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工作介入留学生社会适应项目实例研究
——以LH机构“Hand in Hand”项目为例

2020-01-02陈晓东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留学生对象服务

陈晓东 徐 黎

(沈阳化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1 项目概况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行,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断扩大,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有来自204个国家的留学生共计48.92万人[1],比2016年增长10.49%,比十年前增长近两倍。在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的同时,生源结构不断优化,其中学历生同比增幅15.04%,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总数比2016年增加18.62%,来华留学事业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2]。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壮大,中国高校相关部门在解决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跨文化适应问题处理不当将会阻碍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持续性发展[3]。

S大学是沈阳的一所高校,校园内有众多来自中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的留学生。在华留学生面临着语言、娱乐、饮食、住宿、购物等的日常生活障碍,因为思乡情绪低落,缺乏朋辈之持,以及宗教信仰、文化习俗不同而形成文化适应障碍,很容易使留学生在精神上产生焦虑、悲观、抑郁,并伴随身体上的各类综合征,对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重大的损失,影响中国国际教育的质量,不利于国际关系和国际形象的维护和发展。

基于上述留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LH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老师的支持帮助下,进一步与留学生群体进行了交流和互动,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开展了“Hand in Hand”留学生社会适应项目活动。

2 留学生的社会适应需求

本项目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入户走访法三种调查方式来全面了解留学生的实际需求。总体而言,留学生的实际需求主要包括环境适应支持、心理适应支持、社会适应支持三个方面。

第一,环境适应支持的需要。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5%的留学生对沈阳当地气候不了解,没有针对沈阳当地的气候做出适应性行为及反应,致使出现感冒、发烧的情形,并且由于语言文字不通,并不能有效前往就医。具体表现在留学生的衣服及着装上,经常可以看到留学生在10月中下旬穿着拖鞋出现在校园,造成感冒现象增多。90%的留学生对学校中基本的快递、餐厅、超市、公共办事的地方不熟悉,因而很难找到他们的具体位置,影响日常行政性事务的完成。

第二,心理适应支持的需要。在深入接触过程中发现,77%的留学生因远离家乡,缺乏来自家庭和熟悉朋友的支持和关爱,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落感,伴随着生活及学业上的压力,产生焦虑、失落、抑郁等情绪,致使心理上存在不适应性,出现少量学生放弃学业回国的现象。同时,宗教信仰的差异,使其在生活上面临着饮食、伙伴关系建立、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困难,以及部分同学不尊重自身文化带来的歧视现象等,致使留学生存在不小的心理压力。88%的留学生表示自己基本没有中国朋友,与中国学生的接触交流较少,与中国学生的人际关系较为一般,与他们相处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和心理压力。

第三,社会适应支持的需要。在基本社会生活方面,95%左右的留学生在汉语言交流表达方面存在极大问题;99%的留学生APP汉字阅读存在困难,因而他们并不能灵活使用像“美团”“饿了吗”“12306”等生活便利软件,影响基本的衣食住行;65%的留学生群体表示对未来发展比较迷茫,考虑过在中国发展,但是并不了解中国对留学生的相关政策,而且关于留学生在华的相关政策并不知晓,影响其选择。虽然留学生们也想获取相关的实习、实践机会,但是因语言障碍,缺少途径和方法。

综上所述,留学生在环境、心理、社会适应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为其建立相应的支持网络。

3 小组工作在留学生社会适应中的介入

3.1 介入意义

小组工作介入留学生跨文化的社会适应,不仅有助于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中国的环境、减少感冒、生病等情况的发生,同时有助于留学生个人提高在华生活技能、快速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更有助于促进留学生增进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对中国的归属感。同时,小组工作的介入可以辅助国际教育学院,丰富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促进留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提高留学生在华生活质量,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3.2 介入理念

在“Hand in Hand”留学生社会适应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社工秉持尊重、接纳、倾听、“助人自助”案主自决等的专业价值理念,开展环境适应、心理适应、社会适应三大类成长适应性小组活动,为在华留学生提供一个表露心声、展现自我,了解中国文化、获得支持的平台。社会工作者充分发挥使能者、支持者的角色,引导留学生学习基本的APP、日常口语、地理气候环境等知识,促进留学生自身适应能力的增长和提高;同时发挥资源链接者的角色,为其链接学校以及相关实习公司等的资源,并扩大人际资源网络,构建其社会支持网络,增进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及归属,促进文化融合。

3.3 介入目标

本项目采用小组工作方法为留学生提供专业服务,总目标旨在提高留学生的在华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对中国的归属感,迅速适应学习和社会生活。一是提高留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即了解气候特点、地理位置、出行交通、基本的公共工具的使用等;二是提高留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即减少对家人朋友的思念情绪,化解由于不适应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提升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三是提高留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即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社会生活必备的技能和技巧,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形成对中国的归属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4 介入过程

“Hand in Hand”社会适应项目采用小组工作方法,共开展了“你好中国”“接纳自我”“热爱中国”三大主题活动,从大的地理环境、留学生自身的心理以及中国文化传统三方面来介入留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使其提高适应中国社会的基本能力,为其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从而形成对中国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具体介入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你好化大”。我们开展了“我们在等你”“手拉手”“化大一日游”“刚好遇见你”等主题活动,采用线上的电子邀请函、微信朋友圈宣传和线下课堂宣讲、海报张贴、单页派发等方式,对本项目进行宣传和介绍,使更多的留学生了解项目及其提供的服务,使有需要的服务对象加入到活动中来,并在这个过程中破冰,开始了解彼此,建立起平等、合作、信任互助的服务关系。随后以S大学为中心,向留学生介绍周边诸如医院、超市等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基本的使用方法,确保他们可以在紧急的时候获得自己需要的服务,并向留学生介绍沈阳当地的气候环境及温差变化,提醒大家注意保暖、注意健康等。

