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芬村艺术复制品价值初探
2020-01-02邓明红凡建秋
◎邓明红 凡建秋
(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中国油画大芬村从无名渔村到享有国内外声誉,大额的油画销售使之成为全球重要的油画交易地,油画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通过自己的转型和政府的引导,已经形成完善的产业链,逐步发展到独立又稳定的状态,引发各界关注和思考。在大芬模式中,油画复制品同艺术品相比,是否也有价值可谈,艺术品市场是否可以容纳带有“混淆意味”的复制品?答案是肯定的。避开艺术价值而谈,复制品作为普及大众审美的手段,是具有一定作用的。只要做好了相关的规避措施,艺术品与复制品二者之间可以既独立又统一。
一、艺术产业化的“大芬村模式”探讨
全民消费升级,大众的文化意识提升,文化产业呈现缺口状态,这为艺术产业提供了契机。为适应这一进程,艺术产业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大芬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油画这类特殊产品于四十年前进入大芬村,在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背景之下,大芬油画产业从初具规模到蓬勃发展,逐步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现在的油画大芬村,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油画生产出口地。我们可以从经营模式、销售途径、地位及影响各方面,具体分析艺术产业化背景下的大芬模式。
(一)经营模式
地方政府把大芬村作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引导和培育。从1998年开始,区、镇两级政府开始对大芬油画村进行环境改造,整顿治安环境,提高文化氛围,打造艺术区间,并对油画市场加以引导,制定一系列政策吸引更高档次的画廊和商家陆续参与。2004年,深圳把大芬村定为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分会场,大芬村被推向国际化大舞台,相继成立了大芬油画村管理办公室、大芬美术产业协会、大芬美术家协会等,形成各种具体的文化组织和团体。政府的参与和广告的大力宣传,吸引越来越多的画家、画工进驻大芬村,“大芬油画”成为当地特有的名片。为打破大芬油画产业发展的空间局限性,各类人士在大芬村周边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如美术馆、油画博物馆、油画培训中心、专业演出剧场及酒店等相关服务设施,最终将大芬油画村建设成为国际化的油画生产基地、油画交易平台和油画旅游小镇,形成多元发展的经营模式[1]。
(二)销售途径
大芬村的油画销售辐射全球,除了自身的油画生产,画廊还从全国签约画家进行商品化采购,以满足市场需求。画框、画材方面依托珠三角轻工业基础,村内形成集装裱、销售、物流、培训于一体的内部油画产业链,形成既独立又齐全的销售服务中心。早年绘画形式单一,随着艺术家的引进,大芬原创油画的含金量迅速提升,原创和复制品交错发展,使大芬村逐渐成为国内及国际市场的油画批发中心。这些“中国制造”的油画,将乘坐海轮或飞机,经过数日销往世界各地,成为家庭或酒店的墙面装饰。配套的销售网络不断升级完善,确保大芬油画产业的经济效益,精确印证了“艺术与市场在这里对接,才华与财富在这里转换”。
(三)地位及影响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大芬模式已经有了自身较为独立的产业链条,相关产业也依托大芬而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画材的制作供应、油画及相关艺术品的创作生产,到线上线下的销售、物流等环节都发展的十分完善。油画生产商、经营者及配套服务之间的协作,形成商品油画相关的超集群。大芬模式的急剧扩张,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了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大芬品味和层次,政府投资建设了一批高级别的公共设施,比如咖啡休闲街、美术馆、浮雕壁画等。在这种超集群产业链里,物流业、制造业、服务业都依托大芬而迅速成长,完善的超集群产业链在大芬形成,特有的艺术产业品牌被打造。
二、大芬村模式油画复制品价值的多重考量
艺术真品本身的“真”“名”“精”“新”“稀”,是复制品所没有的,但艺术复制品也同样包含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及教育价值。好的艺术需要亲近大众,需要四处传播,需要流传千古;可奈于原作的珍贵,为保护原作,只有少之又少的人才可近观原作。复制品可以轻松打破这一弊端,使普通百姓也能欣赏世界名作,在博物馆摆放的名画摹本,依旧能使观众受到艺术熏陶,了解文化内涵。我们从审美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大芬村模式油画复制品的价值。
(一)审美价值
高昂的艺术真品往往是普通百姓所触及不到的,但大芬的油画复制品,以低廉的价格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为大众审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艺术并不是使我们疏远生活,而是使我们有可能理解我们自身,达到与自身相协调的一致”(比梅尔)。观众从原本高端、遥不可及的绘画作品中获得审美,通过观众的分析,作品以善恶美丑的情感出现,观众的接受作用和作品的同化作用,使人从物质享受提升到精神享受方向,更好更直接地塑造了观众的审美能力。
