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甘肃供应链综合试验区的可行性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

2020-01-02田润娴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甘肃省试验区供应链

□ 田润娴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甘肃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作为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在西部陆海通道上是重要的节点,在整条通道中有重要的衔接作用。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是甘肃的特色也是甘肃的优势,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借“南向通道”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位优势以及政策和技术支持创建供应链试验区,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拓展甘肃省工业和农业的产业价值链,创造更多的物流增值服务,带动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新格局。

1 国内外对供应链创新发展的研究背景

美国将供应链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层面;英国同样将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的竞争力上升为国家战略[1];德国主要倡导供应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来约束生产者。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智慧物流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提升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日本对供应链的研究更深入,应用得也更成熟。

我国也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我国要成为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中心[2]。目前,国际和国内关于供应链的研究已经涉及到时装业、汽车产业、生态工业园区、制药行业、石油行业、牛肉和猪肉行业、工业物联网、农业、数字化、疫苗等诸多方面,研究方法主要有构建模型、关联性设计、数据挖掘、网络优化技术等。供应链的研究领域还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入,但对于借助区位优势建立供应链试验区的研究基本没有涉及。

建设供应链综合试验区,为地区供应链发展创造优质的环境、充分发挥当地物流集群优势,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带动供应链上相关企业和产业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横向协作。

2 甘肃省建设供应链综合试验区的可行性分析

甘肃省因地理条件和交通资源的限制,产品流通速度慢是一个困扰很多年的难题。产业处于单一化发展的阶段,缺乏与相关产业和其它地区的联动效应。供应链具有优化资源、提高效率和整合上下游核心企业的优势,在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能。甘肃省已认识到支持供应链发展的重要性,在政策制定、平台搭建、物流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积极主动培育供应链发展的沃土。

2.1 合理的政策支持是供应链试验区的发展良机

2018年1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出要打造一批适合省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甘肃省重点特色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3]。政府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企业在供应链试验区发挥领头作用,制定相应的法律来约束企业的运作过程,并对整个流程中的作业负责,对于已经完成的作业实行追责制,通过这个方式来降低供应链的风险和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2.2 枢纽优势是创建供应链试验区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

甘肃是我国从陆路向西的重要节点,也是我国西部向南的大后方,东西大动脉和西南通道在此交汇,成为交通的枢纽。截止2019年底在建高速公路达到29条2852公里、普通国道省道及旅游公路达到51条2483公里。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5.14万公里。全年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6.5%,民航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11.3%、18.3%,邮政业务总量、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4.41%、16.38%[4]。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甘肃省通道经济的发展做好了铺垫。借助“一带一路”和“陆海新通道”拓展和延伸甘肃省企业的物流布局,国际陆海贸易“南向通道”和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掀起了国际合作和区域经济起飞,涵盖三十多亿人口的消费市场,这为甘肃省资源型企业和特色农产品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会。有效发挥甘肃省作为通道物流的枢纽经济作用,在我国与欧洲国家、中亚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之中充分发挥重要的沟通作用,为甘肃省发展供应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

2.3 信息共享的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为创建供应链试验区提供技术支持

2020年4月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关于启用甘肃省企业供应链服务平台的通知,该平台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数据查询,商品信息,数据统计、预测及风险防控等便利。供应链试验区需要完善的信息技术服务,政府牵头引进新技术提高工作性能和增强竞争力。支持鼓励核心企业加入一体化供应链信息服务智慧平台,有效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供应链合作伙伴利益共担共享。供应链试验区不仅能实现大量商品的流通,还要能够快速实现商品的交易和资金的即时输出和输入以及合作企业的精准配合,供应链智慧平台就是很好的链接纽带,在此平台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畅通无阻,实现了企业间的合作既透明又高效。

