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的中日文化产业交流及发展” 论坛在沈阳召开

2020-01-02凌蓉

文化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文创辽宁

为深入探讨在后疫情时代持续深化中日合作,继续推动人文交流和文化合作,2020 年10 月13日,由键睿智库与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化学刊》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后疫情时代的中日文化产业交流及发展”主题论坛会议在沈阳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了东京艺术大学理事麻生和子(线上参会)、清华大学日本研究所访问学者沓名美和(线上参会)、一般财团法人中日亚细亚教育医疗文化交流机构上海办事处处长江泽芳昭等日本学者和专家,与中方来宾就中日文化产业交流及发展进行了线上线下同时研讨。

此次论坛,旨在共同研讨中日两国文化产业交流现状及前景,以及受疫情影响出现的新课题。邀请中日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分析后疫情时代中日文化产业交流合作中面临的“危”与“机”,探索两国文化产业合作的新机制,在实现优势互补中发挥比较优势,共同拓展中日文化产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中日两国文化的合作与发展。本次中日文化交流及发展论坛,为深化中日文化交流合作与互利往来搭建了新平台、开拓了新产业、开创了新局面、引领了新方向。

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化学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键睿智库高级顾问张献和研究员首先致辞并作主旨发言。张献和认为:这次主题论坛,是中日文化面向“新挑战、新机遇、新市场、新技术”实现共赢发展的会议,是推动辽宁“新工业基地”加快发展的会议。尽管我们在前进的征程上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我们坚信: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会改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会停止。我们也坚信:任何国家都不能在经济和战略上取得“单边优势”,只有多边交流与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当前,辽宁正处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阶段。新阶段的新使命是要把“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建成“新工业基地”,“十四五”规划时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辽宁“新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可以预见,辽宁文化产业发展比任何地区都具有潜力和市场空间。以动漫产业为切入点,推动中日文创产业合作共赢发展。日本数字化文化动漫产业发展居于世界前沿, 是亚洲动漫产业科技创新源泉,具有科技领先的优势。辽宁的动漫产业处于发展期,市场广阔,具有应用创新源。通过搭建各种形式的平台,把日本动漫原创优势与辽宁的应用创新优势结合起来,落实在辽宁的动漫产业园区,形成互利互惠的服务链、产业链、价值链,将会加速中日合作文化交流与创新发展,实现共赢。为此,特提出以下倡议:

第一,把这次会议作为第一届中日文化交流合作论坛,每年举办一次;第二,在沈阳设立中日文创产业事务局,作为中国东北与日本文化交流合作办事机构;第三,推动文创动漫产业项目合作,促进科技原始创新与应用创新融合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发展。

东京艺术大学麻生和子理事通过网络视频在发言中说:2005 年, 通过平台开始支持年轻艺术家从事交流和研修活动。其本人参与的日本财团ACC(Asian Cultral Council), 旨在加强亚洲和世界的文化艺术进行国际交流,重在推动草根阶层之间的交流。除此之外,麻生家族也通过JohnD.Rockerfeller三世运用私人财产建立的Japan Society、Asia Society、ACC、东京国际文化会馆等几个国际交流组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600 多名日本艺术家受ACC 的Grant 基金的支持在美国学习。从最近的中日关系来看,香港富豪Ronalda Chao 在几年前设立了一个名为Bixan Schoolarship 的基金, 该基金推进了日本、亚洲和中国学生的交流。可见,广泛开展民间交流合作、互利互惠才能可持续发展。

辽宁社会科学院原边疆史地研究所所长吕超研究员在发言中说: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合作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从古代的遣唐使鉴真和尚,到近现代的先行者孙中山,还有鲁迅、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等人,均曾在日本学习过,早期革命者还把马克思主义著作传到了中国。1972 年9 月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80 年代到90 年代的中国又掀起了新的学习日本科技文化的热潮,同时中国当代的文学艺术也大量传入日本。中日可以在民间传统文化、教育、体育、动漫、中国画与浮世绘、电影电视、歌舞演艺等方面开展合作。特别是冰雪产业、文化旅游、康养医疗、游乐设施、动漫电游等产业方面更具有合作前景。

一般财团法人中日亚细亚教育医疗文化交流机构上海办事处江泽芳昭处长在发言中说:自2012 年以来, 日中教育医学文化交流基金会一直在开展促进日中两国之间人员交流与合作的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日中人员流动受到限制,估计9 月底能恢复人员流动,这对日中文化交流是一个利好,日中携手对世界很重要。

博鳌文创院李枫秘书长在发言中介绍了该院依托众多国内外顶级院校和一线专家智库参与的优势,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创活动,主要是创新产品和搭建平台活动。在研发与培训同时, 通过“赛、会、集、节”等载体为政府、企业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受到文化市场的青睐。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清华大学日本研究所访问学者沓名美和教授的发言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向我们展示了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象征珍惜和平寓意的“子弹壳”;表现爱护绿色的“垃圾物”;告诫不忘历史的“沈阳站”等。

辽宁大学民建联合研究院副院长、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李彬副研究员畅谈了创办大学生创意创业LJK 研产合作平台的情况,提出建立“官产学研金”、文创产业高端学术交流、文创人才培养、创意赛事活动、产业平台对接、文创技术交流的合作建议。

在论坛提问阶段, 麻生和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即:第一,中日之间如何构筑可持续的信赖关系? 第二,中方对此有何期待? 第三,中日之间体制之差显著,但两国人民向往和平的心情是相同的,体制之别对此有哪些影响? 如何促进相互理解等问题展开了线上线下的互动研讨。对此,吕超先生分别作了回答。

吕超先生从个人角度作出解答:首先要重视历史、尊重历史并正确对待历史,这也是中日两国的共识。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两国间可持续的信任关系。其次要坚持走“民间促官方”“文化促经济”“文化与经济促政治”的道路。这也是我们的期待。最后要加强中日人文科学交流,促进两国国民的相互理解与包容。每个国家都有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体制,只要这个社会体制对内受到本国大多数国民的拥护,对外不对他国构成威胁,那么这个体制就是合情的、合理的、合法的存在。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别国内政。不同体制国家之间和平共处是处理好国际关系的准则。当前,中日关系持续改善向好,所谓体制不同或者意识形态差异对两国国民情感不应有任何阻碍。中国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超越了社会体制与意识形态差异的世界和平理念。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孙德峰教授认为: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日本影视、动漫、文学、科技等都对改革开放的中国产生着积极影响,在后疫情时代,中日应该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为萎靡的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本次论坛强化了在后疫情时代中日文化合作交流机制,增进了中日双方对发展文化产业的理解, 搭建了中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探索了官方与民间智库合作的新途径;开辟了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新领域;增进了日方对辽宁建设“新工业基地”的新认识;拓展了中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空间。

本次主题论坛与会专家支持大会主办方的倡议! 论坛在友好、和谐、真诚的气氛下,通过线上线下、主旨发言和互动研讨,圆满完成了论坛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文创辽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陶溪川文创街区
辽宁之光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不落灰”的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