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夷山国家公园高等教育教学资源挖掘与利用

2020-01-02胡永乐贾小丽李国平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武夷山教学资源公园

胡永乐,贾小丽,李国平

(1武夷学院 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全国共建成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湖北神农架、钱江源、南山、武夷山、海南热带雨林、普达措和祁连山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1-2]。国家公园具备提供自然环境保护、物种及遗传基因保存、国民游憩及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学术研究及环境教育等多种功能。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福建省北部,位于27°32′36″-27°55′15″N,117°24′12″-118°02′50″E,周边分别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部、建阳市和邵武市北部、光泽县东南部、江西省铅山县南部毗邻[3-4]。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九曲溪上游地保护带是组成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三大主体,其中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的既是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的自然保护区[5]。武夷山国家公园具有丰富的植物、动物和真菌资源,同时历史与文化底蕴丰厚。为了充分挖掘和发挥国家公园的科学、社会和生态价值,以依托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高等教育教学资源挖掘为例,对其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同类型国家公园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1 国家公园高等教育教学资源挖掘的必要性

1.1 国家公园基本职能发挥

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公园功能分区规范》[6]中明确提出:国家公园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价值,强化其公益性和公共性属性。推动自然和人文教育融入高等教育教学中,把国家公园建成理想的户外课堂,让学生能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体悟到尊重自然、呵护自然的重要性。

1.2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需求

让公众了解、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传播给更多公众,是一项复杂又细腻的任务。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7],实现生态涵养与资源利用的平衡,提高全民自然生态保护意识是国家公园建构目标的重中之重。国家公园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自然与人,生态与生活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桐木村是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的发源地,茶文化氛围浓厚,得益于当地原住民能在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极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最终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鲜活实例。依托国家公园教育教学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牢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生态观,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3 专业实践实习就业需要

实践实习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扩展和深化,突出和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能为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武夷山国家公园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将成为高校师生知行合一的有效载体,既能满足专家学者的科考研究需求,又能为大量高校师生科普活动和实践实习提供服务,推动国家公园价值输出。各学科教学实践实习环节的开展,还将抚育出优秀的专业人才,而人才资源的培养必将反哺于国家公园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国家公园发展和高校人才培育双丰收。

2 国家公园高等教育教学资源挖掘的可行性

2.1 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制度可行

国家公园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科学规范、开放共享、统筹实施的系统工程,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实践,是体制试点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中规定生态修复区是向公众进行自然生态教育和遗产价值展示的区域,并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科普教育等活动[8]。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也积极组织游憩、科普宣教、科研合作和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武夷学院、上饶师范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都曾至园区内开展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自体制试点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多次开展“关注森林,探秘武夷”主题生态科考活动、结合“爱鸟周”开展“守护鸟的天堂”活动、科普教育读本《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进课堂等系列活动,将国家公园发展和公众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2.2 资源开发软硬件条件齐全

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动态发展过程,国家公园内教育教学资源相对集中,现场考察、标本采集、红外线照相机布设和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引入都有利于推动智慧公园的建设及大数据时代科研监测工作的开展。武夷山国家公园拟建设的生态监测中心、数据资源库、综合展示系统等平台项目,丰富资源的数字化将有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远程利用。此外,国家公园内后勤条件成熟和便利的交通,为建立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提供了保障。

3 武夷山国家公园高等教育教学资源挖掘

国家公园多拥有独特的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是高等教育教学强大的优质资源库。结合实地考察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研,武夷山国家公园教育教学资源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旅游管理类、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生物科学类、生物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林学类、林业工程类、农业工程类、地理科学类、地质学类、美术学类、设计学类等多个二级学科领域[9]。

