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排精神”力推学校“CS”课程建设
2020-01-02王权
王 权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常胜小学从20 世纪70年代起开始组建排球运动队,20世纪80年代已小有名气,被授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结合新时代女排精神,学校再次审视自身文化建设内核,深入思考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特色品牌,提出了“超越自我,努力去赢”的常胜精神,构建了常胜“CS”课程,并进行了一系列课程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常胜“CS”课程建设的价值追求与内涵目标
我们对新时代下的“常胜精神”进行了剖析深挖,从精神追求、文化意识和奋斗过程三个方面,确立了“常升、常生、常盛”的成长期待和“常胜”的发展目标。
常升,是指学校所有师生心中有理想,奋斗有目标。在创新课程建设的探索中,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勇于创新,顽强拼搏,不断提升,追求卓越,努力提高学校办学品位。
常生,是指我们的课程始终保持鲜活的、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引导学生如春笋般破土而出,挺拔向上,沐浴着爱的阳光雨露,自然地、健康地、茁壮地生长。
常盛,是指学校的师生都有着强烈的精神追求与文化自信,志存高远,矢志不渝,以“守正、博学、卓越”之态,尽情地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与芬芳。
常胜,是学校师生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常胜其内涵有三层意思:一是超越自我的自信文化意识,二是努力去赢的理想精神追求,三是攻坚克难的艰苦奋斗过程。
二、常胜“CS”课程建设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一)“常升”精神塑造课程
我们将新时代“女排精神”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提出了全新的精神塑造情境教育理念,打造学校“同源”文化,着力建设“两墙两场一馆”的物型课程——“女排精神”墙、女排风云榜墙、室外训练场、室内体育场、成长记录馆(设置知识窗、活动区、数字馆等)。
立足排球特色,以弘扬“新时代新女排精神”为导向,积极探索“女排精神”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品格内化培育模式,积极开发“排球特色课程”“排球的故事”等校本课程。打破学科壁垒,探索以“女排精神”为主线的各类学科活动;加强外延服务,聘请校外教练,定期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组建排球战队,理顺排球成长梯队,将“女排精神”内化为学生“超越自我,努力去赢”的健康体魄和气质内涵。
(二)“常生”生命成长课程
1.拓展类课程。
学校开设了文学社、排球社、体操社、手工社、儿童画社等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社团项目涵盖了艺体、文化两个大类,近40 个小项。学校在充分发挥本校教师专业特长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社区和校外资源,聘请志愿者来校进行专业指导,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2.主题类课程。
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以重大节日、纪念日、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结合节日对学生进行文化礼仪等方面的教育,以读书、手抄报、班队主题会等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定期举办主题鲜明、形式活泼、针对性强的富有学校特色的主题月活动,如3 月踏青节、4 月读书节、5 月艺术节、6 月儿童节、9 月体育节、10 月排球节、11 月生命教育节、12月英语节等。
3.特色类课程。
(1)空中农场——多学科融合
学校以“空中农场”的“四园一馆”(即班级实践园、科技种植园、果蔬监测园、美食制作园、劳技展览馆)建设为基础,构建丰富的课程资源网络,记录学生参与“空中农场”实践项目的图片、文字和视频档案,着力打造劳动树德、劳动培智、劳动创美、劳动健体的“1+4”特色课程体系。
(2)彩意油画——趣味性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学实践基地”的资源优势,依托本校美术组专业师资力量,把油画教学纳入美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通过氛围营造、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途径开展“彩意油画”儿童普及性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3)创客空间——创新性拓展
学校以创客空间为平台结合最新课改与创新教育理念,进行创客创新教育活动,打造校本精品课程。我们通过搭建创客空间实验室,设立学习分享区和制作区,把创客空间整合到现有的小学科技创新教育项目中。结合STEAM创新教育理念,我们大胆尝试,以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多元能力特长为核心,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三)“常盛”素质展示课程
我们开展常胜“五冠小达人”评选活动,分类评选体艺、生活、礼仪、学习、创新小达人,展现学生尽情绽放、永不服输的意志品质;开展“女排铁粉成长记”微行动,让学生收集体验“女排精神”的书画作品、手抄报作品、摄影作品等。学校核定统一的制作模板及大主题框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设计小栏目,充分展示他们在“女排精神”浸润下养成的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