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做中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20-01-02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湖西民族中心学校蓝德山

家长 2020年36期
关键词:做中学数感数学知识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湖西民族中心学校 蓝德山

教育部门公布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需要面向我国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数学学科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通过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在数学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结合,重视培养数感

(一)在教学中创造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培养数感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相应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培养数感。如果数学的学习过程与学生的生活脱离,就无法帮助学生培养数感。因此,教师要密切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具体的生活背景上,这样学生便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来发掘潜藏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字具备较高的直觉。

(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领导学生认真观察数学中的相应知识点,发掘数学学习中的规律,教师要带领学生们围绕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细致观察,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来了解到自己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培养数感。

例如,教师进行数学量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毫米、厘米、分米、米这4 个量程单位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物品进行联系,将1 毫米可以看作铅笔芯的厚度;1 厘米可以看作数学课本的厚度;1 分米可以看作手掌的宽度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这些数学知识进行细致化的观察,更好地让学生们理解和接受数的含义,建立出初步的数感。

(三)在教学中构建教学活动平台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构建数学活动平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际性质和有效性,培养数感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出相应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和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合作交流、积极探讨、动手操作,让学生的数感得到充分培养。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24 点”的趣味性数学竞赛,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一小组都可以推选出两位选手进行数学竞赛。在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随机写出4个数字,然后让学生们选出黑板上的数字进行加减乘除计算并将最终结果保持在24,通过这样的数学竞赛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重视学生感受和体验

数学教学中的部分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数学知识所反映出的内容又较为现实,因此数学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数学知识给生活带来的实质性作用。

例如,教师进行量与计量教学过程中,可以事先准备好1千克的物体,然后让学生感受到1千克物体的重量,再告诉学生1 吨等于1000×1 千克,让学生联想到1千克物体相加的重量,并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吨”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更深刻的记忆。

三、数学教学中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展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首先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教学中的思想理念,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个人观念得以均衡发展。其次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教材和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讲解一些古代的数学知识如“地震仪”“七巧板”“沙漏”等,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灿烂辉煌的数学文化史料。通过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做中学”是当前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高效数学学习方法,这种数学学习的思想也顺应了当前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在数学教学中将“做中学”和数学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进行结合,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发展,帮助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和独立思考,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做中学数感数学知识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