第二阶段:提高基本技能。基于留学生现有的生活技能较弱,项目组开展了“12306我出行”“随时随地享美食”“游遍中国”“我和我的电影”“滴滴、滴答”等关于点外卖、旅游、订酒店等的APP介绍及使用攻略,并在学习APP的过程中,学习日常生活常用的汉语表达,提高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能力,减少日常生活中的不便。

第三阶段:袒露自我,缓解心理压力。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谁不说俺家乡美”“我的故事”等主题小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服务对象通过袒露心扉,表达了自己对家人和朋友的思乡之情,透露了现阶段自己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在社工的引导及服务对象的相互支持帮助下,服务对象关系更加紧密,心理情绪得以释放,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目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第四阶段:“我助力,你成长”。针对高年级留学生想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实习及就业政策,以便于谋求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或实现与中国的跨国贸易,社会工作者发挥资源链接者的角色,积极了解中国政府关于留学生在华的相关政策,并指导他们采用恰当的方式搜集信息,进行信息整合,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

第五阶段:“我爱你中国”。我们开展了“你好中国”“中华武术魂”“京剧脸谱”“中国书法”“登高赏月—中秋”等主题活动,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喜欢上中国,爱上中国。

3.5 介入效果

小组工作介入留学生社会适应服务活动过后,服务对象留学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基本生活技能方面,留学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熟悉学校内的诸如教学楼、快递点、超市、大学生活动中心、篮球场等公共场所,并了解沈阳当地环境和气候,减少感冒生病等现象,并且可以熟练地使用“饿了吗、美团、淘宝、12306、去哪儿网”等日常生活必备应用软件。

其次,在心理适应方面,留学生可以有效地缓解自己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并在中国建立起新的朋友圈。在“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中,留学生通过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介绍,表达了自己埋藏在心底的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并在分享环节谈到了自己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其他小组成员都有类似的感受,在“写给亲人的一封信”的过程中,不少组员的眼睛都湿润了。

最后,在文化适应方面,留学生增进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逐步认可中国、爱上中国。最初,留学生对中国的认识和记忆大都停留在电影的情节中,他们认为每个中国人都会功夫,并且中国人就像电影中的英雄一样,武功盖世。通过对中国书法、绘画、功夫等文化艺术的学习,留学生们进一步澄清了之前的一些误解,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在书法主题活动中,留学生表示用毛笔写字会让人的心沉静,而且对学习写中国汉字十分有帮助,表示自己十分感兴趣。

4 小组工作介入留学生社会适应的优势

留学生社会适应服务活动的开展重在提高留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环境、心理及社会生活方面的适应。采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服务活动,可以将有需要的留学生群体汇聚在一起,彼此之间提供生理、心理及环境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并依据人在情境中理论,理解自身的现实处境,形成朋辈支持团体,构建支持网络。

4.1 有助于创新留学生社会适应服务形式

小组工作可以将具有共同需要及目标的服务对象凝聚在一起,满足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的需求。小组工作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秉持社会工作“平等、尊重、助人自助、共情”等专业价值理念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不同于其英语角等的兴趣活动,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以服务对象为主体,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支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真正帮助留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链接所需要的来自学校、朋辈及其他各方的支持,构建支持平台,促进其个人成长,为解决留学生跨文化社会适应提供新的服务形式。

4.2 在专业理念指导下开展服务活动

在小组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始终在“人在情境中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小组动力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服务对象的实际问题和需要,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建议。社会工作者将留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放在留学生群体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不但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产生,而且通过个人、学校、社会环境等各方面来综合分析其成因,发现其需要,进而在小组活动中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解决。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小组动力理论,促进组员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通过组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以及小组自身的内部力量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尤其是留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在组员保密原则的遵守下,提升活动的效果。

4.3 带动服务的持续性开展

社会工作助人活动强调的是“助人自助”。小组工作介入留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可以实现服务对象的“助人自助”,实现活动的持续性开展。第一,服务对象参与的持续性。在服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服务对象由于学习到的满足自身内在需要的技能会持续性地参与到服务活动过程中,并不断带领新的服务对象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新老服务对象之间可以实现互助性的帮助和发展,从而扩大服务对象的范围,使更多的留学生接受帮助。第二,活动效果的连续性。活动内容在设计上有浅入深,层层深入,不断地增强服务对象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由内而外的带动服务对象心理上、环境上适应能力,并在不断地成长发展过程中,以自身的参与和发展带动其他组员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真正的助人自助。第三,发挥服务对象自身的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服务对象成长起来以后,要发挥服务对象的自身造血能力,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再返回到项目活动中成为志愿者,帮助促进其他组员的成长,建立朋辈支持性网络。第四,项目发展的持续性。在项目服务发展的过程中,鼓励留学生之间的互联互动,由有能力、成长进步较快的服务对象带动存在问题的服务对象,并为其链接和整合资源,保证服务项目的持续性。

5 对小组工作介入留学生社会适应项目的反思

小组工作介入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服务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随着来华留学生群体的扩大,关于留学生社会适应的活动也会持续增多,关于开展何种类型及何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也是各个高校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在为留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如何保持适当的距离,提供必要性的服务,避免由此行为衍生出来的不适当行为也是服务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社会工作者可以秉持专业价值理念,遵守保密原则,根据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和规范开展相应的服务活动。小组工作介入留学生社会适应项目可以持续性地发现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并且不断地设计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进行介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治疗性、预防性、发展性”小组活动,促进留学生的持续性成长。在提供各类支持性服务的同时,为留学生构建朋辈及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其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留学生对象服务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