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庭东山赏太湖明珠

2020-01-02汤明建

养生月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公山罗汉洞庭

汤明建

苏州城外的吴县洞庭东山旅游区,被誉为“太湖明珠”。

紫金庵三绝

东山中部的西卯坞,苍松青竹簇拥着一座小巧的古刹“古紫金庵”。据史料记载,古庵建于唐代初叶,后经多次修葺。庵内的佛像雕塑历来堪称“湖滨一宝”。

罗汉殿中的三尊佛像,释迦牟尼、药师佛和阿弥陀佛,都保存了唐代雕塑的特点:面庞丰腴并具有某些女性特征,显得端庄慈祥。佛头梳螺形发髻,身披褒衣博带式袈裟,结跏趺坐,背衬毫光。奇妙的是,三尊佛像似乎眼珠会动,温尔含笑的两眼,始终注视着前来礼佛的人。我们从中间走到左边,再从左边走到右边,佛像的眼睛始终随着我们的脚步在“游移”。陪同我们的老邱介绍说,佛像眼睛的塑造别具匠心,用椎形结构,所以出现了如此传神的效果。

主佛两侧像龛中分列着十六罗汉像。这里的罗汉不以高大显示威严,而以突出个性各现妙相为特色。一尊罗汉一种表情,概括地说就是:慈、虔、瞋、静、醉、诚、喜、愁、傲、思、温、威、忖、服、笑、藐。如第一尊罗汉,手撩长眉,含笑而坐,目光炯炯,俨然是持重、慈祥的长者;第九尊罗汉,仰头侧坐,嘴紧抿,两眼斜视,双手抱膝,显示一副目空一切、唯我独尊的傲慢神情,那“伏虎罗汉”,并不是怒目圆睁,以武力擒取,而是笑望着脚边猛虎,虎受到感化服贴地靠在旁边,突出表现出温和之情。

殿内还有两件精湛的泥塑艺术品。一件是罗汉像上部的一尊诸天像手持的经盖(即盖经书的绢帕),给人的印象是质地轻薄,线条流畅,在清风中微微飘动,冷眼看去,与丝绸织品没有两样;另一件是观音大士头顶的华盖,侧视上去,印有紫红缠枝牡丹花的绛红色盖面,宛如真丝织成。这两件泥塑精品连同十六罗汉像,并称为“金庵三绝”。

紫金庵观音与罗汉像是南宋民间雕塑名手雷潮夫妇的作品,虽然已有八百年的历史,但保存完好。仍五彩斑斓,色彩鲜艳。

石公山观“日月双照”

石公山又称湖山,位于西洞庭山东南隅,方圆二里,高百余丈,因山前有巨石摩空临波,形如老翁。故名石公。石公山虽不高大,但岩石奇秀,满山青翠,远看如青螺伏水。山的西南,茫茫太湖,水天一色。湖东,洞庭东山峰峦叠翠,构成山外山、天外天的壮丽景观。

石公山自春秋以来就是文人雅士游览胜地,唐宋明清著名文人如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范成大、唐寅、文征明,清代乾隆都曾来此访古寻幽,留下过许多诗词、游记、摩崖石刻。当代有名的海灯法师曾住持石公寺,传授少林武术达十年之久。石公山遍山怪石林立,百姿千态,是闻名天下的“太湖石”主要产地。北宋时朱酌曾在此开采太湖石,献“花石纲”于徽宗而得宠,并留下“朕方嶂”采石遗迹。

西山有著名八景,以“石公秋月”为首。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的傍晚,在石公山上可同时观赏日落水上和月升湖面的奇景。我们游山这一天恰好是九月十三日,观赏“日月双照”的人们从各地纷至沓来。

传说吴王夫差和西施当年游太湖,曾到湖山赏月,留下了“明月坡”和“落照台”两处遗迹,是观赏“日月双照”的最佳位置。临近傍晚,我们登巉崖,穿石罅,赶到了明月坡,一派奇妙的美景涌现眼底。

月亮从东方升起,如水中玉盘在升腾;夕阳在西边下沉,绛红如血,霞光万道,湖面铺金,展示着一幅绚丽的自然画卷。可惜的是,好景不长,西坠红日不一会儿就隐入湖中,留下一抹红霞;皎洁的明月,冉冉升空如明镜高悬。

陪同我们的老王介绍说,观看日月双照,必须找好位置,站的地方不合适,是看不到的。

洞庭要津林屋洞

唐代传奇《柳毅传书》中说,柳毅为受难的龙女传书,曾从“洞庭要津”进入龙宫,把信交给了龙王,解救了龙女。传说这“洞庭要津”就在太湖西洞庭山中的林屋洞。林屋洞是一座溶洞,系历代道教圣地,帝王祭祀之所,有悠久历史文物古迹和神奇的故事。《太湖备考》载:吴王阖间使灵威丈人入洞,秉烛昼行七十日,没走到头,回走时得书三卷,呈送阖间,阖间不认识,派人前去问孔子,孔子说这是大禹石函文,夏禹治水后,将《五符》藏于洞中。今洞内有“石函宝库”“金库银房”等石景,被认为是大禹遗迹。这些神话故事给山川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林屋洞由两洞、隔凡洞、龙洞、阳谷洞组成,全洞四千平方米,游程一千二百米。由于各洞形成原因不一,洞内景观奇幻独特,有“古、水、林、平”四大特色。置身洞府,如入阆苑仙宫,令人心醉神迷。

林屋洞内,路平水静,洞中有洞,洞洞有水,溪涧泉瀑,倒影历历。洞中异岩奇石,百态千态。洞内西段有一石门名“隔凡”,在隔凡洞内仰望穹顶,顽石林立,成行成列,犹似万仙朝尊,步行其间,如入八卦迷阵,故称“洞中石林”。隔凡洞内的水口便是“洞庭要津”,即传说中进入龙宫的路。

古时,林屋洞就是游览洞穴,唐宋以来,名人留下众多的诗词游记和摩岩石刻,唐有陆龟蒙、皮日休,宋有范成大等,明代叠山名家周时臣,以它为蓝本,在苏州惠荫园仿筑“小林屋”,成为著名的园林杰作。

猜你喜欢

公山罗汉洞庭
清晏皖公山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洞庭谣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木公山之恋
少林功夫拳(四)
《星月一舡压洞庭》
贪珠罗汉
李宏禹作品
洞庭情缘(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