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治理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20-01-01

江西社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大学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大学生自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而网络治理缺失引起的网络诈骗、恐怖、谣言、暴力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主要是由网络依法治理不够有力、网络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网络引导方式不够科学等引起的。因此,应以网络依法治理为支撑、网络制度建设为保障、网络引导方式为抓手强化网络治理,重构网络生态环境,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言行,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并让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在心、外化在行。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以文化软实力为主导的综合实力的竞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髓,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内涵。而大学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大学生自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1],而网络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的兴起使得网络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前沿阵地,而网络信息的海量数据、网络平台的多元多变、网络空间的泛化虚拟等使世界文化相互碰撞变得日趋激烈,同时也使得网络成为某些极端思想发泄的场域,因此,提高网络治理能力,确保网络治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刻不容缓[2]。一方面,网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社会善治的重要内容,集中反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网络治理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动力支撑,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铭刻在大学生心中,落实在行动上。基于此,笔者立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重要论述,全面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所面临的困境,并在准确把握网络治理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竭力阐释网络依法治理、网络制度建设、网络引导方式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一、网络治理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致性

(一)网络治理的基本内涵

美国斯蒂芬·戈德史密斯认为:“网络治理是指一种全新的通过公私部门合作,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等多主体广泛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模式。”[3]简而言之,网络治理就是对网络组织的治理,网络治理的构成要素由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组成。网络治理主体是指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和公民个人等;治理客体是指网络治理的对象及内容,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主体、活动等,重点是保护网络主体权益。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坚实的现实基础、强大的道义力量,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沃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能有效整合社会意识,达成最广泛的社会价值共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铸就大学生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网络治理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致性

新时代网络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阵地,并通过依法处置网络不良信息和网络违法行为,使网络上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让人民共享互联网带来的获得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网络治理以建立和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为目标,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其要求是坚定正确的网络舆论方向,处理好网络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优化网络资源,集聚网络舆论引导合力,发布正向网络信息,有效开展网络引导,依法保护公众的互联网言论自由和集体利益不受侵害,形成网络道德风尚,传播网络正能量。新形势下,虽然网络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但其虚拟化、自由化及传播的有害信息,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加强网络治理来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帮助大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学生从遵循国家大德出发,树立网络道德观念,提高网络道德素养,遵守网络道德法规,增强网络道德自律。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所面临的困境

为全面掌握网络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真实状况,笔者组建了调查组,并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确定调查主题为“网络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发放调研问卷2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185份,占95%;调查方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调查问卷设计了20道题;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同时,调查组对30名大学生进行了线下访谈,以弥补调查问卷设计的不足。调查结论为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所面临的困境提供数据支持。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从表1“网络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悉程度情况”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深入大学生的内心深处,特别是大一学生,不仅非常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而且能按照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顺序流利地背出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内容的熟悉度平均百分比分别为“国家层面”86.15%、“社会层面”90.24%、“个人层面”75.96%,这说明大学生普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比较熟悉,对个人层面的熟悉度要低于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从熟悉程度可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表1 网络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悉程度情况

从表2“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情况”可知,被调查对象基本都会上网,只是上网的时间有所不同,这说明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每天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网络基本可以影响到每位大学生。

表2 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情况

从表3“大学生上网内容情况”可知,排在前五位的是:游戏、聊天、电影、网购、小说,这说明大学生上网内容呈现宽泛化趋势,网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表3 大学生上网内容情况

(二)面临困境的表现形式

1.网络依法治理不够有力。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网络的非实名制导致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出现了一些网络道德问题。从表4可知,“网络失信”占比为34.19%、“网络心理”占比为35.01%、“网络成瘾”占比为30.80%。具体来说,“网络失信”表现为网络抄袭、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形成;“网络心理”表现为好奇心理、孤独心理、人格障碍等,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急剧上升;“网络成瘾”表现为大学生缺乏网络自控力,陷入网络而不能自拔,“近80%中断学业(包括退学、休学)的大学生几乎都面临网络成瘾问题”[4]。不仅如此,网络道德问题还表现为网络侵权、道德沦丧等,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要求相冲突。大学生出现的网络道德问题,不仅违背了网络生活中的基本道德准则,有的甚至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监管力度不够,网络依法治理力度还有待提升。

