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体育发展模式及创新研究
——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
2020-01-02张春碧周晓婷
张春碧 周晓婷
(1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6;2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广西崇左 532100)
前言
近几年,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自信大大背景下得到了各领域的专家的关注。国家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到,鼓励和支持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和活动,民族地区的学校应该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培养民族体育人才。各方的重视为如今进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民族传统体育该如何更好的发展?用哪种模式发展会更好地传承?怎么在原有的模式中创新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1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高校民族体育发展模式一般有民体课模式、比赛模式、活动游戏模式发展模式三种。其中民体课模式和比赛模式为主要的模式,活动游戏模式民族类院校运用较多。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进行研究。
1.1 民体课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高校中的组织学生上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以下简称民体课)是目前最常见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模式,一般作为选修课进行学习。民体课中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锻炼价值高,一来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二来又能学习了解并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因此,许多学校引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目前该模式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领域内的重要和主要发展趋势。广西民族大学,设有两类民族传统体育课,针对于体育类学生设有民族传统体育普修课,此外对普通生设有民族传统体育选修课。根据2016年广西民族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以及实际课程总结出以下结果:1、体育类的民体普修课的课时比普通本科类民体课多,体育类为一周4个课时,普通类为2个课时。2、体育类民体普修课上课内容较为繁多,有毽球、空竹、舞龙、抢花炮、跳竹杆、打陀螺、滚铁环、龙舟、抛绣球、打磨秋等;普通本科类只选其中的几项进行学习。3、体育类民体课上课要求比普通本科类高,如民体文化理论的学习和民体教学等都是体育类要掌握的,而普通类一般通过期末考试为主。
1.2 比赛模式
比赛模式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有效保证,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学校或者代表学校或地区进行的竞技比赛。现如今,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二届,每年的项目不断增加,比赛的的规模越来越大,国家的重视度也更高。每年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各地区的少数民族运动会有序进行,届时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人民欢聚一堂,共享民族盛会。[1]因此有许多学校和地区有长期训练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像高杆绣球、板鞋、珍珠球、龙舟、马上运动等一批具有竞技性、教育意义高的项目各地区以及体育类的院校都有项目的训练队。除了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以外各省、区、市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是高校民族体育发展的重要推力。广西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各项队伍是国家高等院校专业队的形式存在的。广西民族大学的板鞋队、绣球队、高脚马、龙舟、珍珠球队在广西区的实力举足轻重,多次代表广西出战全国民运会 ,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民运会的光荣也是广西民族大学的骄傲,因此学生们对民族体育项目并不陌生。加之校运会中也有大象拔河、高杆绣球和板鞋竞速等项目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各类比赛打下群众基础。在校运会,各个学院派代表队进行各项目的训练,训练过程中也起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推广的作用。
1.3 活动游戏模式
活动游戏模式是指穿插在各类活动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这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发展新模式。首先一些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结合当地风俗传统进行发展如广西民族大学“三月三”系列活动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北方民族大学有摔跤比赛。在广西民族大学,每年的“三月三嘉年华”是广西民族大学结合壮族三月三的节日而举行的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有各民族的小吃试吃、体验穿少数民族衣服、游园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等,节日氛围浓厚。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情感。其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是每年最激烈精彩的比赛,以学院为单位。进行背篓绣球、板鞋竞速钓粽子、大象拔河和蚂拐捉害虫,一等奖奖品是烧猪,二等奖是烧鸭,三等奖是烧鸡,参与奖为粽子。除了三月三系列比赛,平日一些小活动民族传统体育也作为活动游戏参与其中。
2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发展模式遭遇的困境
2.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意识薄弱
一个地区的民族体育文化是指起源地区的在地区民族体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主流思想和文化。广西民族大学身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海纳各族学子。每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带有的少数民族精神和信仰,甚至有些项目能代表一个民族,例如珍珠球代表满族,绣球代表壮族。学习这些项目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技术动作以外,还可以了解项目所属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以及其动作的内涵和意义。但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意识较为薄弱。例如大多数的学生即使上了民体课也是不了解其学习的内容,仅仅是学习期末考试的技术动作而已,知道项目的起源、所属民族以及技术动作的内涵者少之又少。因此加强民族体育文化的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要跨越的一大步。
2.2 学校领导重视度有待加强
一所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发展的状况,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决定相关部门的态度,为日后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的发展创造条件。广西民族大学地处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又是民族类高校的定位,学校领导应从思想上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是学校体育事业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民族大学有别于其他普通院校的色,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提高学校的影响力的以及增强学校的软实力以及丰富教学内容有积极的作用。学校领导的重视可以由上而下地影响相关部门和人员重视民体的相关工作,通过政策和经费的支持,鼓励老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以及支持学生在广西的各重要节日上代表学校展现民族大学的风采。同时应重视体育专业的学生培养,为日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目前,广西民族大学有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基础,但是在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较少,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政策比较少,例如表彰代表学校在获得国家或者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奖项的个人和团队。
2.3 发展途径雷声大雨点小
