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加固纠偏技术研究
2020-01-02黄浩
黄 浩
(南京东大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8)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楼为剪力墙结构,地上23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68 m,采用桩筏基础,基础埋深-5.1 m,基础长度45 m,最大宽度18 m,采用PHC600-AB(130)预应力管桩,桩长37 m。主体结构封顶后,在进行电梯安装施工过程中发现,外墙及电梯井道存在倾斜现象。为确保安全使用,业主委托相关单位对该房屋进行了安全鉴定。经现场测量,根据累计沉降观测数据,大楼南侧平均沉降75.4 mm,北侧平均沉降108.7 mm,南北沉降差为33.3 mm,大楼基础宽度为15 m,大楼倾斜率为2.3‰,超出规范要求值2.0‰。大楼向北侧、西侧倾斜,最大倾斜度已达2.8‰。
2 大楼倾斜原因分析
通过对造成大楼倾斜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大楼倾斜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为查明大楼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行多方面研究,包括既有工程桩承载力情况,地质勘察和桩基施工情况。
2.1 既有工程桩
为了解大楼既有工程桩承载力情况,对基桩进行现场抽检。单桩静载试验前,先在既有工程桩桩位周围开孔,将桩顶混凝土与大筏板脱离开,在既有工程桩桩位两侧植锚杆,利用上部结构自重提供试验反力,加载和卸载应分级进行,单桩静载试验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进行。
现场检测结果显示,既有工程桩桩基承载力不足,约为设计值的60%~100%,大部分抽检桩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桩基承载力不足是造成大楼不均匀沉降的主因。
2.2 地质勘察
根据地勘报告和后期补充勘察报告,该场地土层属第四纪Q4、Q3沉积层,主要由黏性土、少量粉土组成,呈水平成层分布。在加固纠偏阶段,再次进行补充勘察发现,在大楼沉降较大的西北角,桩端持力层⑩层粉质黏土夹粉土层顶埋深略有变化,局部存在软塑状粉质黏土,桩端持力层⑩层粉质黏土夹粉土层土质不够均匀,可塑为主,局部存在少量软塑状粉质黏土,桩端下局部存在软弱下卧层,土层不均匀性,是造成大楼不均匀沉降内因。
2.3 桩基施工
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资料显示,桩基施工速度较快,且未跳打,地基土在打桩作用下,扰动了桩周地基土,引起周围已打管桩体上浮,同时,车辆动荷载和基坑开挖卸载也会对地基土产生扰动,地基土固结时,对桩体周围造成负摩阻力,加速大楼产生不均匀沉降,是导致大楼倾斜的人为因素。
3 加固纠偏方案
针对大楼整体沉降较大,且沉降不均匀的现实,考虑采用补充锚杆静压桩的方法增大桩基承载力,控制大楼沉降。考虑到大楼自重较大,顶升难度高,因此在纠偏方案上选择组合迫降纠偏法,让大楼回倾至规范允许范围内。
既有工程桩现场抽检结果显示,桩基承载力不足,约为原设计60%~100%,且在平面位置的不均匀性,新增锚杆静压钢管桩承载力应补足大楼桩基承载力不足部分,沉降较大、上部荷载较集中的位置应作为补桩重点。
加固初期,考虑大楼不均匀沉降仍在发展,外侧新增筏板需要时间,为防止大楼沉降较大的西、北侧继续下沉,危及上部结构安全,故先在房内施工了应急止沉桩。
在建筑外部增加钢管桩,通过在原有基础侧面水平植筋后浇筑混凝土,新增筏板与原有基础连为一体,新增桩主要用于增加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在室内增加锚杆静压管桩,前期通过锚杆与筏板相连,后期与筏板浇筑为一体,此类桩在室内均匀分布,主要减小整体沉降量,调整筏板协调变形。根据大楼沉降、结构内力发展情况,对比各种纠偏措施,采取综合迫降方式,即逐步截断部分原结构既有工程桩,并结合桩侧掏土方式,从而达到迫降的目的。
