自己却身无分文,巨大的经济差异使父权主义下男性至上的原则不堪一击。利蓓加也反抗了家庭束缚和传统父权主义对女性的限制,打破了父权主义下男性的家庭地位,简单粗暴地用经济独立碾压了男性的地位。

3.男性想象的反抗

针对传统意义上男性对女性的想象,女性被理想化和圣母化。通常对女性的想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完美的妻子和母亲,一类是诱惑人心和歹毒的妇人。对于男性想象中的女性形象,长时间限制了女性个性的发展。在男性想象中,好女人的概念就是能够依附自己、为家庭无私奉献、侍奉丈夫及子女的存在。以女性主义视角来看,他们剥夺了女性自由发展的权益,在世俗上给予女性极大的限制和压迫。女性为了能够维持男性想象中“好女人”的角色,恪守德行、依附丈夫、限制自己的个性和才华,生活对于她们来说了无生趣。但在《名利场》中对利蓓加的描述,她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从不安分于现在的生活和地位,站在了男性想象的形象对面,在传统的男性想象中,她不仅不是合格的妻子,而且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男性想象中母亲应该如圣母般具有母性光辉,为家庭为子女可以牺牲一切,母亲存在的价值就是维护丈夫和家庭稳定。但利蓓加作为母亲却把儿子看做走向上流社会的绊脚石,小说中多次描述利蓓加对儿子不管不顾,没有尽到抚养孩子的义务;儿子对母亲也没有亲情,宁愿跟着奶奶和保姆也不愿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罗顿没有表现出对妻子的不满,反而自己承担起母亲的责任。《名利场》中的利蓓加完全颠覆了男性对女性的想象和认知,她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和母亲,却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和女性,她的反抗精神体现在男性想象的女性和传统婚姻的腐朽观念,在女性主义视角下,面对不成器的丈夫和一个对女性压迫不公平的时代,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遵循时代下对女性的认知是可以理解的。为了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受众,对传统观念下女性形象进行颠覆和反抗,是对男性想象的女性形象的极大讽刺。

在当时社会对女性形象固有的认知下,利蓓加没有被出身和地位所限制,对男性社会和男性想象敢于反抗。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利蓓加的成长环境相对宽松,缺少来自父亲和家庭的管束,形成了独立、自有的个性。在西方维多利亚时代父权主义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积淀中,能够不畏强权,勇于追寻自己的幸福和理想已经是一种离经叛道,利蓓加没有被男性想象中的形象和原则所限制,将个性发挥到极致,虽然成为当时社会的异类,但何尝不是其他女性羡慕的对象?

4.上流社会的反抗

《名利场》中对上流社会的描述无不充满了尔虞我诈、堕落、欺诈,身处这个时代,如果作为男性主义下的女性,利蓓加无论如何也无法走进上流社会。在十九世纪的英国,有着森严的社会阶级等级制度和悬殊的贫富差距,上流社会作为国家权力的掌控者和经济资产的操纵者,使新兴资产阶级依靠金钱或其他契机努力想要进入上流社会。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对女性的社会地位仅认为女性适合家庭生产工作,不适合从事家庭以外的其他事业和从事职业,长久以来对女性的压迫和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对女性社会地位及承担的社会责任有误解。社会中没有渠道能够使女性争取应有的权利,即使少数女性想通过努力和智力证明女性在社会中的价值,往往被上流社会所束缚,遭受不公平待遇,被扣上想攀附上流社会权贵的帽子。《名利场》中的利蓓加为摆脱女性在社会价值体现上的弱势,追寻自我价值,她认为唯一的办法是进入上流社会,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现实的残酷和她对自己的要求不断挣扎,逼迫自己必须出人头地。利蓓加作为下等阶级的代表,从小就见惯了因为贫困导致的不公平,为了改变命运,通过自身才智和努力学习上流社会女生掌握的技能和课程,但也在学习中初次认识到社会阶级巨大的不平等。首先对平克顿小姐进行反抗,拒绝教授音乐课的要求;离开学校是丢掉了象征平克顿学校精神和荣誉的字典。这些行为都可以理解为对上流社会反抗的决心。离开学校后,为了能够接触到上流社会的权贵,利蓓加做出温柔顺从的样子讨好克劳莱小姐,但她为的是能够通过获取克劳莱小姐的好感从而接近并融入上流社会,只有先融入了上层社会,才能真正反抗来自阶级的压迫。

六、结语

小说中的利蓓加在作者萨克雷先生的眼里无疑是时代的异物,但对这个角色又不完全否定。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利蓓加乐观积极,无论遭受何种诽谤和打击都能坚定自己的目标,始终不放弃。尽管面对的是当时社会的统治阶层,但一个出身卑微的女孩仍然能勇敢地、不屈不挠地与上层社会统治阶层反抗,她的反抗精神和冒险精神值得肯定。小说中评论利蓓加: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对于当代社会来说,男性和女性的地位越来越平等,在经济、地位、权力等方面女性具有和男性同等追求的权利,利蓓加的反抗精神在如今看来对现实社会推动男女平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上流社会名利场父权
名利场
名利场
艺术收藏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
名利场
日本“上流社会男性”什么样?
论利维坦的父权路径
街拍这个名利场
胡适的父权缺失与母权凸显——兼论中国传统女性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华盛顿广场》中话语权背后的父权统治与女性成长
上流社会的请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