表4 大学生主要网络道德问题情况

2.网络治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制度具有激励、约束、引导、保障、促进功能。一些网络平台出现的虚假、诈骗、恐怖、谣言、暴力等网络违规现象,实际上跟网络治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有关。从表5“高校网络治理制度建设情况”可知,高校有专门网络治理制度的仅占52.17%,这说明高校网络治理制度体系还不健全。高校对学校网络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管,导致网络的负面信息直接传达到学生,从而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表5 高校网络治理制度建设情况

3.网络引导方式不够科学。网络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党和政府必须牢牢掌握网络治理的领导权,积极创新网络治理引导方式,主流媒体要及时传递正面声音,主动当好网络平台的“把关人”,反对网络错误思潮,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表6“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网络引导方式情况”可知,采用“疏堵引导方式”的有54.58%、“心理引导方式”的有45.42%,这说明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还比较缺乏。

表6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网络引导方式情况

从调查情况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来看,网络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困境以网络“依法治理不够有力”“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引导方式不够科学”最为突出。因此,网络治理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从以上几方面着手。

三、网络治理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接收外界信息。然而,纷乱繁杂的信息传播渠道,网络平台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大学生眼花缭乱,不能及时理性地甄别信息真假,加之网络监管力度还不够,依法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力度还不够,网络治理相关制度的缺失等导致很多网络负面信息或违法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此,我们亟须构建网络治理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网络依法治理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网络是大学生获取科学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但其传递的负面信息也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冲击。因此,加强网络依法治理力度,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1.加强网络源头治理。加强网络源头治理是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首先,政府主管部门需承担起网络治理的监管责任,从网络源头治理上把好关,做到关口前移,尽早清除污染源,斩断网络不良言行产业链,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正本清源。例如,2020年10月15日,国家网信办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关闭违法网站13942个,关闭各类违法违规账号578万个,这是政府加强网络源头治理的成功范例。其次,高校要正确研判网络舆情,提高网络应急处突能力,把网络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网络源头治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转变。

2.加大网络依法治理力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因此,把网络依法治理贯穿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始终,必须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指引,进一步推动网络管控向网络依法治理转变。首先,政府要按照国家颁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要求,做到完善机制、治理依法、严格执法、违法必究,重点是责任到人、明确范围、多方参与、协同监管;其次,高校要把网络依法治理纳入学校治理范畴,依法依规严肃惩处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行为,让尊法、守法、用法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鲜明底色。最后,在大学生网络学习生活过程中,要积极营造扬善惩恶的网络治理氛围,形成网络治理依法、解决网络问题靠法的法治环境。

3.强化网络综合治理。“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也是严格依法管网治网、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执法、强化网络综合治理的本质表现。因而,网络治理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强化网络综合治理,形成政府治理、社会监督、网民自律于一体及经济、法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统筹推进网络立法、网络执法、网络守法。同时,高校要强化对网络综合治理的领导,从教育、防范等入手,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网络综合治理机制,构建社会协同、网络法治、技术治网、内容管控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面落实网络综合治理责任制,筑牢网络综合治理安全防线,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网络综合治理由单一手段向复合手段转变。

(二)网络治理制度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重要保障

当前,网络制度不健全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完善的网络制度有利于提高网络治理效能,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重要保障。

协调制度是确保部门得以正常运行、使各部门之间处于最佳配合状态,从而实现共同目标的规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网络协调制度可以提高网络治理效率。制订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全员参与的网络治理协调制度,通过对现有的网络管理相关制度进行废改立,使网络治理制度不出现冲突或闲置,使制度之间系统协调,解决好大学生课堂上网、通宵上网等问题。

激励制度是激发人们将理想转化为行动的规章,以充分调动人们干成事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的潜能。在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的原则下,制定教育引导、考核评价、权益保障激励制度,以激励大学生自觉加强网络道德修养,养成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的良好习惯,倡导大学生开展健康网络交往。同时,高校要发挥网络制度文化的激励作用,规范校园网络文化秩序,打造校园网络特色文化品牌,如举办校园网络文化节,鼓励大学生创作网络动漫、网络微电影、网络校园歌曲、网络公益广告等网络文化作品,让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求为准则。此外,高校还应该通过树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榜样来引领网络正面声音,鼓励大学生敢于与网络不良行为作斗争。

