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滇剧架子花脸的舞台表演特点

2020-01-02饶含义

文化产业 2020年27期
关键词:路子程式化唱腔

◎饶含义

(曲靖市滇剧花灯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 云南 曲靖 655000)

滇剧作为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滇剧创作和表演中,不仅体现出了云南人民的精神追求,更将生活习俗和美好愿望融入其中。滇剧角色行当完备、唱腔丰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千余部传统曲目。改革开放以来,在多元文化碰撞与融合下,滇剧艺术家在尊崇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从创新角度对滇剧艺术进行改革并取得诸多成就。架子花脸是滇剧中一个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行当,特殊的艺术表现个性和地方性风格特征铸就了滇剧架子花脸无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如何认识传统滇剧架子花脸的舞台表演特点,对于滇剧舞台表演和艺术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滇剧与架子花脸概述

滇剧的产生渊源可以追溯到宋元时代产生的杂剧、南戏,并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成熟。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成熟的戏剧形式在各地生根发芽。明代以来的社会环境为戏剧文化的地域传播提供了主客观条件,产生于中原和江南地区的戏曲艺术传至云南后,与当地的语言和民间歌舞音乐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滇文化特色的戏曲形式。滇剧发展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清朝中后期、辛亥革命前后、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滇剧的唱腔体系已经十分完备,形成了丝弦腔、襄阳腔、胡琴腔三大唱腔;在结构上则是以板腔体为主,同时又融入了诸多的昆腔、秦腔、川腔等唱腔元素。因此可知,各地方戏曲剧种对滇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架子花脸是戏曲角色行当“净”之一种,又称为副净,在戏曲舞台上以工架、念白为主,同时也注重唱功的表现。相对于生角、旦角等其他角色而言,架子花脸虽然唱腔较少,却是戏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是在一些滇剧曲目如《绝龙岭》《李慧娘》和以三国、水浒故事为内容的戏曲剧目中,架子花脸常为剧中的关键人物、主要角色。如滇剧传统剧目《包公赔情》中的主人公,便是滇剧中经典的架子花脸角色;在人物形象塑造和舞台表演中,要求演员既要以丰富的形体动作和念白表现出角色的忠肝义胆,同时又能够驾驭大段的抒情唱腔表现出这位正直人物的侠骨柔肠。由此可以看出,滇剧架子花脸演员要具备多种技能,要求熟练地掌握四功五法。

二、滇剧架子花脸的舞台表演特点

(一)精致的“做”功

在戏曲表演中,做功是每一位戏曲演员必须掌握的表演技巧。“做”指的是经过艺术加工之后的舞蹈形体动作。虽然在戏曲中各个角色形象源于生活,很多表演动作也是对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的模拟,但是在实现舞台化过程中需要对生活动作进行艺术化处理。在滇剧表演中,演员在做功上具体表现在手、眼、身、步的程式化动作上,这种程式化则与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相吻合,即有着个性化、独立性的表现特点。

架子花脸为戏曲男性角色,在塑造花脸角色使应突出男性的力量感。演员应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掌握做功,如《芦花荡》中的张飞、《水淹七军》中的周仓均属于性格豪放的角色。由于他们的角色具有武行特质,所以唱腔较少,更多的注重做功;除了在做功了需要讲求程式化之外,还需要注意细腻、精致的处理。在塑造张飞形象上,一个“远望”的动作就能够感知演员细腻化的处理,在表现这一动作时,仅仅依靠张开双目向远方进行眺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注意头部、眼神、双耳、嘴部等动作的处理,才能够表现出角色胆大心细的形象特点。

(二)方言化念白

我国的戏曲艺术与西方歌剧不同。歌剧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声乐体裁表现叙事、抒情,很少使用念白;而戏曲更加注重语言的表现,所以除了声乐部分唱腔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念白,这也是我国戏曲艺术在语言方面的魅力所在。架子花脸所展现出的人物角色,主要是以念白的方式在表现性格、衍展叙事和直抒胸臆,这也是架子花脸与其他行当的不同。在滇剧架子花脸的念白中,由于采用的是中州韵和十三辙,加之对梆子腔、昆腔等戏曲念白特点的吸收,所以韵白和散白都得到了广泛运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滇剧架子花脸念白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更加注重方言运用,即在云南各地滇剧团体中,有意识地加入了方言念白,由此更使滇剧具有了滇文化特色。从滇剧的传统剧目分类看,按照地域特色,基本上可以分为秦腔路子、川路子、京路子和滇路子四类。这四类剧目在风格上的不同之处除了唱腔之外,主要还是体现在念白上,这主要是与语言运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滇路子剧目又分为两种,一是以云南戏曲艺术家创作和改编的曲目;二是移植于其他戏曲中的剧目,采用了云南本土化的处理。这两种滇路子戏曲剧目都体现出了云南方言运用,如《绝龙岭》中架子花脸闻仲角色,在念白上就具有曲靖方言特点。由此可以看出,这种通过方言化念白的处理,不仅可以丰富滇剧剧目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架子花脸艺术的发展。

(三)多元化唱腔

人们在探讨戏曲中的架子花脸行当时,更多是从做功和念白的角度进行探索和论述,而较少从唱功上进行考量,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架子花脸的认识还不很全面。笔者认为,对架子花脸的唱功进行探究,不仅可以更为全面地认识架子花脸的综合性艺术表演特征,而且还有利于滇剧唱腔创新。

滇剧的唱腔主要有丝弦腔、襄阳腔、胡琴腔三种,这三种唱腔体系也展现出了三种不同风格的架子花脸唱腔。如近代滇剧架子花脸艺术表演艺术家王海廷,就是以优质的嗓音而著称,也为滇剧架子花脸的唱腔风格进行了创新实践。如他扮演的《铡美案》中的包公形象,就非常深入人心。从唱腔风格看,由于王海廷自幼习练川路子滇剧,所以他的唱腔具有四川方言的风格。除此之外,他还在唱腔设计上进行了创新,如《铡美案》中包公的一句唱词“打鼓升堂带原告”,其中的“告”字应当是去声字,王海廷将其改为阴平字并突出其音调,更加体现出包公铁面无私、为民做主的正面形象。所以从王海廷塑造的架子花脸形象看,既体现出滇剧唱腔的多元化特点,又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三、结语

戏曲艺术虽然具有程式化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程式化既是艺术性体现,又是创新的基础。滇剧架子花脸具有独特的舞台表演特点,在做功、念白以及唱腔上虽具有程式化,但更多体现出了综合性、多元化特征。所以我们在对滇剧架子花脸进行研究和探索时,要从艺术实践的角度进行总结,了解不同唱腔体系、不同表演风格下架子花脸的舞台表演特点。这样才能使诸多优秀的传统剧目传承下去,同时也为创作新剧目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思路。

猜你喜欢

路子程式化唱腔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找准“好路子” 鼓起“钱袋子”
干咳、无痰、咽痒总不见好?关键是治疗没有对上路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赏析4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河西走廊岩画图像流变及特征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走好“短中长”互补治贫致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