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中医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2020-01-02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院校

林 蔚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而体育课程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1]。在我国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体育课程始终贯穿其中,主要承担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任务。但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注重即时性的“技能性”提升,而忽略体育课程对“育人性”的关注[2]。体育教师更多关注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体育技能考试和体质测试往往是高等中医院校体育课程的唯一评价手段。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使其成为一片育人“责任田”,成为高等中医院校体育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6个方面下功夫。高等中医院校肩负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等中医药人才的重任,应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肩负起中医药学更高质量的传承创新发展的重任[3]。体育课程作为大学主课堂之一,应自觉担起其育人主渠道的使命,将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体育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细无声,进而培养出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祖国卫生事业的卓越中医师。本研究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为例,探讨高等中医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设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高等中医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可借鉴的路径。

1 高等中医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高等中医院校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事业接班人不仅要进行专业教育,更要培养大学生完整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医德、医风。高等中医院校体育课程具有培养学生品德的使命,其课堂理应成为立德树人的沃土,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这样才能全面实现思政育人工作和体育课程本身的教育目标。

1.1 挖掘体育课程隐性育人元素,有助于丰富思政教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就要求高等中医院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有助于为高等中医院校办学把好舵、定好向。但单纯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常脱离大学生实际,忽略学生个性化需求,教学方法多以纯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创新,无法让学生产生心理共鸣,不容易入脑入心[4],这就需要与高校其他课程协同育人,充分挖掘其他课程隐性育人资源。体育具有培养学生健康竞争意识、坚强意志品质、自信生活能力、正确价值观的功能。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蕴含的体育人文精神等思政元素和价值元素,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将有助于思政理论课堂(显性课堂)和体育课堂(隐性课堂)育人价值的结合,实现跨课堂的互动,丰富高等中医院校思政教育资源,增强学生知识结构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2 发挥体育课程协同育人合力,有助于完善思政育人体系

2017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6]。这就要求高等中医院校要优化体育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梳理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将其有机融入到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将体育技能提升和体育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协同育人合力。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德育人,以身垂范,主动将体育人文教育元素融入体育课程教材中,充分依托校园体育文化、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全方位育人,健全高等中医院校体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培养合格的高等中医药人才。

2 高等中医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2018年以来,福建中医药大学大力推动“思想引领、技能提升、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体育思政教学改革,充分挖掘体育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展现体育课程的育人效果。

2.1 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思想引领

学校体育部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组建由思政课、体育课、中医学专业课教师组成的思政课程专家队伍,共同规划部署体育思政课程工作,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强化顶层设计,从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形态等方面入手,引导教师自觉担负起“课程思政”主体责任,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体育教育教学全过程。

2.2 抓好课程建设,提升体育技能

依托体育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中医学专业课教师协同联动机制,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与设计,构建特色课程思政资源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思政教学,实现思想引领与技能提升无缝衔接。

2.2.1 立足学科特点,构建特色课程思政资源库

2.2.1.1 建设体育思政共享资源库

以体育学科特色为立足点,以高等中医药人才素质要求为出发点,通过顶层设计明确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目标、主要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统筹安排各门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和内容。组织课程思政专家共同挖掘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为讲好体育课程提供鲜活事例,突出高等中医院校体育课程育人本质,保障体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7]。体育思政共享资源库可分为“体育精神与文化”“体育明星成长史”“学生身边的体育榜样”等板块,挖掘其中共性的体育思政元素,以人物故事涵养体育强国梦信念,以体育成就传播中华体育精神,以身边的榜样激发学生体育文化自信。为体育教师授课提供课程资源,为学生了解体育课程提供参考资料。

2.2.1.2 挖掘差异化体育思政元素

鼓励体育老师在共建共享资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特点,分层、分类、分阶段挖掘不同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如针对太极拳初学者,可通过网络学习、微视频讲解、课堂讲授等形式加深对太极拳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主动练习太极拳的自觉性;而对于太极拳资深爱好者,可通过动作精髓讲解、太极拳小故事、表演赛等形式锤炼学生心志和品性养成,进而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技能提升的有机统一。

2.2.2 线上线下联动,构建德育融合发展平台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手段智慧化和教学模式科学化的体现,有助于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的相互融合与渗透[8]。学校立足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合理规划线上、线下授课学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重组、构建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形成体育课前知识预习+线下体育课堂活动实践+体育课后反馈评价多阶段教学模式;形成课堂内外+校园内外+个体集体融合发展的多维度立体育人发展平台。如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电影(如夺冠)/综艺节目片段(如来吧冠军)等线上形式导入排球课基础理论学习;然后通过线下课堂专项技术练习、个性化指导纠正等形式有效提高排球技术水平;教师通过线上、线下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2.3 遵循发展规律,传递价值导向

2.3.1 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体育课程思政的效果最终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检验,目前高等中医院校在校生以95后、00后为主,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与思维方式。学校在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时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着力提升体育教师育德、育人意识,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性格体征、思想特点和运动习惯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开展体育竞技,用体育老师深厚的学识、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练、赛”中接受、喜爱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引领与体育技能提升的良性耦合。

2.3.2 紧扣时代发展主题,传递主流价值导向

在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中,价值塑造是体育课程的“灵魂”[9],因此体育课程思政团队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开发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引入体育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主流价值观、职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精神上和专业上双成长。学校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疫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时代主题,将“女排精神”“抗疫精神”作为体育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编制、录制的“太极健肺养心功”课程,在线上线下都广受学生好评。这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所蕴含的强烈时代使命感、价值关怀和时代担当的思政元素,有助于打造多维立体的课程思政育人格局。

3 高等中医院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合路径探究

虽然经过2年多的体育课程思政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0-11]:①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技能性”而轻“育人性”现象;课程思政资源不够丰富,授课方式仍需改进;③差异化课程育人模式尚未形成;④大学体育“课程育人”的合力还需加强。为此,高等中医院校还需进一步探索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深挖体育课程中的中医要素、思政元素,使体育课程与中医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做好结合和融入,将无意识的行为转变为有意识的系统性行为,才能更好地提升体育课程育人质量。

3.1 转变思想认识,充分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

当前,体育课程思政工作的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传统“孤岛式”、零散式的课程思政模式很难满足新时代高等中医院校学生思政工作需要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因此,高等中医院校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真正转变思想认识,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促进不同学科间育人价值的联结,加强课堂内外联动,实现学生、教师、体育竞赛、社会体育活动等多方位配合,切实保证各方参与者主动投入“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课程思政工作中,使体育课、专业课、思政课同向而行,形成合力,使学生在中医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体育技能,使体育课、专业课、思政课由“多张皮”向“一盘棋”转化。

3.2 整合有效资源,构建完整体育思政育人体系

构建完整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需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在学校各教学行政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统筹整合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组织保障、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实现师生联动、部门联动、教学资源联动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促进课堂教学、课内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等有机结合,规划科学、合理的整体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方案,以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效果。

3.3 健全评价体系,营造良好体育思政育人生态

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评价考核范畴,把不同专业、不同学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管理的重要依据。此外,健全课程思政激励机制,在各种考核评比过程中突出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奖励,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集体备课机制和教学督导检查机制,鼓励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实际开发个性化的课程思政教育探索,提升体育思政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 小结

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等中医药院校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化差异,做好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健全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多维度引导学生、教师主动投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体育课程、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耦合度,切实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