保障制度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不平衡问题。制订网络治理保障制度可以保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平衡发展和各项权益不受侵犯。因此,政府、社会和高校应该共同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全面管理,使大学生正确的网络言行得到鼓励,错误的网络言行得到谴责,维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公平正义。

评价制度可以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体的合法性、过程的公正性、操作的规范性、结果的公开性,以体现其科学性。制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网络道德评价制度、网络诚信评价制度、网络心理评价制度等,重点突出网络治理过程的评价。高校运用网络治理评价制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价,便于学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网络治理评价要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合法性、规范性和公正性。

(三)网络治理引导方式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科学抓手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只是拉近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使得信息的传播渠道多样化、复杂化。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方式引导大学生科学上网,复杂的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将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1.疏堵结合,提高网络引导水平。提高网络技术引导水平是夯实网络治理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当今正处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存的新时代,新媒体注重互动性和实效性,而传统媒体更具权威性和公信力,加强二者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正确把握网络舆情动态,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高校和政府应联手构建网络安全平台,着重打通技术创新绿色通道,提高网络技术引导水平和网络信息辨别力。高校及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校园BBS等的管理,严格实施用户实名制认证制度,重点审查网络信息内容,并在网络控制系统中设置信息过滤装置,屏蔽网络有害信息,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让网络上始终充盈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健康内容,并围绕其主题传播好网络“中国故事”。

加强网络引导队伍建设,建好和严管一支既懂网络技术又能正确评估网络舆情的复合型网络引导队伍。虽然高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但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他们还缺乏对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和筛选的能力,如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对敏感信息不能快速作出反应,这都会错过引导大学生的最佳时机。因而,高校要健全网络引导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提高网络治理队伍的引导质量。网络引导队伍主要由心理教师、辅导员、兼职教师等组成,其重点任务是引导大学生培养网络自律精神,遵守网络法规,做到文明上网、理性表达,及时纠偏网络过激言行,精准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效度,快速引导并控制突发的网络舆情,预防网络极端事件的发生。

网络不良信息直接扰乱了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也影响着大学生网络素质的养成。因此,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素质,重点加强对大学生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重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感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自控能力和网上信息的选择能力,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积极进行网络自我心理调适,理性评价网上热点问题。同时,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素质还要与法治文化教育结合起来,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网络法治观念,做到依法上网,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切实履行网络法治义务,运用网络法治武器维护网络秩序,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尊奉者。

2.加强心理引导,提高对网络负面信息的“免疫力”。网络导致大学生出现网络综合征甚至网络成瘾症[5],这不仅影响大学生学习,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摧残身心健康,而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违背。因而,采用心理引导方式能有效调控大学生情绪,提高他们抵抗挫折、适应网络环境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网络心理素质,并让其以优良的网络心理状态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去,担当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

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是有效的心理引导方式,有利于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解决。首先,高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让大学生始终保持健康、稳定、持续的心理状态。其次,高校还可以建设心理教育网站,全面普及网络心理教育知识,开展网络心理教育主题讲座、互助活动等,让大学生人人懂得网络心理知识,人人能自我调节网络心理压力。再次,高校可以建立由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组成的四级联动心理教育引导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让大学生始终保持乐观自信、昂扬向上的旺盛斗志。

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网络心理紧张。首先,高校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一方面,大学生把心理困惑通过邮件发给心理教师,便于心理教师和学生开展一对一的网络心理咨询;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工具,把一些私密性较强的问题与心理教师进行实时交流,心理教师通过全面分析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制订有效对策。其次,高校应建立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平台,采用个体、团体相结合的咨询方式,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进行分类引导,把解决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实际问题相结合,以消解其对网络的好奇心理、孤僻心理等,让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愉悦自己,从沉迷网络中解脱出来,推动网络心理咨询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协同发展。

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干预,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负面信息的“免疫力”。大学生沉迷网络不只是单纯的道德缺失问题,而是一种不能自拔的心理反应。高校必须建立网络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防控机制,并做好网络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和跟踪服务。在提高辅导员及心理教师网络心理干预水平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状况询查,及时为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同时高校要密切关注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上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疏导宣泄和放松训练,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帮助大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抗击网络成瘾的心理能力。

四、结语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信息化时代,网络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网络治理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命题,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要求。加强网络治理可以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育新机开新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遵循,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生动实践中,大学生要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忠实践行者。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