2.4 甘肃工业经济的特点是创建供应链试验区的内驱动力

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8718.3亿元,比上年增长6.2%。比重居前的分别是石化工业(32.3%)、电力工业(15.8%)、有色工业(9.9%)、食品工业(10.7%)、冶金工业(7.6%)、建材工业(8.1%)、煤炭工业(4.6%)和机械工业(3.5%)[5]。地区工业主要以资源型为主,民营经济和新兴经济体比例偏低,缺乏高科技产业,服务业相对滞后,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凸显。本地的工业品供应链,上游企业主要是原材料的供应者,下游企业是购买资源产品的消费者,基本还是等订单的传统经营模式。如果按照下游企业的订单来生产,从而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和储存成本,实现产品高附加值和多元化发展道路,增加就业机会和提升相关行业的盈利水平,是现代工业产品赢得竞争的迫切需要。而创建供应链试验区,引入供应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正是解决这一需求的内驱动力。

2.5 甘肃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供应链试验区创新发展的动力

2019年甘肃省中药材产量增长11.1%,肉类产量比上年增长0.5%,蔬菜比上年增产7.4%,园林水果产量增产18.5%[5]。农林牧产值较上一年相比提升了增速,药材和园林水果产量的增长尤为明显。甘肃的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形成了对快递业的需求,尤其是对深入到田间地头的加工企业、销售部门的需求比较旺盛。只有实现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的一体化供应链,集团化的运作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又减少中间环节,让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主体受益。依靠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智慧平台来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是未来农业大发展的方向。政府积极出台配套政策和惠民政策,引入相关企业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中药材细加工,实现高效、节能和利益共享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通过安全认证的绿色包装和条形码标识,对农产品生产质量实施跟踪和溯源,进一步提升甘肃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 供应链试验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建设供应链综合试验区,依托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拓宽交易主体和地区,挖掘甘肃经济发展的新领域,实现供应链与地域经济深度融合,有助于供应链试验区落地生根和发展壮大并发挥其竞争优势。

3.1 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与同处西北的陕西相比,甘肃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有一定差距,呈现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供应链一体化的运行使得产品的距离远近不再是流通的障碍,反而促进供应商之间的有效竞争。引入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供应链模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为甘肃省经济发展植入供应链理念,将物流业、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教育机构和就业市场以及消费端串连起来,以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为媒介,设立供应链综合试验区,能从技术发展、人才引进和管理层面有效助推甘肃省发挥优势产业和解决一大部分技术性和操作性人员的就业,尤其是贫困农民对高附加价值农产品活动的深度参与,探索新型增收渠道和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增强脱贫攻坚持久富裕的能力。

3.2 实现各产业之间资源共享和良性互动

甘肃省的农业缺乏深加工,引导传统农业逐步升级为互联网+农业,形成农特产品产业生态链,实时转换思维模式,引导种植企业走多元发展模式,不是单一的寻找渠道出售农特产品。推动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经营活动向农业产业基地、农户等环节延伸,以电商平台为媒介,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入到供应链条,摆脱甘肃省农业单一发展,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打造一条集种业供应商、种植企业、制造业、金融业、消费者为一体的产业供应链。实现产业之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链接和无障碍运作,实现运输业、仓储业、流通加工业、物流园区和电商企业共享实体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集合优势和互动效应。

3.3 带动甘肃省经济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建设供应链综合试验区,对加速与推进甘肃省产业、城市与国家整体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意义巨大。通过物流供应链软实力的构建,吸引一批国内大型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参与到试验区的建设中,带动甘肃省经济多元化发展。借助同一行业或相同增值阶段的企业在地理上的相互依赖创造经济优势。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的企业加快集聚,也促进物流行业自身的多元发展和结构升级。政府出台相应的供应链金融政策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实体企业和金融业有效合作,解决甘肃省小微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题,也为当地银行拓宽发展路径。推进供应链产业延伸到三农产业,既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又能助力甘肃省打赢脱贫攻坚战。