梵高、塞尚、夏加尔等绘画大师的原作,不可能直接进入大众的生活,百不得一的作品,既想发挥它的精神价值进入千万百姓家,又想千古流传永视经典,就只有用另外的呈现方式——复制。这些复制品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比如酒店或家中的装饰、摆件以及各种周边文创产品,以各种方式慰藉人类的精神需求。如今,梵高的《向日葵》已经在网络及民间变得相当流行,从大众角度来说,这种流行可以培养性情、陶冶情操,满足内心世界的审美需求。
审美的体验,需要感官和情感的配合,以自身的经验去理解作品,企图与自我情感产生共鸣。作品可能是崇高的、悲剧的、优美的、喜剧的,赋予观众某种鲜明的审美特质。在作者、作品、观众之间,作品是桥梁,连接作者和观众,而审美价值,又产生于三者之间。复制品作为经典的再现,不仅可以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也可以促使艺术家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二)经济价值
艺术品的经济价值是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的另一种体现方式,商家将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再为艺术家提供经济保障,为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性。在大芬油画村,这里的经济价值就是油画复制品为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大芬村作为一个商业画占主导的艺术区,画商是大芬的中坚力量,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经是画工,由于技艺的成熟实现角色上的转变,这部分人是外部采购者与画工之间的纽带,作为中间商,他们既是师傅,又是订单的来源。这一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成为这一群人的生活来源。
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品的消费形态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之后,人们很乐意购买艺术品装饰自己的生存空间。在艺术市场这个庞大的经营环境里,许多高雅的优秀艺术品供人们选择,成为卖家的热门商品[2]。艺术品与市场相辅相成,各取所需,就像一个独立的市场体系。大芬艺术市场不仅给受众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带动相关集群的经济发展。大芬村从贫穷到富裕、从无名小村落到油画第一村,通过油画复制品,完成了经济增长的大步飞跃。
(三)教育价值
辅翼道德、表现文化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及目标,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愉悦人的精神感受、关爱人本身,以科学养身,用艺术养心[3],总的来说就是发挥作品的“感化”作用。教育价值体现在维护人的尊严、提升人的价值、凸显人生意义、促进人类生存上,这一价值可以将观众的理想转化为可知的。《中国梵高》——赵小勇就是一个典例,临摹梵高使他的生活独具意义,他通过另一种方式获得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自我实现”。艺术品反映着艺术家的世界观、价值观、社会理想、人生追求、道德标准与审美取向,伟大的艺术品所承载的审美理想与价值追求使其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4]。
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作品内感外化的作用可以激发观众的行为活动,作者的创作活动可能会引发观众的效仿或其他行为,与作者本身的气质也有很大的关系。就其行为艺术来说,作者通过理性的思考作出一定的行为举动,而观众通过解读作者的行为来思考作者的意图,不管观众的态度是认可还是抨击,都是作品对观众产生的行为诱导或影响。绘画作品亦是如此,创作者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作品表露特有的价值,被肯定的作品不仅是作品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也是对创作者的一种合理肯定,作品的教化作用体现在观众与作者之间。
反过来,作品本身也可以借用教育途径来实现自身的教育价值。观众在体验作品的过程中,因为加入了自己的品位和想法,作品也被再创作。华金·托瑞斯·加西亚的《五分组图》油画,使用了三大类表意符号:三角形、心形和鱼形。这些符号都属于“通用”的范畴,三角形出现在画中的信函,数字、时钟和许多其他图案(屋顶、星星、钥匙、鱼尾、瓶子)对应了理性;梯子象征上升;鱼则对应自然。画面由五部分构图组成,正交的格子承袭自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的构图方式。观众带着符号学的思维去解读这幅作品,就会知道艺术创造的天堂,并不像高悬于天空的另一番天国,里面住的并不是不食烟火的神仙,艺术对人们现实生活也有慰藉、鼓励和感化作用。观众充分解读作品,就仿佛如梦初醒,带来解脱感,增加自我释放的力量,最终接受其艺术特点、思想内涵,达到警戒、教化的作用。
三、对新形势下复制品的问题思考
当社会的发展与“机器”相联系时,人类的生活便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大芬油画的机械化、批量化生产,对艺术创作者、观众、消费者及艺术市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事物都有两面性,剖析一个事物,不仅要看到事物相对区别的一面,还要找到统一的一面,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推动事物的发展。本文探讨的油画复制品也一样,既有其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要全面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从多重视角去思考,所以在这里,我们既要分析艺术复制品的积极形态,又要从它的对立面看消极形态。
