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字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
2020-01-02张习文
张习文
(信宜市文化馆,广东信宜 525300)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由于其本身所具备的便于传播与保存的优势,逐渐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数字化技术发展不仅为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提供便利,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方法。我们应该在利用传统手段(单纯的文字、图像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重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
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1.1 促进数字化技术与文化生态相互平衡
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虚拟与复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有利于对其进行数据化管理,并向其注入新的活力,提高项目的生命力。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利用数字化技术灵活应用的特性,可以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静态向动态转变,主动融入其它文化生态圈,实现与其它文化的共存和共同发展。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可以有效平衡目前互联网中杂乱浮躁的文化氛围,平衡目前文化生态[1]。
1.2 促进数字化技术与多学科交汇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即利用数字化技术在虚拟空间中将其呈现出来,给人以具象化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明显人文特征,将其与目前先进数字化技术联系起来,给予其与传统文化表达方式不同的科技特征,使其不单作为物理世界的一个实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跨越不同地区的文化集成系统,同时将人文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等多种学科利用起来。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有利于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社会发展多元性。
1.3 促进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保护复合性人才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工作具有系统性、保护性强的特点,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就要求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与I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出现。产业需要是促进相关人才出现的关键,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同时要求人才具备应用优势技术与深层次文化内涵,相关机构为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势必会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最终推动相关性复合型人才发展。
2 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中的作用
2.1 利用采集与储存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保障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搜集仍然停留在拍照、摄影、记录等简单记录方式上,虽然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此类简单手段的确对保护与传承工作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录像带老化、录音带失真、设备陈旧等原因都会导致被记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丢失,不利于长期保护与传承[2]。迅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更多可能性,立体扫描、全息拍摄、运动捕捉等新型记录方式出现以及数据库、网络云盘等一系列新型储存技术的出现,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因此,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采集与储存优势,为其提供良好保障。
镇隆飘色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它以“板”为单位,结构上由色柜、色梗、扮“色”的小演员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多种材料的组合,集戏剧、音乐、光电、美术、杂技、力学于一体,使整体人物造型和道具达到和谐统一,创造了精益求精的艺术造型效果,以其高、精、险、奇、巧而被国外誉为“东方的隐蔽艺术”。然而,以往单一的数字化储存方式难以将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性与整体性统一表现出来,特别是对飘色板色的各个细节进行细致记录。在进行场景重现时,仍旧需要利用演员或特定空间作为样本,不能灵活地将其中神韵呈现出来。而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其中,则可以通过目前的动作捕捉技术,对飘色板色的特点进行捕捉,在重现时,直接利用动画制作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呈现。并且,现代化数字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技术局限,得到优良的保真效果。
2.2 利用复原与再现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支撑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与保护,其难点主要在于目前社会的不断变化,导致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也在快速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变换,导致了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不到很好的传承。但是,目前计算机技术飞快发展促使影像处理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不断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可能性[3]。因此 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可以针对此类文化遗产特点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其中,将其利用数字化技术根据其特点进行可视化虚拟产品制作。比如,目前3D技术与VR技术都得到很大发展,甚至逐渐被普及,因此就可以利用此类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事件、产品进行复原,利用目前技术使该文化遗产可视化,为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支撑。
春牛舞发源于信宜市径口镇,流行于信宜径口、安莪、朱砂、茶山、洪冠等地,盛行于晚清,是农家称颂牛的辛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象征性歌舞。但是,该项目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只要特定的时间进行表演。而且春牛舞的传承主要以言传、身教为主,没有完整的剧本,目前因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从事该表演活动的人越来越少,项目也面临失传的危险。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对该项目进行从图像到影音的全方位记录,并进行数字化保存,并且可以脱离特定的社会场景,将数字资料用于传承教学和传播、推广,将会使该项目真正地活起来,并使其得到有效的传承。
