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2020-01-02王怡航

文化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徽商徽州思政

王怡航

徽文化,也称徽州文化,是指历史时期特别是宋元明清以来在古徽州大地上孕育形成的文明程度较高的典型区域文化[1]。徽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独特的地域特征、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使其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徽文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源泉和教学溯源,将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弘扬、发展徽文化的应有之义。

一、徽文化的形成与演变轨迹

(一)徽文化的形成

徽州位于皖南山区,古时辖一府六县,包括如今的歙县(今安徽黄山市)、黟县(今安徽黄山市)、祁门(今安徽黄山市)、休宁(今安徽黄山市)和绩溪(今安徽宣城市)、婺源(今属江西省)。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徽州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璀璨的徽州文化。说起徽州文化,人们总要用“博大精深”来形容。的确,徽州文化体系庞杂,几乎涵盖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中华文化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思想、哲学、建筑、文学、雕刻、戏曲上均有涉及。可以说,徽文化所展现出的思想造诣、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准,不仅有浓厚的地域特点,也是那个时代极高水平的代表。徽文化的形成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因素:

1.地理因素

徽州地区古时生存环境恶劣,虽然风景秀丽,但山多林密、耕地不足,可供开垦的土地很少;虽然水系发达,但洪涝灾害多发。尽管自然条件恶劣,但徽州人民从不屈服,仍然艰苦耕作,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改变生存环境。徽州人民外出经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山多地少,不得不外出谋生。清代朴学大师戴震亦说:“生民得山之气质,重矜气节。”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铸就了独特的徽州文化。

2.人文因素

山越人是秦汉前生活在徽州大地上的主要居民,山越人长于山林之间,民风彪悍。自秦汉置县以来,中原文化开始逐渐渗入,特别是每当发生战争、动乱之际,世家大族为逃避战乱,大规模迁入徽州地区,如唐朝末期的黄巢之乱、宋金战争后,北方中原地区居民大量迁入徽州地区。世家大族迁入徽州后反客为主,仍然聚族而居、重视教育、崇尚儒雅,给徽州地区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明。“追任昉之幽奇,踵薛邕之文雅”,成为徽州的社会风尚。中原文化开始主导徽州地区,从中原地区迁来的原中原人民亦成为徽州地区的主要居民。在徽州大地上,崇尚儒雅的中原文化与刚健彪悍的山越文化互相融合,演绎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例如,徽派建筑反映了中原地区世家大族聚族而居、安土重迁的中原文化,而徽州人民从小外出经商又体现出了刚强、开放的精神。

(二)演变历程

徽文化的演变历程,如表1所示:

二、徽文化的核心思想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徽文化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精神文化特征,集合了徽州一府六县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它不仅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也包括徽州地区浓厚的地方特色,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徽商精神

徽商作为中国历史上三大商帮之一,影响远及海外。“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正是形容徽商从小就背井离乡外出经商的真实写照。徽州人民大都从小本起家,不畏艰难,靠自己的智慧、毅力和品质铸就了享誉海外的徽商精神。一是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徽商一生都在外经商,黑发出门白发归,不管是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时代环境,都表现出了百折不挠、不畏困苦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二是卫国安民的爱国精神。不管是新安理学的创立者朱熹等思想家还是徽商,在面对倭寇侵略、外国入侵时,都不远千里运粮输边,踊跃捐资捐物,处处、时时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展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三是遵守契约的诚信精神。徽商以诚待人,忠诚立质,比如著名的徽商朱文炽贸茶珠江,每当出售新茶过期后,再贸总要注明“陈茶”二字,以示不欺;徽商吴南坡“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诚信已经成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精神品质,并且代代相传,而今,徽商精神之诚信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徽州教育