4 纠偏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综合迫降纠偏方式,确定了截桩+桩侧竖向掏土+底板下水平掏土+锚桩反压的综合纠偏加固方案。
4.1 桩侧掏土
在桩两侧沿竖向方向掏土。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情况及墙体布置型式,对每片剪力墙和每根桩进行编号,计算出每片剪力墙和每根既有工程桩所承受上部荷载,利用高压水对桩侧部分地基土进行切割、冲孔,扰动桩侧地基土,引起单桩承载能力降低,加速该桩沉降,从而达到大楼迫降目的。
在迫降区域,选取剪力墙附近桩,在桩两侧底板上开Φ108 mm孔,用于桩侧竖向掏土,采用高压旋喷射水设备,利用高压水对桩侧部分地基土进行切割、冲孔,掏土深度达到要求后射水,根据冲出泥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冲孔。
桩侧掏土孔应均匀布置在迫降区,隔桩、分批进行施工,掏土深度由浅而深,同一深度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深度掏土。
4.2 截桩迫降
将既有工程桩与基础连接断开,迫使桩失去承载作用。通常做法是在基础下将桩身直接截断一定长度,断开桩与基础的竖向连接,该方案对于桩筏板基础不适应,因此,采用在筏板上钻孔,将桩与基础断开水平向连接。截桩后,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剪力墙下桩基受力加大且应力重新分布,加速该区域大楼沉降速度。
根据每片剪力墙承受上部荷载及墙下布桩情况,确定截桩位置,截桩原则上为均匀布置,间隔、分批进行,防止桩顶应力集中,发生筏板冲切破坏。
4.3 变形控制
变形控制是建筑物纠偏的终极目标,纠偏工程不仅需要满足建筑物通过纠偏措施的实施达到“改斜归正”,实现预期的纠偏目标,同时还要保证建筑在整个纠偏过程中安全、平稳、线性,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把握好建筑物的回倾速度,使其在一定范围内,整个纠偏过程做到:缓慢启动,均匀回倾,平稳锁定。考虑到建筑物自重大,重心高的特点,为稳妥起见,将本工程的变形速度控制在2.0 mm/d范围内,当大楼沉降大于1.0 mm/d时,应停止现场纠偏工作,加密沉降观测,必要时可采取止沉措施。
为实现纠偏过程中基础沉降控制,大楼加固纠偏工程建立起的一整套监测体系,包括人工水准监测、倾斜监测、自动无线水准监测,底板沉降监测,楼面水准测量等多重监测手段,各监测数据进行相互比较、验证监测数据可靠度,保证纠偏安全。
纠偏施工前,房屋四周6个沉降观测点的基础上,新增46个观测点,共52个沉降观测点布置在筏板内、外侧,对整个建筑进行加密观测。纠偏施工期间,每天观测一次,沉降较大时加密观测。
5 结 论
大楼加固纠偏工作正式开始,经历15个月的紧张施工,大楼南北向倾斜度有纠偏前的2.99‰回倾至0.72‰,东西向倾斜由纠偏前的2.99‰回倾至1.92‰,均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规定最大不超过2.50‰,双向纠偏工作取得圆满成功。通过本工程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掏土为主,截桩迫降结合锚桩反压为辅”的综合迫降纠偏方法是切实可行的,纠偏方法快速、有效。
2)变形监测是加固纠偏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是实现“动态化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前提,监测成果直接决定下一道工序是否进行,是指导施工、矫正偏差的依据,是我们纠偏工作中的“眼睛”,多种监测手段相互校核,保证监测信息准确可靠。
3)纠偏工作是一项技术难度大,影响因素多的技术密集型工作,将建筑安全、平稳、线性地回倾至规范限值内,多种纠偏技术灵活运用尤为重要,是加固纠偏的重要保证。
[ID:01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