2.3 利用展示与传播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提供平台
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被展示与传播提供可能性。此类技术主要是利用虚拟现实与图像处理手段,将二维影像处理为三维物体,利用立体成像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地展示出来。同时,相较于直接对文化遗产进行参观学习或利用相关道具进行文化传播,数字化技术具有更强的便捷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展示与传播,可以利用三维情景渲染等手段,将其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流通方式都真实再现,使游客身临其境。同时,此类方法也更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最大程度上被传播与共享,建立起一个大众化数字传播平台[4]。
在民间利用数字化传播手段建立起数字博物馆,可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众中传播的数字化平台。与传统的博物馆相比,数字博物馆不仅可以进行藏品展示,还利用数字化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动态展示。数字博物馆具备比传统博物馆更强的具现化与便利化特征,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在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情况下,利用数字化展示的方式可以使其对非遗项目有更深刻的了解。如信宜玉雕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选材、设计、切割、雕刻、打磨等工序为主要步骤。在数字博物馆中,只要参观者根据提示进行相关操作,就可以把玉器制作的工作场景完整地展现出来,使参观者对项目留下更深刻印象。
3 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中的应用
3.1 完善非遗数据整理制度
完善的数据信息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关键所在,从工作人员的角度,对于所有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信息,都应该建立起相应的分级目录,对信息来源进行标记,同时也应该明确数据信息的审核时间,建立规范化的数据审批制度,确保所有经过审核的数据都可以被及时录入到相应的非遗大数据平台中。从保证数据使用价值的角度,需要对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定期就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测,对于无效数据应该及时清除。应该做好对于数据的分类管理和使用,将数据划分为公共数据以及内部数据,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5]。
为了能够确保数据来源、数据审核、数据更新以及数据使用等的有效性,需要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推动配套系统软件、数据库以及信息网络的建设工作,对应急管理方案进行完善,借助网络技术来维持非遗大数据平台的稳定可靠运行。另外,应该系统地建立起能够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规章制度,逐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制度化、体系化。
3.2 建立非遗数字化博物馆
博物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和保护的重要机构,其所陈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对应的实物展示,还包含了遗产的文化性、艺术性等,但是传统博物馆的展览形式单一,游客在参观时往往只能观看静态的非遗物品,缺乏切身参与性,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备的魅力无法有效的展示出来。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数字化博物馆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过相比较数量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依然是任重而道远[6]。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将其形象化的知识凸显出来,借助双向乃至多向传播模式来保证传播效果。例如,可以将虚拟模拟技术、视频语音传媒技术、VR技术、AR技术等应用到数字化博物馆中,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确保游客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3 设计非遗AR游戏
借助AR技术,能够很好的迎合年轻人的兴趣,打开年轻群体的消费市场,从而更好的完成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例如,可以以AR技术为基础,设计一款类似于《口袋妖怪Go》的游戏,将非遗元素作为寻找对象,使得人们能够在游戏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可以设计类似Wonder Book AR的非遗图书,用户在打开图书后,借助智能终端设备的摄像头,图书中的相关标志进行扫描,使得图书中所包含的虚拟信心能够被叠加到现实世界,赋予用户更多的想象空间。
2017年,法国育碧公司推出了《刺客信条:起源》,开创了“探索模式”的先河,玩家在游戏中可以安全自由的行动,不仅能够浏览其中附带的“旅游博物馆”,甚至还可以借助“航海系统”进入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刺客信条:起源》并非单纯的AR探索游戏,其真正的用意,是使得玩家在游戏中了解文物,学习历史知识,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游戏制作中加入了由各地研究院撰写的文化基历史说明,全长达到75小时,专业程度达到了博物馆级。游戏内的景色优美且精制,城市建筑与现实建筑几乎完全一致,使得不少游戏玩家以在现实中寻找对应的游戏地点为乐。而依照育碧公司的调研数据,在10岁学生群体中,玩过《刺客信条:起源》探索模式的学生,对于相应的历史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掌握,这也体现出了AR技术在教育方面的优势。通过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AR游戏的方式,能够使得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7]。
3.4 提高数据安全意识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的数量持续增长,由此也引发了数据网络的不稳定性,黑客和病毒更容易找到攻击对象,尤其是在数据相互连通的平台,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因为缺乏对于访问权限的合理设置,也成为了网络攻击的主要目标。数据平台中有着海量的用户信息资源,无论是数据被窃取还是遗失,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系统中,应该积极运用网络安全技术,建立起完善的网络安全操作规范,做好数据平台的实时监控工作,定时对内存数据、交互数据和传输数据等进行检测,依照大数据平台的性质及功能,配备不同类型的安全措施。事实上,大数据时代,任何个体的信息都不可能完全保密,因为大数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使得人们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分析每个人的隐藏讯息。面对网络安全问题,有关部门在运用数字化技术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应该提高数据安全意识,做好网络访问权限的合理设置,实施数据加密以及智能终端加固等措施,切实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信息安全[8]。
4 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保证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把数字化技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利用目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促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取得更大的工作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