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无锡近代园林文化遗产活化研究

2020-01-02

文化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梅园无锡活化

范 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大融合时代已经到来,文化和旅游将实现更顺畅的融合发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无锡近代园林在国内近代园林遗产中保存最为完整,总体开发也相对较成功,具有珍贵的文化稀缺性和代表性。本文就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对近代园林文化遗产活化开发进行深层次研究探讨。

一、无锡近代园林文化遗产活化研究价值

(一)无锡近代园林的历史价值

无锡近代园林遗产资源丰富,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无锡先后建有近代园林35处[1],绝大多数由当时无锡民族资本家所建,规模较大的几处近代园林由无锡“六大家族”所建,他们通过实业救国来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建造园林,造福桑梓。经过保护修缮,现存规模较完整的近代园林有13座,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荣氏梅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锡金公园旧址、鼋头渚近代园林、蠡园及渔庄)。无锡近代园林不仅展现了中国近代园林独特的风格,更蕴含独特的地方民族工商文化、民俗文化等,近代园林以其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成为无锡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无锡近代园林的艺术价值

无锡近代园林在继承了古典造园思想和构景手法的同时,改革创新,融入了近代西方园林的造园思想和艺术特色,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以及开放实用的园林功能。

区别于古典园林的“大隐于市”。无锡近代民族资本家们眼界更为开阔,在造园的选址上,勇敢突破城区范围的限制,将园林拓展到郊外湖滨,借助太湖自然山水,营造出真山真水的“天然胜境”。以荣氏梅园、杨氏横云山庄等为代表的近代湖滨别墅园林群,不仅丰富了太湖的人文景观,而且促进了无锡太湖旅游业的开发,对无锡山水城市的格局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2]。

以荣氏梅园、横云山庄(鼋头渚)、蠡园为代表的一批无锡近代园林,造园后相继免费对公众开放,打破了传统私家园林供少数人休闲娱乐的局限,让园林具备了更丰富的实用功能和社会价值。

(三)无锡近代园林的体验价值

作为国内保存最好的近代园林系统,无锡近代园林具有较高的旅游体验价值。首先,从体验的可进入性看,无锡绝大多数近代园林面积开阔,可进入性强。其次,无锡近代园林具有较高的原真性,诸如梅园、蠡园和鼋头渚这几个大型的近代园林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部分修复的近代园林诸如惠山公园等,也很好展示了遗产的本来面目。

二、无锡近代园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无锡近代园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成效

无锡市对近代园林的保护性整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就已经开始。2006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审议通过《无锡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为无锡近代园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政府政策保障。截至目前,无锡市对近代园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整修工作从未停止。

在保护开发的过程中,无锡近代园林进行了一系列整合开发,桃园并入梅园,荣氏梅园2006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评为4A景区;横云山庄、万顷堂、杨园、太湖别墅、广福寺、退庐、何家别墅、若圃等近代别墅宅园保存相对都比较完整,现今已融入了横云山庄为主体的鼋头渚风景区,鼋头渚近代园林2006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5A景区;蠡园和渔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合并为蠡园景区,保护完好,2002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4A景区。其他小型近代园林也部分完成了修复工程:锡金公园成为无锡城中市民公园;惠山公园随着惠山古镇修复计划,也已修复;云薖园整修恢复开放,经常举办影像展、画展等。

(二)无锡近代园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的不足

1.未能形成鲜明的文化符号

文化个性既是城市各个历史阶段文化的沉淀,也是城市特色文化的具体体现。但是,无锡近代园林文化旅游资源却存在历史文化的主脉不够清晰,文化的主体定位不够明确的问题,作为无锡近代园林的文化根源,吴文化特色在近代园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不够显著,作为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民族工商文化在近代园林中缺乏深度挖掘,在多数近代园林中还处于隐蔽状态。又因为在近代园林开发的过程中,各园林处于各自开发、各自规划、各自为政的局面,忽略了无锡近代园林所共有的文化特质。

在近代园林开发的过程中,依旧更为注重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营造:鼋头渚太湖赏樱、蠡园春日观桃、梅园四季赏花等。对于园内名人故居、重点文物建筑、影像资料等等,更多是固态的修缮和展示,大多数未能从文化遗产活化的角度进行深层次开发,未能将文化融入园林的血液,成为园林之“魂”。只注重对物质和有形实体的保护和利用,而忽视对文化遗产中文化基因的研究和提炼,是近代园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显著问题。

我国现行医院管理层的选拔任用都是由上级部门指定安排和选拨任用的。而这些由上级指定的管理者大多都是专家型和业务型的人才,往往更注重业务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对经济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导致医院经济管理型人才力量相对较弱。因此,医院必须对经济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加以重视,对特定的管理者要采取重点和特殊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同时,应从外部引进一些知名的管理学家来医院进行相应的讲座,以大力提高医院经济管理型人才的管理水平。

