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中幼儿的心理挑战与支持
2020-01-02鄢超云
魏 婷 鄢超云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都,610066)
2020年初,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大爆发打乱了亿万家庭平静的生活和向前的步伐。与疫情一起爆发,甚至比病毒传播更远的,是人群中的紧张、焦虑甚至是慌乱的情绪。面对疫情,成人很容易察觉到自己的焦虑,也不难想到幼儿因为被困家中不能外出活动而感到不适应,但是却未必能意识到衣食无忧的幼儿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上的挑战。本文聚焦新冠肺炎疫情中幼儿面对的心理挑战及成人应当为幼儿提供的支持,以期帮助幼儿积极应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幼儿面对的心理挑战
1.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识别幼儿心理挑战的必要性
幼儿是人群中最需要保护的群体之一。尽管这次的新冠肺炎在幼儿群体中的感染和重症风险不高,但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成熟却使得幼儿的心理特别容易受到疫情的影响甚至是伤害。〔1〕一是因为幼儿的情绪情感和认知能力尚在发展中,他们可能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无法理解也很难配合疫情防控带来的生活改变。有媒体报道,因为长期居家,甚至有孩子崩溃大哭:“我要出去玩……和病毒一起玩!”二是因为幼儿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很容易被看到的图像、听到的言语描述和感受到的成人情绪等所影响,又因为语言能力受限,很难清楚表达自己心中的“什么”和“为什么”,缺少宣泄和疏解情绪的渠道,所以很容易陷入焦虑、恐惧情绪中无法自拔。成人却很可能将幼儿的“沉默”视为“应对良好”,而看不到他们的问题。此外,处在自我中心思维阶段的幼儿有时会显得没有逻辑,会为想象的、梦到的东西感到紧张,甚至会错误解读生活中的压力,认为是自己的行为或想法导致了不幸的发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发现虽然婴儿更弱小,更加依赖成人的照顾,但是幼儿阶段发生的创伤经历却往往比婴儿阶段的影响更大、更坏、更长久。〔2〕这可能与幼儿正处在语言、象征性思维和执行功能发展的关键期有很大关系。上述特点使得幼儿成为新冠肺炎疫情中心理最脆弱的人群之一。成人十分有必要及时识别幼儿的心理需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
2.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婴幼儿面临的心理挑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为我们识别和分析幼儿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面临的心理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1岁半以前是婴儿建立信任和安全感的最重要阶段。成人的爱和有规律的照顾能帮助婴儿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对外界充满希望。因疫情引发的婴儿与父母的分离,比如因病隔离,比如父母去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等,以及因为更换养护者而引起的饮食和睡眠规律的变化等,都会阻碍婴儿内心安全感的建立。
1岁半至3岁是婴幼儿自主性建立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成人既应当给予幼儿一些“作决定”的机会,又要引导他们朝社会许可的方向发展,以推动婴幼儿的自主性和意志力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成人因为对病毒的恐慌而对婴幼儿的生活过度保护和包办,或因为自身情绪不稳而没有公正、宽容和支持性地对待婴幼儿,都可能会让婴幼儿失去自控感,感到疑虑和羞怯。
3岁到5岁是幼儿发展主动性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致力于探索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幼儿大胆探索且精力充沛,在父母的鼓励下参与各种活动,形成健康的独创性意识,并且发展出正视和追求目标的勇气。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幼儿往往受到各种限制。“不能出去玩”“不能蹦蹦跳跳影响楼下邻居”“不能把家里弄得脏兮兮的”,诸如此类的束缚大大减少了幼儿的探索机会,压制了幼儿的主动行为和创造行为,使得幼儿时常感到内疚、挫败,最终会影响幼儿的自信,影响幼儿主动性的形成。
5、6岁的幼儿开始步入勤奋感形成的阶段,愿意在支持性环境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爱学习,想努力。然而,疫情期间幼儿园延迟开学,幼儿不能正常进入幼儿园学习和游戏,使得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大大减少了。缺少学习的成功感,可能会使幼儿感到自卑。与此同时,疫情防控期间的隔离措施又让幼儿与教师和同伴打交道的机会大大减少了,这也会造成幼儿的很大困扰。