4 创建供应链综合试验区的路径

4.1 靠枢纽优势和政策优惠吸引国内领先水平的供应链企业带动特色产业深度发展

借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南向通道建设,加强周边省份和邻近国家的联系,打造市内省内国内国外快速连接通道,设立政府跨部门创新协调机制和国际供应链企业联盟,探索高效的货物流通模式。参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有序竞争”的原则,组建国有独资和以国有资本为主导、民营企业参与的综合供应链有限公司,以药材、马铃薯、百合等农业特色产业为引领,培育和发掘核心供应链企业,转变农特产品单一以销售农特产品为主的模式,逐步走深加工路线,积极拓展线上线下经营模式,解决种植企业和农户销售难的问题,以供应链试验区为载体打造甘肃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实现物流行业服务转型升级,提升甘肃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降低物流总成本。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将供应商、物流企业、金融企业和末端消费者凝结在同一条利益链上,实现特色产业的深度发展。

4.2 以特色资源型企业为纽带实现供应链试验区相关主体的共赢模式

甘肃省的工业企业主要有炼油企业、铝加工企业、钢材企业、有色金属等都属于资源型企业,工业产值占了全省GDP的很大部分,企业要通过南北通道和一带一路进口原料和出口初级加工产品,业务相对单一,盈利比较有限。在这条产业链上,借助于供应链的集合优势,拓宽业务范围,引入更广范围的供应商、采购商和消费对象,以最初形成的供应链为基础不断扩散影响力,这样既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又增加了合作伙伴。同时,要加强科研和技术投入,增强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以物联网、互联网为媒介,将上下游产业链有效链接在一起,并带动旅游业、文化产业等行业,提供增值服务和鼓励发展新的行业,吸引不同行业的企业,为供应链的发展增添新的增长动力。积极鼓励各种新型无人流通终端设备在人流密集区域推广使用,实现产业间的大融合,通过生产企业的高度协同、资源共享,实现供应链上相关主体的共赢模式。

4.3 建立供应链试验区人才培养与交流机制

目前,甘肃的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比较多,还没有供应链管理专业,政府要积极鼓励有实力的院校开办此专业,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开展供应链在职教育,强化供应链人才队伍建设,为供应链试验区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供应链综合试验区建设需要各类供应链相关的顶层设计、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涉及到金融、财务、媒体、营销和物流等行业,可提供各种层次的就业岗位,结合业务需要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就业大军。通过研究报告、咨询项目、学生实习、毕业生创业及各种商业化活动,将新的物流理念和方法回馈并应用到实际中[6]。加强与国内、国际供应链发展好的地区形成人才交流机制,为本地供应链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鼓励各层级科研院所和高校关于供应链的研究应用到实际中,提升供应链试验区的柔性和适应能力。

4.4 供应链试验区建设要走生态型路线

生态型设计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生态供应链的核心内容[7],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是经济发展的长久之计。供应链综合试验区有助于实现物流活动的集群化,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物流活动的规模化,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从而降低经营成本;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以及中药材种植加工过程中,建立各种绿色标准,鼓励再生资源的重复利用,鼓励“农产品深度加工+流通+农业生产”的合作形式,扩大太阳能和风能替代电力,放大生态供应链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影响。供应链试验区注重绿色环保、创新并推广使用新型环保技术,不仅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且辐射供应链条及周边,具有环保示范作用。结合出城入园政策,推动企业在地理上的集聚,加强企业的协作和联通,建设更加和谐的生态环境。

5 结论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相关配套的政策支持为甘肃省提供了搭乘经济发展的快车的良好机遇,借此创建供应链试验区优化流通、交易和社会服务体系,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发挥带动效应创造优质的生存条件,发挥核心企业的辐射效应,有效链接特色产业、物流业和新型行业,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从而激活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延伸能力,结合物流新技术和电商平台催生新的增值能力,要加快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发挥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的辐射作用,抢占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的制高点。把供应链各环节的主体有效联结起来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生态圈,有利于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产生协同效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猜你喜欢

甘肃省试验区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探索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新路径
18个自贸试验区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