广西民族大学整体民族体育发展情况可归为雷声大雨点小。原因如下:1、在民体课这一模式中,教师大多数采用,先技术课最后理论课复习这样的模式,体育文化内容涉及少,而且学生为了学分而学习与民体课让同学们热爱和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目标少有不符。2、在比赛模式中,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基本都是体育学类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几乎没有,校级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在群众参与度较小。3、三月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一般为各个学院组队参加,一般由学院的团委招募,运动员选拔方式简单,宣传力不足,甚至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有这个活动。
3 广西民族大学进行高校民族传统体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的优势
3.1 天时
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先后颁布的《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从各个方面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规划。总结如下:一是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二是肯定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提出积极挖掘、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三是培养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和创造其发展的硬件条件。[2]通过对体育学在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立项数量进行数据统计,筛选出民族传统体育在国家基金课题立项数量,得出体育学在国家社科基金自设立至今,民族传统体育课题立项占259项。课题立项略有起伏,但总体呈上升趋势。[3]
这说明民族传统体育的各项工作已经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高校作为国家栋梁的培育基地,应该紧跟国家发展的大潮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推向更高更远的发展。而广西民族大学作为民族类的高校,更应是这波大潮的弄潮儿和推手。
3.2 地利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全国的首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国家提出将其建成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目标。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强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地区,地理上的位置非常有利育利于国家的发展战略。[4]广西民族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位置得天独厚。而且作为地区民族类院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拥有较高的发展平台。并且由于自身的区域性民族性,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是义不容辞,如果能发挥其自身的特色,利用好地理优势和平台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相比于其他地区的高校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以广西民族大学作为出发点,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学校的影响力推广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比其他的平台具有的优势更大。
3.3 人和
广西民族大学作为民族类院校,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各项运动,除了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以外,这里汇聚全国少数民族学子,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之路所需要的人才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持。学校高知识人才济济,学校体育学科建设与民族传统体育协同发展,其民族学学科拥有全国权威的专家,民族传统体育学方向教学基础雄厚,交叉学科研究先天条件优越,为培养出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人才提供硬件条件。[5]学校体育专业的培养的复合型人才为广西体育作贡献,不少人奋斗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第一线。广西民族大学的学子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以及自治区少数民族运动上大放光彩,为区队输送大量的民族体育运动运动员。广西民族大学的运动员在一次次的比赛和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各项工作中脱颖而出,为学校争取荣誉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因此高校民族体育发展模式及创新研究具有体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深远意义。
4 关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模式的建议
4.1 活动搭台,民体唱戏模式
各地高校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定期举办与当地民俗节日有关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广西民族大学三月三系列活动是一个宣传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的好平台,可以有更多的途径去参与民族传统体育。学校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各项工作的宣传,形成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氛围,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同感以及传承的责任感。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既能彰显强大的民族文化,又能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的发展。如:广西民族大学三月三系列活动的宣传,通过学校自上而下的方式,监督活动比赛运动员的选拔,提高群众参与度,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再是“官方活动”。 所以高校鼓励开展各项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或比赛,活动搭台,民体唱戏,可以扩大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的影响力。
4.2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社团模式
一个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程度通过多方面来体现,而学生社团演绎着时代的风采,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这里可以各施所长,能方便学校的管理,一举两得。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体育运动的发展,社团文化的影响力功不可没。[6]社团中大学生参与度高、参与面广的特点,非常有利于项目的推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结合社团发展的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民族体育发展模式。目前广西民族大学暂无民族传统体育社团,创建民族传统体育社团对于高校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又极大的推动作用。
4.3 民体课结合课外实践模式
目前广西民族大学的体育类民体课和普通类民体课都是以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作按比例设置。因此造成大多数人以学分为目的去学习。如果课程加入实践环节,或许可以使学生对项目的学习更为深入。在上技术课前先上理论课,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后再进行技术的教学,最后加上期末要加一项课外实践证明,如:参加民体训练、去课堂普及民体知识、上民体课等与民族体育相关的课外实践。一是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所学的民体项目;二来,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去传播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的展。这也是一举两得的创新好模式。
5 结语
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为节点研究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发现其模式一般以民体课模式、比赛模式为主,活动游戏模式为辅。高校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好平台,在国家扶持、地处良方、人才济济这样得天独厚的好资源中去做各种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是真是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于一身。望能为高校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