3.幼儿可能出现的心理需求和困难
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各种灾难、危机之中和过后,幼儿常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包括恐惧、抑郁、自责、愧疚、退缩、对各种活动失去兴趣、专注力降低、过于兴奋、睡眠减少、攻击性行为多、过度分离焦虑等。〔4〕那些曾经身处危险,经历过与至亲的长时间分离甚至亲历亲人过世的幼儿,很可能会表现出更严重的症状,如因为压力引发腹痛、厌食、失眠乃至小便失禁等。退行性行为表现,如吮手指、尿床、怕黑、对外界反应降低等,在受灾难重度影响的幼儿中是十分常见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每个幼儿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幼儿的活动范围受限,正常人际交往受限,大肌肉活动减少,而且不可避免地会被环境中的各种消极情绪所影响,因而容易出现外显或内隐的恐惧、焦虑、退缩或过于兴奋等表现。而那些在疫情期间处境更糟糕的幼儿,例如因为防疫隔离措施而被迫与母亲分离的幼儿,自己被病毒感染生命受到威胁的幼儿,目睹至亲因为新冠肺炎离世的幼儿,虽然万分不舍但必须看着至亲到危险的地方去工作的幼儿,他们承担的压力更大,无助、悲伤的情绪更严重,是很难靠自己的调节来缓解的。这些幼儿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应激症状,而这些症状的消极影响也很可能会更持久和深远。
二、成人为幼儿提供的心理支持
1.支持者
说起幼儿心理的支持者,幼儿家长(主要养护者)自然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是危机中幼儿最可靠的心理后盾。研究已经证明,亲子关系是幼儿应对灾难时的倾向和状态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幼儿家长(主要养护者),尤其是母亲的敏感性、共情回应度和情感支持度,对幼儿有重要影响。〔5〕和其他灾害不同,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事实上是增加了亲子共处的时间和亲子活动的机会。幼儿家长(主要养护者)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和机会,对幼儿的心理状态保持敏感,参考相关专家提供的幼儿心理支持建议,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减轻心理负担。对那些因为疫情不得不与父母分离的幼儿,可以考虑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帮助幼儿与父母保持联系,从而让幼儿感受到重要他人的关怀,得到心理支持。当然,幼儿家长(主要养护者)能够为幼儿提供支持的前提是他们自己有比较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危机中和危机之后,幼儿家长(主要养护者)作为家庭中的领导者,应当保持冷静,照顾好自己,积极通过交流沟通、自我调适和寻求专业支持等途径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这也是在给幼儿做好榜样。这种身教有时候比言传更加有效。
对于已经进入幼儿园的幼儿,幼儿园教师无疑也是他们的重要他人。在疫情期间,教师可以依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幼儿家长(主要养护者)保持联系,为家长提供一些识别、理解和应对幼儿心理困难的工具,为幼儿家庭提供专业支持。若有条件,教师也可以直接与幼儿互动。低频率但有计划的一对一的电话或网络交流,能够向幼儿传递教师的关心,有助于幼儿从教师那里获得持续的支持。尤其是对那些因为疫情离开常住地的幼儿,教师的联络和关心能为幼儿提供重要的情感支持。在与幼儿联系时,教师应当尽量传递真诚的关心和想要帮助他的意愿。对于不能够帮助的部分,教师应当表示共情。这种认真倾听和理解的态度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支持。当然,教师在特殊时期还应当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敏感并积极调试,避免给自己太多的责任和太大的压力。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教师能够帮助幼儿的基础。也有研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让幼儿恢复到“上幼儿园”的常规生活中,对幼儿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持。〔6〕虽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幼儿园开学延期了,但是教师可以为幼儿家庭提供一些幼儿作息建议和活动建议,让幼儿虽然不能回到幼儿园,但仍感觉到幼儿园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巩固幼儿与幼儿园的连接。