3.1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武夷山是闽北革命的策源地,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曾在此建立了闽北第一支工农红军,并以此为中心扩展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记录了赤石暴动、上梅暴动、岭阳兵工厂创建、中共闽赣省委建立、黄龙岩会议的召开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光辉历史。革命先辈的脚印踏遍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各个角落。作为闽北革命老区的武夷山同时也拥有独特且深厚的文化底蕴。拓展至武夷山市进行统计,主要教育教学资源有:①革命遗址94处,包括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旧址、革命烈士墓、纪念设施。此外还有许多革命遗址、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和党史教育基地[10]。②中共武夷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先后出版了《赤石暴动革命烈士传》《武夷山革命斗争史》《中央苏区纵横(武夷山市卷)》和《武夷山中央苏区革命印记》等著作。③“万里茶道”陆路和海路的双起点,“一带一路”中“万里茶道”的重要构成部分。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南平市和武夷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项。⑤城村汉代闽越王城、“架壑船棺”、“虹桥板”和摩崖石刻等文化遗址,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处。⑥世界各地科考专家,科技工作者的考察交流及不畏艰辛、刻苦专研的精神也是国家公园无形的精神财富。

3.2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成为国务院确定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武夷山地区典型的中亚热带生态系统对于福建省乃至全国的生态系统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对闽赣两省的闽江、赣江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固碳释氧和气候调节等具有重要作用[11]。武夷山国家公园内自然环境多样,还有210.70平方公里原生性森林植被未受到人为破坏,是亚热带东部地区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区域[3],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此类教育教学资源有:① 全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②垂直梯度分布的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山地矮曲林、中山草甸。分布有11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25个群系组,57个群系,170个群丛组。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金斑喙凤蝶等57种,珍稀濒危、渐危植物钟萼木、南方铁杉等2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南方红豆杉、水松等25种。④建溪、崇阳溪、南浦溪、麻溪等4条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水质状况等为山区性河流的典型代表。⑤国家公园条例,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与各类开发研究资料。⑥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武夷山国家公园火灾区域生境恢复监测等专题性科研监测项目。

3.3 旅游管理类

武夷山国家公园按照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目标和利用价值划分为特别保护区、严格控制区、生态修复区和传统利用区,各功能区实行差别化保护管理[8]。其中严格控制区可开展低干扰生态旅游,生态修复区允许安排少量旅游管理及配套服务设施,而传统利用区是开展生态旅游观光的主要区域,主景区2018年接待游客约388万人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本类学科教育教学资源有:①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拥有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8家,省级观光工厂2家等各类景点36处。②宗教文化、古闽文化、茶道文化、朱子文化、柳永文化、彭祖文化、民俗传统等特色历史文化资源。③老革命根据地、原中央苏区、中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闽北苏区“红色首府”和福建“红色都城”。④海峡两岸茶博会、禅茶文化节、民间斗茶赛、“印象大红袍”、武夷水秀等文化旅游项目。⑤星级酒店、连锁酒店、民宿等各类住宿接待酒店880家。全市在册旅行社93家,其中出境社3家、赴台游旅行社1家。车流、景区客流量监测等智慧化旅游服务大数据平台。⑥国家公园体制管理机制,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社区规划等管理制度。

3.4 动植物生产类、生物科学类、生物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农业工程类

独特的地理条件,完整的森林植被,使武夷山国家公园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现阶段已开展了针对武夷山特色资源植物的调查、评价与筛选;药用植物、食用植物、园林园艺植物资源开展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重要生物资源的基因功能及克隆研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生态因子相关性研究及提取分离技术等基础生物学问题研究。挖掘相关学科教育教学资源有:①动植物及真菌资源丰富,除种子植物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还分布有中国及武夷山特有种属,是中国东南大陆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②武夷山生物研究所、生物考察基地、国内外科考团队等生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的专业机构及组织。③丰硕的科考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版有《福建省昆虫名录》《福建植物志》《福建鱼类志》《福建竹类》《福建药物志》,及科普著作《武夷山生物之窗》《武夷山生物奇观》《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简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价值与作用》等。④福建省重要粮区、林区、茶叶产区,乌龙茶与红茶发源地。目前全市共有茶园面积14.8万亩,挖掘记录茶树品种280个,注册茶企业3 550家,生物、食品类科技企业数百家。⑤除竹笋以及竹、木工艺品外,武夷山当地岚谷熏鹅、吴屯鲤鱼干、五夫莲子等地方名产丰富。

