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0-01-02党德强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书职业院校育人

党德强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西安 710021)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职业院校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既要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作为培养学生办文、办事综合技能的一门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构建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办文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是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面对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改革的时代背景

2014 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就课程思政形成制度安排和工作体系。之后,上海市以思政类课程为核心、综合素养类课程为支撑、专业类课程为辐射进行相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上海经验”[2]。2017年,课程思政被纳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至此,课程思政从地方实践探索转化为国家战略部署。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个高校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政治素养并不是单纯地依靠思政课程就可以实现的。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唯有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发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大学阶段是广大青年学子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也是他们在精神、道德、人格、价值观等方面逐步定型、走向稳定,继而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职业院校,他们开始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以后成长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打好坚实基础。但也应该理性地认识到,不论何种专业知识,其本身并非单纯的专业技能或者经验,而是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与职业精神。与此同时,专业课教师也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和技能,他们在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意识。

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如何在具体的某一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既突出专业特色, 又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真正培养出政治过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选择。

二、应用写作课程的特点及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应用写作的课程特点

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该门课程既有一定的综合性,也具有一定的交叉性。一方面,应用写作是职业院校其他知识类课程的综合运用,学生要学习好应用写作这门课程必须学习好相关核心课程作为知识铺垫;另一方面,它又是语言知识、语文知识、专业知识和写作知识的交叉运用。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语言知识,还要掌握写作理论以及书面语言表达技巧。学生要写好一篇优质的党政公文、事务文书或者相关领域的专业文书,需要交叉融合多方面的知识,而不是简单机械地生搬硬套固有的文书格式。稍做延伸就可以发现,作为培养学生将来在实务部门办理具体事务时的写作技能课程,应用写作的讲授和训练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可以多角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终极目的,而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具体落实的基本载体。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教育体系中具有鲜明的特色。从政治方向来看,职业院校应该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家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在人才培养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传承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这就需要在每一门课程教学中结合具体课程特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过程育人。

应用写作这门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性,而其中的功利性目的较为突出,传统教学中也存在追求实用、为用而作的倾向,往往淡化了该门课程的人文性、思想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用写作属于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而通识教育本身应该是一种超越功利性和实用性的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和思想意识的升华与再造。应用写作课程涉及文学、历史、经济、法律、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其教学过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关联到人文知识的广泛领域。因此,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在培养学生应用写作技能和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应该纠正传统的理念,在注重该门课程工具性的同时,加强人文性与思想性,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深入挖掘并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语文理念、纪律意识、职业道德等纳入应用写作课程目标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三、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路径

(一)明确应用写作课程定位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对应用写作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许多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专业服务的。应用写作课程因其工具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成了专业核心课程的附属,计划课时量相对较少,不少职业院校将这门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因此该课程面临边缘化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上课随意性较大,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认为以后在工作实践中照猫画虎、照搬格式就可以了。与之同时,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观念陈旧,内容不够宽泛,拘泥于教材中固化的格式,注重工具性,缺乏对学生语文思维、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缺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够。多数学生认为应用写作课程比较枯燥,吸引力不够。在上述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应用写作课程自身的吸引力和课程思政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基于此,要保障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首先要明确应用写作的课程定位,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办文能力、写作能力,还要明确其在思政教育功能上的定位。其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应用写作的课时,明确其必修课的课程性质,加强应用写作课程建设,充分挖掘应用写作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内容[5]。

(二)教学设计中强化思政意识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从这点来讲,不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专业基础课,都应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应用写作课堂教学中,不仅应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写作技能,更应教育学生做人、做事,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从课程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应用写作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写作知识传授和写作能力训练来培养学生形成在特定工作环境中对特定的写作活动所具有的适应和胜任的品质[6]。在教学目标中要融入传统文化、经典语篇、语言文化等思政内容,构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育人目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所谓知识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增强对优秀语言文化和写作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能力目标则是通过常用文书写作的反复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扎实过硬的文书书写能力。所谓育人目标,就是通过典型写作案例,使学生深层次了解如何在日后的实际岗位上做到格式规范,语言适切,行文严谨。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正反语篇对比和对典型语篇案例的解读分析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

(三)教学实施中融入思政元素

在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可以拓展相关教学内容,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该门课程的人文性和思想性。比如在讲授文书语体时,可以与文学语体做比较,体会不同语体特点,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提高人文素养,准确把握应用文语言的准确简洁之美。在讲到党政公文时,可以联系我国几千年来“文书御天下”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使学生认识到党政公文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在讲到“计划”这个常用文书时,可以拓展《朱子家训》中“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的经典论述,让学生既认识到计划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之美。这些符合应用文课程特征的教学实施可以超越工具性的功利目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在教学方法中,可以通过真实的典型的事例和文书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语篇分析、主题讨论、实践实训、分享交流和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寻找切合自身专业的真实案例,进行课堂分享。在分析涉外商务谈判方案时,让学生明白既要具有文书规范意识,保护企业利益,还必须具有维护国家形象、国家利益的自觉意识,从而顺理成章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党政公文起草案例中,则适时强调严守岗位秘密,遵守办文程序,恪守职业道德这些元素。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课堂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还可以来自生活或网络,利用翻转课堂、移动互联网、微视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应用写作课程充满兴趣。在“教、学、练”的过程中,联系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常用文书的写作训练和教育,让学生明确所有的文书和案例,只有做到精益求精,才能维护基本的秩序和事实,也只有在应用文写作中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日后形成档案的文书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政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所谓教育,就是用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从这个阐述中就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之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7]毫无疑问,任何一门课程的理念更新、内容改革,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主体的。

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应用写作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通知或者报告,里面涉及的内容可能来自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任课教师不仅要掌握常见文书的写作方法,更要从主旨、适用范围、结构等方面熟悉事务文书、法律文书、经济文书、日常应用文书的写作要领。因此,授课教师不仅需要写作学方面的专业素养,还应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具备法律、经济、文学、传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实现写作知识的 “专”与相关知识领域“博”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应用写作授课中游刃有余,驾轻就熟。教师要以自身广博的知识实现应用写作课程内容的有效拓展,在点滴教学中兼顾该门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从人文性、思想性的角度解读常见应用文体,找到该门课程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

四、结语

职业院校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时代赋予的命题。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只有适应时代需要,明确课程定位,加强课程思政设计,强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写作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并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欢

文书职业院校育人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徐谓礼文书——南宋官制百科全书
监狱执法文书规范探讨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我的小天地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