除此之外,来自同伴的心理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即便在幼儿阶段,同伴也开始在幼儿生活中发挥影响。疫情当下,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大大减少了。成人可以设法创造机会让幼儿和同伴互动,比如云分享自己的经历、想法等,以此增强幼儿之间的连接。在危机中,对幼儿来说,那种“我们在一起,可以互相帮助”的感受,具有心理疗愈的效果。
2.支持内容
当疫情的爆发给幼儿带来心理困扰,甚至让部分幼儿深陷其中时,成人及时而恰当的支持至关重要。霍布佛尔(Hobfoll)等人总结了成人在灾后为幼儿提供的心理照顾和干预可以围绕五个要素展开:一是增强幼儿的安全感,二是帮助幼儿恢复平静,三是增强幼儿的个体和团体效能感,四是帮助幼儿增强连接感,五是帮助幼儿重建希望。〔7〕
当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幼儿的生命以及他们深爱的人或事物时,幼儿的心理保护伞会被破坏,由此引发心理困难。此时,成人应当先帮助幼儿重建和增强安全感。研究发现,成人帮助幼儿确认灾难是“突发的、暂时的”会有助于幼儿重建安全感。年龄稍大的幼儿对亲人的安危会特别关注。因此,在幼儿与亲人隔离期间,帮助幼儿确认他们最在意的人的安全,也关乎幼儿的安全体验。此外,帮助幼儿屏蔽那些“恐怖的”“绝望的”故事,与他们分享积极情绪主导的故事,也能够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一定程度的紧张和焦虑是幼儿应对疫情危机的自我保护机制。然而,如果发现幼儿出现高度和持续的紧张与焦虑,则应当立即着手帮助他们重返平静。呼吸训练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恢复平静的方法,对于幼儿同样适用。研究还发现,涉及爱、欢乐、幽默、趣味和满足的情感体验都有助于对抗紧张焦虑感。因此,阅读能引发这些体验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利于帮助幼儿恢复平静。此外,一些专门的压力缓解疗愈法会采用肌肉放松、呼吸调整、角色扮演、角色反转、积极思维和自我对话等技巧来帮助经历灾难的人重返平静,其中的很多技巧对于幼儿也是适用的。
效能感,也就是认为自己的行为能够带来积极后果的信念,能帮助人们有效应对各种心理创伤和困难。除了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外,在公共危机面前,个人对集体的能力有信心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疫情期间,让幼儿尽可能正常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体验成功,是比较直接有效干预幼儿心理困难的手段。成人可以与幼儿一起参与活动,尤其是那些聚焦幼儿自己的能力的活动(如“我能怎么帮忙”),以增强幼儿的效能感。与此同时,引导幼儿了解整个国家为防控疫情所作的努力以及防控措施的有效性,让幼儿知晓自己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到可靠的帮助,也能够增强幼儿对所在社区和群体的能力的信心,抵消疫情带来的心理挑战。
与他人的连接是人类心理健康的基石,而保持和增进幼儿与父母和其他重要他人的关系是处理幼儿灾后心理危机的有效方法。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有时是通过主动的帮助和支持来实现的,有时仅仅是倾听和理解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对于幼儿来讲,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居家,他们与很多人间的连接被削弱了,日常互动的范围缩小到了小家庭内部。此时,成人一方面需要加固与幼儿的连接,增加亲子互动,另一方面也要设法用非面对面的方式来支持幼儿保持他们和同伴、老师等的连接。
帮助经历灾难的人重建希望一直是心理干预的要点。在灾难发生后人们很容易失去希望,而往往是那些始终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人能够顺利度过危机,并让希望变成现实。适当减轻个人肩上的责任有助于人们重建希望。有研究证实,乐观的心态是可以习得的。成人应当以让幼儿信服的态度,引导幼儿着眼未来,相信“明天肯定会更好”。对那些受到疫情重度影响的幼儿,重建希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成人需要持续地努力,通过帮助幼儿寻找优点、规划未来,甚至适当放大幼儿的能力和生活中的积极面等方式来实现目的。
3.支持方式
米勒(Miller)等人总结了灾后幼儿心理支持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情绪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并且认为应当为面对不同心理困难的幼儿提供与他们的需求相匹配的心理支持。〔8〕情绪性支持主要指向满足幼儿的情绪需要,包括安抚、耐心、倾听等。工具性支持指帮助幼儿获得在各种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提供辅助,给予建议等。信息性支持指通过“教”的方式为幼儿提供各种信息,帮助幼儿达成目标、控制情绪、完成任务等。
