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养胃药膳八款
2020-01-02金河谷
金河谷
健脾养胃食疗方是根据中医学对脾胃生理功能和脾胃病常见临床表现,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采用某些药食两用的材料做成药膳。这样既有食养功效,又有食物美味,食借药力、药助食成,二者相辅相成,共奏养脾健胃、补血益气之功效。下面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健脾养胃食疗药膳及其家庭制作方法,请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选用。
莲子猪肚
原料:猪肚1 个,水发莲子40枚,香油、食盐、葱、生姜、蒜各适量。
制作:将猪肚洗净,内装水发莲子(去芯),用线缝合,放入锅内加清水,炖熟透;捞出晾凉,将猪肚切成细丝,同莲子一起放入盘中。另将香油、盐、葱、生姜、蒜等调料与猪肚丝、莲子拌匀即成。可单服,亦可佐餐。
功效:此方有健脾益胃、补虚益气之功效。适用于食少、消瘦、泄泻、水肿等病症。
淮山药泥
原料:山药200 克,豆沙150克,京糕100 克,豆粉50 克,白糖150 克,猪油100 克。
制作:将淮山药粉碎成细末,加入白糖50 克,加水少许,搅成细泥,置于碗中;京糕加工成细泥,另置于碗内,加白糖25克,拌匀;豆沙另置于碗中,上笼蒸熟透后,取出待用。将炒锅烧热,下猪油,倒入淮山药泥,炒至浓稠时,盛在盘子的中间将炒锅下猪油,依次再炒京糕泥和豆沙,分别盛在淮山药泥的两边。将手勺置武火上,加清水少许,白糖75 克,烧沸去沫,用水豆粉勾成芡汁,浇在三种上面即成。可供早晚当点心食用。
功效:此方有健脾和胃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之便溏、腹泻、食欲不振等。
香菇姜片汤
原料:水发香菇250 克,鲜姜片30 克,精盐3 克,白糖、味精、花生油适量,清汤500 毫升。
制作:将香菇切条入砂锅内,放入姜片、白糖、精盐、料酒、花生油,冲入清汤盖上锅盖,用旺火煮20 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此方具有益脾胃、祛风寒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畏寒胃痛等。
茯苓包子
原料:茯苓块30 克,面粉1000 克,鲜猪肉500 克,生姜、胡椒、香油、料酒、食盐、酱油、大葱、骨头汤各适量。
制作:将茯苓块放入锅内,每次加水约250 克,每次煮沸1小时后取汁,共煮沸3 次,3 次药汁合并滤净成茯苓水500 克待用。将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发面300 克、温热茯苓水,和成发酵面团。将猪肉剁茸,倒入盆内,加酱油拌匀,再加其余调料,搅拌成馅。按常规制成包子,上笼用武火蒸约15 分钟即成。可供早晚餐或作点心食用。
功效:此方有健脾开胃,除湿利水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小便不利等。
白扁豆粥
原料:炒白扁豆60 克(或鲜扁豆120 克),粳米100 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白扁豆用温水浸泡一宿,再与粳米同煮为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红糖搅拌均匀即成。可供夏秋季早晚餐食用,每日2~3 次温服。
功效:此粥有健脾养胃、消暑止泻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呕逆、慢性腹泻,或夏季暑湿泻,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等。
人参莲子汤
原料:人参10 克,莲子20枚,冰糖30 克。
制作:将人参、莲子(去芯)放在碗内,加水适量发泡,再加入冰糖,再将碗置蒸锅内,隔水蒸炖1 小时食用,喝汤,吃莲肉。人参可连续使用3 次,次日再加莲子、冰糖和水适量,如前法蒸炖和服用,到第三次时,可连同人参一起吃。
功效:此汤有补气益脾之功效。适用于脾胃气虚、营养不良所致的夜寐欠安、少食懒言、肢体困倦、身体消瘦、自汗、泄泻等。
参枣米饭
原料:党参5 克,大枣10 枚,糯米200 克,白糖30 克。
制作:将党参、大枣加水适量泡发后,煎煮半小时,捞去党参、大枣,汤备用。糯米淘净,加水适量放在大碗中蒸熟后扣在盘中,把枣摆在上面再把汤液加冰糖煎成粘稠汁,浇在枣饭上即成。每日早、晚根据个人食量服用。
功效:此饭具有健脾益气、养胃之功效。适用于体虚气弱、乏力、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
参芪香菇鸡
原料:嫩母鸡肉300 克,党参15 克,黄芪15 克,香菇30 克,生姜、料酒、食盐各适量。
制作:将鸡肉洗净,切成小块,党参、黄芪、香菇,先用水浸泡,洗净切成薄片,生姜洗净切成小薄片。将鸡肉、党参、黄芪、香菇、生姜、料酒和食盐一起拌匀,腌制5~10 分钟后。置于锅中隔水蒸1 个半时后即可食用。每3~4 天吃1 次。
功效:此款药膳具有补中益气、调和脾胃、固表止汗之功效。适用于老年人有脾胃虚弱,体弱清瘦,体虚自汗等表现,或产后妇女出现胃纳不佳,汗出少乳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