基于上述原因,无锡近代园林正渐渐失去其该有的历史地位,凸显不出其历史价值。近代园林文化形象不够鲜明的问题也难铸就“近代园林看无锡”的品牌。

2.缺乏科学整体的规划设计

在城市旅游资源的规划中,要注重“点面结合”的方针。无锡主要的几个大型近代园林都集中在太湖之滨,但是目前是各自独立规划开发,并没有形成统一开发布局,未能利用太湖山水的有利条件,从近代园林群概念出发综合规划。

点面结合的方针还体现在个体景区的内部开发统一性上面。以鼋头渚为例,鼋头渚不啻为无锡园林景区的王牌,凭借多年的营造,现如今已成为“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品牌特色显著。但是,鼋头渚目前开发打造的主线依旧是自然景观、樱花文化。从某种程度而言,景观文化的单一集中也是鼋头渚每年樱花季景区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鼋头渚近代园林文化遗产丰富,如太湖别墅的方寸桃园、七十二峰山馆,陈家花园的雪影山房、横云山庄的云逗楼等,都值得保护开发。如果能把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景区整体功能定位结合,不仅能形成园林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而且可以提高整个鼋头渚景区的文化内涵,同时,文化景观的注入,也可以一定程度分散客流,缓解景区的拥堵。

3.近代园林旅游产品的同质化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对于园林旅游资源,中外形成了相对比较统一的定论,就是首推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保存较好,文化浓厚,地域特色鲜明,相较之下,无锡近代园林就显得有点黯然失色了。同时,无锡近代园林园主身份相似、建造风格相似,开发模式相似,又使得近代园林呈现出比较严重的同质化倾向。所以,无锡近代园林要在园林旅游资源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通过挖掘园林文化,创新旅游产品,营造景区环境,开发旅游线路等手段,将无锡近代园林与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等区别开来,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

三、近代园林文化遗产活化开发思路

(一)活化园林建筑,完善景区环境

历史建筑的保护是再一次空间与形式的交流,是现代审美与历史的碰撞,是现代功能对历史的更新。在旧有的观念中,完整保护、修旧如旧是对遗产最好的传承。近年来,现代学者提出了更科学的理念——使用是对建筑更好的保护。我们在保护历史建筑的过程中,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延长建筑的使用期限,更要充分发扬每座建筑的文化特色、艺术特色。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每一栋建筑背后都承载了一段历史、一个人物或者一个故事。无锡近代园林的建筑背后往往是园主创业经历、家族文化、个人思想的集中体现。

我国在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过程中有一些成功案例可以借鉴,诸如北京798、上海田子坊、M50以及南京鼓楼民国历史文化街区等城市遗产活化都是比较成功的。这些曾经的老厂房、石库门、民国老建筑等,在保护建筑总体外观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一跃而成创意产业中心、时尚文创街区等。可喜的是,无锡也迈开了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步伐。近些年,无锡已经开始进行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无锡茂新面粉厂、北仓门蚕丝仓库、蓉湖旧址分别以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艺术展示中心以及开放式公园的不同形式建成开放,成为无锡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典型案例。

笔者认为,无锡近代园林建筑的活化利用应该充分结合建筑的历史特色和文化特色。对于鼋头渚、梅园、蠡园等空间范围比较大的园林,可以历史建筑为核心,形成融合名人故居、历史展馆、民国风情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国文化街区的模式。而对于小空间的云薖园、惠山园、城中公园等,可以强化建筑个体功能,改造成锡商会馆、文创书屋、小众剧院等富有时代文化气息的场所。

(二)活化园林文化,传承锡商精神

“近代园林看无锡”,笔者认为,无锡的近代园林最大的魅力不在于园林的艺术特色,也不在于得天独厚的湖滨环境,而在于“人”,在于近代园林的缔造者——无锡民族工商资本家(近代锡商)。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建造的梅园,王禹卿、陈梅芳建造的蠡园、渔庄,杨翰西建造的横云山庄(鼋头渚的主体),以及其他诸如王心如所建之太湖别墅、郑明山的郑园、陈仲言的若圃以及蔡缄三的退庐等都是当时知名的近代园林。这些造园家有个共同的身份,那便是无锡近代民族工商资本家。