许多成人在看到幼儿遇到问题时,往往第一反应是想要去帮助幼儿解决这个问题,去提供建议和指导。事实上,幼儿在碰到心理问题时,首先需要处理的是关于这些问题的情绪和感受。只有当成人给了幼儿安全感并得到幼儿的信任后,成人为幼儿提供的建议和帮助才更容易起效。〔9〕在新冠肺炎爆发阶段,成人应当先为幼儿提供情绪性支持。首先,幼儿的情绪状态依赖于照顾者的稳定程度和幸福感。幼儿通过从周围成人那里获得的信息来理解和应对各种事件。灾难激起了成人的焦虑和恐慌,这种情绪会成为幼儿衡量自身安全感的重要指标。〔10〕可以说,成人稳定的情绪和镇定乐观的态度本身就是在给予幼儿情绪性支持。其次,不管幼儿是焦虑还是愤怒,成人都应当认可和接受幼儿的感受和经验。即便成人认为幼儿的想法不是事实,幼儿的情绪反应过度,也不要先去纠正或批评,而是应当先表示出理解和接受,以便为之后的调节和指导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成人应当尽可能满足心理困难幼儿对陪伴、依恋物等的需要,包容幼儿可能出现的因为心理困难引发的行为能力退步或过度的问题。再次,成人应当为幼儿提供有规律的养护照顾,让幼儿了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并坚持用不同的方式向幼儿传递他们会得到妥善照顾的信心,从而缓解幼儿因疫情产生的负面情绪。〔11〕最后,允许和鼓励幼儿表达,耐心倾听,也是成人可以为幼儿提供的重要情绪性支持。表达是幼儿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成人表现出的对幼儿的重视和尊重,能使幼儿的负面情绪得到进一步疏解。
幼儿自身应对心理困难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离不开成人的技术支持。让幼儿有表达的机会,对疫情中的幼儿是很重要的。可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还无法满足他们的表达需要。因此,成人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些不过分偏重语言能力的活动,比如绘画、律动等,以支持幼儿表达自己与灾难有关的感受,疏解情绪。〔12,13〕成人还可以指导幼儿学习一些方法,帮助幼儿处理自己的感受。深呼吸和简单的冥想技巧都是幼儿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并从中受益的心理调试方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人为幼儿安排各种活动还有助于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不过度担忧疫情。游戏活动是平复幼儿心灵创伤的良药。为幼儿提供充分游戏的机会,让幼儿运用自己的能力,就是在帮助幼儿处理他们的心理困难。〔14〕参加体育活动也被证明能够增强幼儿灾后自我效能感的重建。〔15〕让幼儿忙起来,如安排幼儿做简单的家务劳动等,对幼儿也很有帮助。此外,选择恰当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从作品人物身上学习乐观坚韧的态度,也能够让受疫情影响的幼儿受益。〔16〕当然,幼儿需要丰富的活动,可是这些活动不应该完全由成人来安排。成人应当多为幼儿提供作选择、作决定的机会,以增强幼儿对生活的掌控感。
相对于年龄更大的孩子和成人,幼儿对信息性支持的需求较弱。不过,为幼儿提供恰当的信息仍然有助于他们应对新冠肺炎爆发带来的心理挑战。例如,成人可以用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向他们传递关于新冠肺炎及其防护的相关知识,让幼儿理解病毒的危害,理解周围的防控措施,从而帮助幼儿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配合疫情防控,同时又不会被不理解的恐惧情绪所困扰。当然,成人提供给幼儿的信息不宜过多,尤其是负面信息不能过多,这本身就是对幼儿心理的保护。成人应当选择对幼儿来说有趣、有益和必要的信息来传递给幼儿,也应当选择幼儿能够接受甚至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故事、情景表演等来传递。这些对幼儿友好的信息能够为幼儿理解和接受,也能够成为他们的心理支持。
幼儿虽然是人群中心理最容易被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群体之一,但是他们的韧性也同样不容小觑。事实上,面对各种各样的灾难,多数幼儿不需要专业干预就能恢复正常,出现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很小。幼儿只是需要时间和一点帮助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重建对世界的安全感。〔17〕研究者甚至发现,经历灾难和危机还可能给幼儿带来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幼儿在自己心理恢复之后常常会表现出更多的自我掌控能力,并且乐于帮助别人。〔18〕事实上,我们无法保护幼儿永远不受灾害和危机的影响,反而是幼儿自己在灾害和危机中学到的那些本领能够让他们在面对未来的危机时更有信心和能力。因此,当新冠肺炎的爆发不可避免地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时,我们首先应当分析并充分理解他们面临的挑战,同时我们也不要夸大这些影响,而是提供尽可能的支持,帮助幼儿积极应对,让他们不仅能安然度过疫情危机期,而且能在这个期间更好地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