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亟待制度再创新
2020-01-02徐健
徐 健
2019 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高职扩招100万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的任务。扩招的直接动因是“稳定和扩大就业”,旨在通过放大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红利,精准助力特定人群实现人生出彩。从这一角度看,高职扩招无疑是“工具政策”。但对教育尤其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来说,这既是责任使命也是改革命题,既为高职教育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工作挑战。
首先,高职扩招是教育扶贫的工作部署。作为国家层面的行政措施,高职扩招是基于当前国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采取的一项工作部署,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推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二是助力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这不仅可以直接破解当前就业难的困境,还可以在提升劳动者职业能力的维度上实现就业压力与发展动力的转换,为下一阶段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储备。其次,高职扩招是推动职教发展的政策安排。作为破解就业困境“多管齐下”之“一管”,教育部门理应围绕国家的施政目标做出政策安排。这既是政策策应的应有之义,也是彰显职业教育服务功能的必然要求,更是对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职业教育提出的发展要求。最后,高职扩招是高职改革的制度探索。高职扩招引发高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具体说来,招生考试改革不能只聚焦解决如何招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围绕怎样育人、如何提供教育支持等问题打造配套的制度和跟进措施。同时,还要面向特殊人群开展专项教育,在办学体制、机制上做探索。
总体说来,高职扩招的行动已经实施,但仍需要从政策对象、政策主体、政策环境、行动方案等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上进行再完善。
首先是高职扩招对象参与积极性的再激励。高职扩招对象主要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和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从对象的教育需求和教育投入能力看,此次扩招对象接受高职教育的意愿并不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需要的是转岗职业培训,而不是学历型的高职教育。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致贫的原因是多样的,需要通过教育提升就业能力的人员毕竟是少数,况且就业困难人员的教育成本支付能力本就不足。因此,对于需求不强的高职扩招对象来说,应有针对性地提供学历型的高职教育或者高技能型的职业培训,贴近需求,同时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包括经费资助、公益性就业岗位资助、职业能力提升资助和学历型教育提升资助等。
其次是高职扩招执行主体意愿的再调动。各级各类高职院校要强化执行政策的责任意识,增强参与高职扩招的使命责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创新工作方法。一是构建省域层面的高职扩招组织架构,形成教育主管部门行政驱动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工作合力。二是将高职院校招生计划通过各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分解,同时做好省级层面的计划统筹,从而确保招生计划的有效落实。三是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招生平台,通过移动终端构建高职院校与需求对象点对点的供需信息沟通机制。要根据各省的就业压力、用工需求和高职资源引导省际招生合作,以更好地解决各省以及高职院校“吃不饱”与“吃不了”的区域性矛盾。
再次是高职扩招政策执行环境的再优化。高职扩招执行环境主要包括高职扩招的舆论氛围、运行环境和发生环境。此次高职扩招是在稳定与扩大就业背景下做出的政策安排,因此要结合经济发展与就业形势做好高职扩招政策的宣传以及运行、发生环境的营造。一要做好高职扩招的宣传,加大政府层面高职扩招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人人知晓的舆论氛围,以弥补高职院校宣传辐射能力的不足。二要做好高职招生政策的定向推送。作为政府组成部分的教育、人社、退役军人事务、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做好高职扩招信息的定向推送,构建政策覆盖人员“个个能参与”的运行环境。三要做好高职扩招对象的升学指导,打造“升学咨询—政策释疑—指导升学”的高职院校招生录取闭环,发挥高职招生政策的吸引力、政府的推动力、宣传的动员力、院校的指导力。
最后是高职扩招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再设计。一要进行高职扩招方案的再优化。要针对政策覆盖对象的特点,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给予其必要的免学费、助学奖励、优先就业等政策扶持,以实现稳定与扩大就业的目的。二要制订面向高职扩招专项对象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扩招是专项政策,应针对生源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形成专项特色:在学制的设定上,原则上是三年,也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采用弹性学制,但要向主管部门报批备案。在教学的组织上,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但是作为全日制高职教育,集中学习时间不得低于总学时的40%,否则全日制的高职就会办成业余式的职业培训。在学习成绩的评定上,严格质量管理,采取多种考查与成绩评定措施,构建宽进严出的质量监控和退出机制。三要以高职扩招撬动高职教育的改革。要针对社会生与高考生的不同学情,促进高职学院式学习向职场化学习的转变,让高职扩招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工作需要。此外还要针对社会生无法全日制就读等现实问题,灵活采用脱产学习、工学交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及送教上门等形式,构建“可以学”“能学好”“学可用”的面向终身的高职教育模式,为高职扩招生打造学业成功和人生出彩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