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1-01朱子雷
朱子雷
胃肠肿瘤是指发生于胃部、大肠、小肠等部位的肿瘤病变,根据肿瘤性质可分为良性、恶性两种,常见的良性胃肠肿瘤有胃腺瘤、腺瘤性息肉、胃间质瘤、小肠平滑肌瘤、纤维瘤、大肠平滑肌瘤、腺瘤、脂肪瘤等,常见的恶性胃肠肿瘤有胃癌、恶性淋巴瘤、恶性间质瘤、小肠腺癌、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等[1]。临床上治疗胃肠肿瘤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微创技术的成熟,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这类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率显著提升[2]。此次试验以胃肠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疗效,现将试验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平行、单盲、随机对照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45.81±8.46)岁;肿瘤直径最小1.3 cm,最大5.0 cm,平均肿瘤直径(3.51±1.48)cm。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46.02±8.18)岁;肿瘤直径最小1.2 cm,最大5.1 cm,平均肿瘤直径(3.60±1.37)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经X光钡剂检查、消化道内窥镜检查、胃镜检查、病理组织活检等方式确诊,符合《消化道肿瘤诊断与治疗》中胃肠肿瘤的诊断标准;②此次试验计划符合医学伦理道德规范,患者知悉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方案后,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研究[3]。
1.2.2排除标准 ①胃肠道肿瘤发生转移的患者;②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器质病变患者;③中途退出追聊或随访期失联者[4]。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给予气管内麻醉,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平卧位、膀胱截石位等适宜的手术体位,进行胃癌根治术或直肠癌根治术。
1.3.2观察组 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合适术式,具体情况如下:①直肠癌根治术。取头低足高30°的膀胱截石位,于脐部下方作一切口,置入腹腔镜,作为观察孔,于右髂前上棘内侧下方作一切口作为主操作孔,再在左右脐部腹直肌外缘、左髂前上棘内侧偏下各作一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孔,建立人工气腹,探查病灶,仔细处理肠系膜下血管,清扫淋巴结,依次游离乙状结肠、直肠后壁、直肠后方、直肠前臂,处理直肠系膜,切断侧韧带、骶骨直肠筋膜,切除病变肠段,再细致清扫侧方淋巴结,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放置引流管。②远端胃癌根治术。取膀胱截石位,全身麻醉,于脐部下方1 cm作一切口,置入腹腔镜,作为观察孔,左侧肋缘下腋前线作一长约5 mm的切口,右侧肋缘下腋前线作一长约10 mm的切口,于脐部两侧平线、锁中线交汇处作一长约5 cm的切口,置入手术器械,作为操作孔,建立人工气腹,观察病灶及周边组织情况,切断胃网膜的右静脉,切除小网膜前叶,离断胃网膜的左动脉,全面清扫淋巴结,在再依次离断胃体、十二直肠。③胃间质瘤切除术。取平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于肚脐下方作一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气压维持在12~14 mm Hg(1 mm Hg=0.133 kPa),再依次在左侧腋前线肋缘下2 cm、左右锁骨中线2 cm处作一切口,置入套管针,游离肿瘤周边组织,提起肿瘤,应用闭合器直线切割,全面切除胃间质瘤楔形,取出肿瘤,术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常规留置引流管。
1.4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②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感染、肠瘘、气胸、皮下气肿等)发生情况[5]。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转移、复发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0.21±9.35)min,术中出血量为(31.58±6.24)ml,切口大小为(20.61±5.36)mm,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1.50±0.57)d,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为(2.11±0.63)d,住院时间为(5.86±1.62)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9.10±6.32)min,术中出血量为(151.20±26.75)ml,切口大小为(88.51±10.84)mm,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3.42±1.05)d,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为(6.85±3.52)d,住院时间为(13.50±5.47)d。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2,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大小小于对照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543、35.512、10.164、8.383、8.470,P<0.05)。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转移、复发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肿瘤转移率为0、复发率为2.5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12.50%、1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转移、复发情况对比[n(%)]
3 讨论
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肠肿瘤是既往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操作方便,技术难度低,临床普及度广,不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由于手术切口大,术中出血量高,再加上需要打开腹腔,组织器官暴露在空气中,感染风险大,术后康复速度相对较慢,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危险系数高[6]。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由于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无明显瘢痕遗留等优点,其临床应用率逐步提升,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设施的完善,相关术式的改进,其术野清晰度、广阔度不断优化,手术操作精细化程度逐步提升,对于其他器官的损伤减少,安全系数高,对于患者肠胃功能影响小,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康复快,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再借助于腹腔镜提供的清晰手术视野,能够全面切除病灶组织,清扫淋巴结,降低肿瘤转移、复发率。
此次试验中,以胃肠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及疗效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0.21±9.35)min,术中出血量为(31.58±6.24)ml,切口大小为(20.61±5.36)mm,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1.50±0.57)d,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为(2.11±0.63)d,住院时间为(5.86±1.62)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9.10±6.32)min,术中出血量为(151.20±26.75)ml,切口大小为(88.51±10.84)mm,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3.42±1.05)d,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为(6.85±3.52)d,住院时间为(13.50±5.47)d。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2,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大小小于对照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543、35.512、10.164、8.383、8.470,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肿瘤转移率为0、复发率为2.5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12.50%、1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可知,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颇高。
综上所述,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安全微创,疗效显著,术后康复快,肿瘤转移率、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