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怎样跨越就业困扰
2020-01-02马志国
文/马志国
21岁的卫庄今年即将大学毕业。随着毕业临近,他内心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在心理咨询室中诉说自己的压力和困扰。
心理案例:就业压力简直要把我压垮了
“我出生在偏远的农村,父母努力半生把我送进大学,对我抱有很大期望,所以我一直很努力。自从考进大学,教室、图书馆、宿舍,我几乎是三点一线。到了大四,面临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本来我就已经很焦虑了,谁料想又发生了疫情,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肯定更加困难,这让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焦虑重重,甚至影响到吃饭和睡眠。
“父母都希望我找个好工作,在此之前有过2次工作的机会,可我都不太满意,就放弃了机会。有时候又想,自己不过是一所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跟名牌大学毕业生相比的话,就业难度本身就高,更别说找到好工作了。一想到这些,我就更加迷茫和无望了……”
心理解析:心理压力主要是自我主观感受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压力有所加重是可以理解的。最大限度地扩充就业岗位,充分满足年轻人的求职需要,是给年轻人最现实的帮助。但是后续问题接踵而来,且不说现实是否可能充分满足就业需要,即便社会为年轻人预设了足够的就业岗位,年轻人就能有满意的工作了吗?他们的就业压力就没有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究其原因,现实情境确实是心理压力的诱因,但是任何心理压力,都不是完全由现实情境直接决定的。任何外部压力,只有转化为自我心理上的内部压力,才会成为影响人生活的真正压力。就是说,既然是心理压力,就必然有自我心理方面的原因,而且可能是决定性的原因。
心理学上有个“ABC理论”。其中的A、B、C,分别是“外来激发性事件”“个体不同的认知评价系统”和“外来激发性事件引起的情绪反应及行为”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该理论认为,由于人依据不同的认知评价系统,对外来激发性事件进行了不同的自我解释或自我评价,最终导致不同的情绪反应。因此可以说,决定人情绪的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理解。
有一个主妇,不小心打破了一只鸡蛋,这样一个诱因,引发了主妇联想:一只鸡蛋孵化后会变成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后变成母鸡,而母鸡又能够下很多的蛋,又能变成很多母鸡……主妇越想越难过,感觉自己失去的不是一只鸡蛋,而是一个养鸡场。人们都有一个“心理放大镜”,很多时候会用这面镜子不自觉地放大种种的不如意与困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届毕业生会感到就业心理压力大是人之常情。但是,严峻的就业形势(A)与是否被就业压力压垮(C),绝不是就业形势直接决定的,而是自身心理因素,也就是(B)所导致的。
心理对策:关键在心理自助自救
由此说来,要想不被就业压力压垮,关键是心理上的自助自救。
心理自救的基本策略
如果你在心里把压力放大,就很可能被压力压垮;如果你在心里把压力缩小,就完全有可能超越压力。大凡容易给自己放大痛苦和压力的人,往往存在思维偏差,多表现为习惯于消极的思维方式,容易沉溺于消极观念中,夸大对这些观念和事件的感觉,就容易放大烦恼与压力。因此,要学会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拓宽自己的思路,多视角看事物,多设想其他可能性,避免情绪性推理,不去主观夸大消极的方面,在不利情境中发现有利因素,我们就会看到阳光和希望。
面对就业压力,最重要的是心理调整,转换视角,关闭消极的“心理放大镜”,去发现和关注生活的积极面。疫情确实增加了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困难。但是,国家、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都在努力为拓宽大学生就业门路创造条件。再者,疫情的影响也是暂时的,只要不让自己被压垮,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换个视角看问题,就会在困境中发现机遇。
心理自救的具体策略
一是积极自我心理暗示,增强自信,敢于向高处追求。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奇妙,消极心理暗示可以毁掉一个人,积极心理暗示可以成就一个人。面对毕业求职,有了积极的心理暗示,就会最大限度地在最终阶段激发自我潜能,最大限度地做好求职的心理准备,在求职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优势。因此,不要因为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以及普通大学毕业等外在原因,就对自己的求职就业失去信心,要学会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敢于向往和追求一份好工作。当然这里不是说盲目攀高,而是在设计职业规划时坚定自信,敢于看到自己的优势,并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谋求相对比较理想的就业岗位。
二是调低自我心理期望,扔掉自负,勇于从低处做起。面对求职就业,不少大学毕业生自我期望过高,不肯低就,这是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毕业后,自该尽最大努力找个好工作。但是,面对今年找好工作较难的现实,理性的对策是降低自我心理期望值,善于低就。即便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也总比没有工作要强,工作时焦虑感自然会淡化许多,压力也会减轻。
三是拓宽自我心理定向,突破自限,善于多向谋出路。先生存,后发展。只要拓宽求职的自我心理定向,突破就业的自我设限,善于从多方向寻求出路,你会发现到处是希望。比如,可以继续学习进修,为自己充电;可以自主创业,为自己蓄势;可以深入社会,为自己积攒力量。“留得青山在”,只要做好眼前的事,就是为自己的未来打基础,就是留住了自己的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