这些怀抱民主思想的工商实业家,奉行“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发家致富的同时,他们积极回馈无锡百姓,纷纷投资发展市政、教育以及社会福利,彰显了“以善济世、与民同乐”的博大胸怀。在这些近代锡商中,荣氏家族的功勋尤为显著,他们为近代无锡城市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从1906年起,荣氏家族先后创办包括私立江南大学、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等各类学校10余所;建造了藏书近20万卷的大公图书馆;建造(或资助建造)大公桥、宝界桥等百余座桥梁;修筑梁溪路、通惠路等多条公路;多次捐资兴修太湖水利;捐资修复妙光塔、龙光塔、东林书院等文化遗址;独资兴建梅园、锦园,并免费对公众开放。从荣氏兄弟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身上,可以解读到“锡商文化”的主要内涵:尚德务实、不断创新、兼济天下、造福桑梓。而这种精神内涵和当今的无锡“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所以,“锡商文化”不仅是无锡近现代工商文化的内驱力,更成为无锡城市形象的鲜明文化符号。

追本溯源,锡商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家族文化,家风家训。梅园的“诵豳堂”悬挂的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正是荣氏百年立家传世的家训。正是在这样的家风训导下,荣先生抱着“为天下布芳馨”的理愿建造梅园,并且使之成为第一个向公众免费开放的私家园林。也正是在这样家风的影响下,荣氏家族至今依然每年为无锡城建和文化教育出资出力,为家乡百姓谋福祉。

虽然近代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史料还算丰富,但无锡近代园林作为其中的一种物质文化遗产大量保存下来,在整个中国是唯一的。无锡近代园林无疑可以成为锡商文化最好的代言,也成为开发无锡民族工商文化最好的切入口。在无锡近代园林文化遗产的开发过程中,需借助活化锡商文化遗产,传承发扬锡商文化。针对园林中诸如梅园香海轩、诵豳堂、乐农别墅,鼋头渚太湖别墅、陈家花园等留有曾经园主生活痕迹的场所,可以借助修缮场馆进行动态展示、乡贤讲座、微视频等方式,讲述园主创业故事、慈善成就等,让游客了解园林背后的历史,了解造园者的生平等。更可以设计锡商文化研学线路,让近代园林成为学生了解近代无锡、了解民族工商文化的一个窗口,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怀。

(三)创新旅游产品,完成景区升级

无锡近代园林景区总体存在着旅游产品创新不足、智慧景区开发不完善的情况。园林要适应时代变迁,产生面对未来语境的文化艺术价值,必须有勇气进行文化再生,开发出新的名片,从而让园林成为“活化的遗产”“飞扬的文化”。

1.加强智慧景区建设,助推线上营销宣传

“智慧景区”是“数字景区”的完善和升级,能够通过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实现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智慧景区建设可以使无锡近代园林从传统景区逐步走向科学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时代,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信息产业有机结合[3]。很多游客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还流于走马观花、拍照录像的方式,对于介绍文字不愿阅读,对静态展示的图片没兴趣看。这种传统的观光型旅游,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弱化了旅游过程中的代入感和融入感,降低了旅游体验感。智慧景区可以结合数字博物馆、视听结合、三维动画、4D电影等形式活化文化遗产,增加游客的主体感和参与性,让游客产生新的游览体验。

“智慧景区”建设离不开智慧营销。鼋头渚近两年借助短视频、线上直播等方式,在营销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是现代社会快餐文化之下人们比较乐于接受的信息获取渠道。作为园林景区,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营销手段,制作优秀的文案、视频等,通过线上助推,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塑造园林品牌价值

无锡近代园林在活化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推动相关文化产业与园林文化、民国文化、工商文化等实现嵌入式发展,培养有经济价值和文化创意的产业门类。通过整合历史街区、工业遗产等其他民族工商文化遗产,探索开发工商文化旅游研学旅游线路或者锡商文化探访之路,打造出无锡特色的民族工商文化旅游产品。

无锡近代园林大多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环境,这是其他城市园林所无法媲美的。在近代园林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可融合运河文化和太湖文化,打造全新蓝图,塑造近代园林品牌形象。

针对园林商业态重复、老套等问题,可以在园林商业街区引入特色文化商铺、非遗产品、传统老字号等富有地方特色、文创特色的商品,优化景区的文化环境,增强游客文化旅游体验。

借助园事活动、民俗节日等契机,将民俗活动和游园观光相结合,使游客产生沉浸式体验。比如鼋头渚将中秋赏月、太湖烟花秀加入中秋游园中,即使不是在樱花盛开季,也同样产生了强烈的节日效应。

四、结语

“园林+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必将成为园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流,活化园林产品,赋予园林新的生命,才能使园林旅游资源更具有时代价值和竞争力,才能使园林在休闲服务功能外,同时具备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作为带有时间和文化双重厚度的城市文化遗产,无锡近代园林必将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重新发挥自己独特的价值。

猜你喜欢

梅园无锡活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无锡一棉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梅园春色渐显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活化非遗文化 承启设计内核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卜算子·游武汉东湖梅园
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