(一)积极形态
艺术复制品发展到今天,它的积极价值已不可否认,在许多学术报告中,有许多文献也正向探讨了复制品的价值。比如在叶红《书画艺术复制品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一文中,谈及艺术复制品的传承价值、投资收藏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与传播价值[5]。蒋晓芳在《中国书画艺术复制品市场研究》中,提到艺术复制品的审美价值,谈到艺术实用性普及性等特点。李烨在《我国仿真艺术品市场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也提及艺术推广性。可见,艺术复制品的价值在很多学术者眼中是极有可谈的。
艺术复制品可以活跃在艺术市场,在相关政策性文件中的艺术复制品管理办法,既是对复制品的制约,防之扰乱市场,也是肯定复制品存在的必要。比如说在《美术品进出口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艺术复制品的印刷必须是在艺术创作者同意并签名的基础上来进行,而且复制的数量必须保持在200件以内,否则就按违反著作权来处理,印刷出的艺术复制品可归类于美术品的范畴。在《文物复制暂行管理规定》中规定,文物复制品应具有表明复制的标识,未经鉴定的文物不得复制以及必须获得相关部门认定等具体实施办法。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是保障艺术品市场健康状态的关键,也为复制品提供合适的生存契机,因此要正确看待艺术复制品在艺术市场的存在及价值。
从古至今,也流传了许多印刷复制方法,也有许多名家作品被临摹复制,在当代也有许多专业的机构、公司做复制品。说到复制工艺,有唐朝时期的木版水印,清朝末期的珂罗版,还有胶版印刷和网丝印刷,以及大芬村惯用的数码喷绘印刷等。复制工艺不断升级改进,使许多历史珍品得以重现,比如《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以及《簪花仕女图》等等历史名作,都是在原作无法考究的情况下靠临摹复制得以保存至今,以供后人鉴赏与收藏。百雅轩、朵云轩、雅昌公司,都是可以做复制品的公司,并且效果极佳。百雅轩用钢丝印刷吴冠中的名作《交河故城》,被拍到了48万的高价,说明复制品也可以有不菲的经济价值[6]。博物馆展出的大型壁画,也是复制而来,但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这对普及艺术文化是行之有效的。
(二)消极形态
对艺术创作者来说,一味地迎合大众口味、迎合市场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可能会趋于世俗化,因而缺乏其艺术本身的艺术性与本真性。一味地临摹、复制,使作品本身没有灵魂,从作品的艺术层面讲,这样的作品就只是躯壳而没有内在灵魂。在大芬油画村里,有的画工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没有学习系统理论,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对这类油画工人来说,只能看到绘画的复制性,而没有思考作品本身的艺术性,作品容易缺乏艺术专业性、缺乏思想内涵。
对艺术品市场而言,艺术品与市场本身就不可分割,艺术品的经济价值跟市场联系密切,由于复制品成本低、销量大、价格低廉、沉重打压着原创作品。快速、高效地批量化生产,很容易对绘画市场的定价机制造成混乱,不法商家也会有机可乘,用复制产品充斥市场,产生鱼目混珠的乱象。
对非专业的观众和消费者来说,很难分清作品的良莠,也容易被金钱迷惑双眼,这就给真正愿意投资艺术的人带来挑战,投资者会思考所投资的艺术品究竟能否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一旦失败,就会打击其艺术投资的信心,对艺术事件本身来讲,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对专业学者的研究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复制品还容易给观众带来误区,观众看过太多的复制品之后,对原作的兴趣可能就会变小。
(三)方法和对策
首先,“复制者”要向“创作者”转变,作者要坚持艺术创作上的自我价值,不断反思自己,提醒自己,不断追求人生新高度。勇于开拓,与时俱进,敢于创新,使作品既符合大众市场,又保持作品特有的艺术性,让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作品依靠作者而富有价值意义,作者应该为作品倾注思想内涵,努力为作品创造更高的艺术价值,尊重艺术本身。其次,观众和消费者在满足自己内心审美需求的时候,应提高鉴赏水平,分清哪些是复制品,哪些是赝品,提高自己的眼力,还可以请教相关的专业人员;心中保持对艺术的神圣感,尊重艺术以及作品表达的思想内涵。相关艺术人员,比如批评家、评论家或相关工作者的影响广泛,他们对作品的评价态度极为重要,所以,相关专业人员要有职业操守。最后,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既要保护原创,又不能阻碍复制品活跃市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做好规避措施,以政策维护艺术市场的稳定。
四、结语
通过对大芬模式的油画复制品进行分析,并由此引申出对艺术复制品的思考,深切体会到在艺术产业化的今天,艺术复制品的价值所在。虽然在艺术市场中复制品仍然会带来诸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立足于长远发展,善于利用关键的有机点,扬长避短,理性地对待,那么艺术市场就会愈加繁荣。希望艺术复制品可以带给艺术市场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