徽商作为徽州社会的变革性力量,自南宋后,兴盛的徽商凭借着自己雄厚的财力和物力兴办了书院、义学、私塾等教育机构。徽州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的平等性。徽商在办学的过程中,不仅扩大教育对象,让宗族内或邑内众多子弟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且拓宽教育范围,如始建于北宋的安徽省最早的“桂枝书院”(现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千余年前就开始实施“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成为古徽州人民人人追求平等教育的文化象征。二是教育的实用性。徽州教育注重用学术思想和教育手段解决人性和社会性问题,呈现出以程朱理学为内核、以文教理性为先导、以创新进取为灵魂的科学体系[2]。三是教育的开放性。徽商在外出异地经商、办学的过程中,不断将徽州的优秀文化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促进了当地教育、经济的发展,同时吸取外地文化的优秀因素,不断丰富徽州文化的内涵。

(三)徽州宗族

徽州宗族制度是徽州人才频出、文化昌盛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徽商以宗族为基本网格,普及教育,发掘人才;另一方面,徽商使用“理学”中的宗教伦理对人才的发掘、培养和使用进行激励、培养和约束。徽商“以诚待人、崇尚信义”的经营原则,“以义为利、义中取利”的经营之道,“广置田地、睦族敬亲”的价值取向,“治生为先、泽润亲友”的经营目的,影响了数百年徽州发展方向[3]。

三、徽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代价值

徽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该地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它也是高校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内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4]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徽文化,拥有完备的道德伦理规范和人性向度,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优秀精神之树,是发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发展之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可以在徽文化中找到溯源和共鸣。弘扬徽文化将有助于大学生汲取优秀文化精髓,树立远大理想信念,进一步认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之需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文件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式。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推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掘各个领域的思政符号和元素,通过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式让每门课程都承担起育人功能。不管是徽州教育“平等性”“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还是“实用性”“开放性”的教育方式,抑或徽州文化的特征符号,都可以与课程思政的目标、方法、内涵一一呼应、同频共振、互相支撑。徽州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宽阔的实景体验阵地和实践平台,应当成为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溯源。

(三)汲取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条件支撑,也需要厚积薄发的伟大精神动力。徽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在徽州地域的厚重沉淀,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徽文化的发展和弘扬不仅给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给予了大学生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大学生从徽文化中汲取养分和精神力量,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心灵上得到涤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见贤思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依托校外实践开展实境教育体验徽文化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新安理学、徽州戏曲、徽派建筑等众多体系,不仅包括徽派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新安理学、徽州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徽州地区还拥有众多红色资源,比如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的新四军旧址、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地旧址、黄山脚下谭家桥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校外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校外实践开展实境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直观体会民风民俗,感受历史文化,还可以在祖国秀美的山川河流和古老的历史建筑中培养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集徽文化之大成者的历史建筑、思想文化、红色资源等历史文化遗产,不断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通过参观遗址、参与公益活动、开展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大学生近距离感受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徽州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真正的文化自信。

(二)将徽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

不管是“课程思政”还是“思政课程”,徽文化符号和元素都可以成为重要理论源泉和鲜活素材。在“思政课程”上,可以把徽商的爱国、进取和诚信等精神符号以及新安理学的思想精髓渗透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在“课程思政”中,可以整合、提取徽文化中大学生喜闻乐见和与时俱进的元素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鲜活素材,渗透到“课程思政”的每个环节。同时,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灌输式的、单一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VR全景式技术、5G技术将徽文化相应的图片、故事以崭新鲜活的方式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尝试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鼓励大学生去亲自感受、探索徽文化,在教与学角色的互换中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打造“徽文化+思政育人”新模式

徽文化作为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社会协同发展。高校作为弘扬、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不仅要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还应当广泛运用现代社会技术,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鸣。一是在宣传模式上,广泛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展现徽文化的绚丽多姿;二是在活动模式上,举办以徽文化为主题的班会,在重大时间节点开展以徽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者摄影大赛等活动;三是在教学模式上,在实现徽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时,开设相应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等通识课程;四是在学习模式上,开发相应的在线学习平台,实现徽文化资源共享。

五、结语

徽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将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很好地弘扬和传播徽文化,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助推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徽商徽州思政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徽州人
论“新徽商”的定义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徽商回归之路
徽商回归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