3.5 林学类、林业工程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武夷山森林覆盖率达79.2%,森林植被的生态培育与生态恢复,林业重大病虫害防控监测及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至关重要。相关学科教育教学资源有:①林业用地318.2万亩,珍稀树种50余种,总蓄积木材量1157万立方米,年出材量10万立方米;竹林面积55.3万亩,年产毛竹350万根以上。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含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毛竹混交林、毛竹林、灌木林、高山矮林、针叶林等植被类型。③马尾松毛虫、刚竹毒蛾、竹蝗跳蝻、松墨天牛、松突圆蚧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项目。④造林绿化、松木防治性采伐及闽赣两江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相关举措;森林保护区规划、建设与开发研究资料。

3.6 其他类

武夷山属丹霞地貌,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其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公园内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探明有黄金、铜、钨、钼、石油、煤、石英、石墨等金属及非金属矿共14种。可为地理科学类、地质学类提供教科研及实践资源。

同时,武夷山茶道文化氛围浓厚,常以茶联、茶书、茶具、茶画等为载体,以茶馆或舞台为展示场所,并以古曲音乐、表演等多种形式形象化、艺术化地表现。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富有特色的古建筑、宫观寺庙及遗址,450多方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诸多历代文人志士在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都是美术学类、设计学类等学科的优势教育资源。

4 武夷山国家公园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4.1 整合资源,培育特色课程

国家公园内的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常具备多样性、多质化、特色鲜明等特征属性。通过充分调研评估、分析和整合国家公园地理空间范围内的自然、人文等资源,可进一步培育出特色课程体系。如开发聚焦“闽北红色革命”的党史课程、针对“武夷山特有种属生物”的繁育保护课程、深入“茶产业、茶文化”的茶旅文化课程等。在课程形成的同时凝练出有特色的专业课程群、实践课教材,融入新知识、新方法、新观念,突出地方应用性,使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持续、可传承。

4.2 加强基地建设,推动资源利用常态化

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在现有基础上,加强产学研三结合的国家公园实践基地建设。如制定和完善动植物生产、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类专业的野外考察线路和方案,有助于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监测的常态化。充分发挥国家公园可提供的体验式、沉浸式教育优势,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实践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4.3 完善数据平台,提升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已为国家公园累积了丰硕的学习资源。同时,国家公园内虽然资源优势明显,但其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的特殊性,仍会造成教育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受野外环境和恶劣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干扰。通过完善大数据平台,建成信息化系统,将有力推动国家公园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在生物专业野外实习中,可通过构建虚拟仿真平台,采用3D动画、全景VR模拟国家公园内天然实景,生动直观的展示动植物生长状态、生活环境及分布特点,而不受植物发育时间限制和气候影响,以虚补实,既能充分共享科考资料,又有利于提高实践认知效果。

4.4 建章立制,保障教育教学资源应用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初衷是让全民共享,制度体系建设将是教育教学资源挖掘、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保障。可通过探讨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管理体系,建立教育教学资源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逐步形成规范的管理应用模式和机制。同时制定资源开发计划,加强资源利用过程控制和信息反馈,组织实施及保障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

5 结语

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是高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大力挖掘武夷山国家公园教育教学资源,扩大其宣教辐射面,除福建省外,对江西、浙江等周边省份,尤其是对教育教学资源相对落后的地方高校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还可通过整合视频图片资料、科研档案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数字化的仿真平台,让高校学生不用深入国家公园现场即可远程学习、利用各类资源信息。但当前国家公园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开发广大和深度的不足,资源价值未能得到重复体现,建议可通过建立森林营地、科研基地、生态观测点、自然教育解说系统和数据库平台等途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国家公园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公园体制制度及规范,而当前国家公园体制仍处于试制阶段,在试点过渡期内,各种问题和矛盾将相继暴露,建议可通过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将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效反应用于公园的体制完善,形成同步改革和发展。

猜你喜欢

武夷山教学资源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公园里玩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一见如故
武夷山漂流口占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