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视角下的红色歌曲赏析

2020-01-01马祥张丽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信天游红歌陕北

马祥,张丽丽

(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1 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象征太阳、象征火、象征生命、象征革命,称之为“红色吉利”的观念早在远古时代就已存在。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用过黄色代表吉庆,也曾用过黑色和白色代表吉庆[1]。 到了汉朝,汉高祖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而“赤”即 红色。从那时起,红色便成了人们崇尚的颜色。汉朝以后,我国各地崇尚红色的风俗习惯基本趋于一致,并一直沿袭了下来。 选“红色”作为文化的象征,也和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以及红色的政治象征有密切关系。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就以红色作为象征色[2]。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面貌的本色,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其坚实的根基、丰富的内涵、鲜明的品格,使其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能力的党。

2 对“红色”概念的研究

该文探讨的“红歌”是“红色歌曲”[3]。该文笔者从“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中搜索到:

“After that,he participated in a national “Red song” competition in Jiangxi in 2010,winning fifth place. He also was invited to compete on the China’s Got Talent show on Dragon TV in Shanghai in 2011.He reached the final 16 by singing patriotic Communist songs dressed in a military uniform,becoming popular with audience as the “red foreigner”.

(之后,他(Lain Inglis)参加了2010年在江西举行的全国“红歌比赛”,获得第五名。他还被邀请参加2011年上海龙视中国达人秀的比赛。 他穿着军装,唱着红歌,成为“红色外国人”,受到观众的欢迎,从而进入了16 强)。

“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Chorus performed eight patriotic songs during the military parade on Thursday.” (星期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在阅兵式上演唱了8 首革命歌曲)。

从 〔“A Revolutionary is not a Dinner Party”:Revolutionary Songs in People’s Daily During Cultural Revolution China”(2015).Honors Theses-All.1504.〕〔“革命不是宴会”:《中国文化革命》(2015年)《人民日报》〕中搜索到:

“Revolutionary songs were to spread the political messages through lyrics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thanks to their entertainment element.”

(革命歌曲通过歌词高效而有效地传播政治信息,这要归功于他们的娱乐元素)。

从“Global Times”(《环球时报》)中搜索到:

“In Beijing’s Fangshan district a museum called‘Without the Communist Party there would be no new China’ (also the name of a famous red song) uses the latest technologies like 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y to showcase the Party’s history,according to the Beijing Youth Daily.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在北京的房山区,一个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博物馆(也是著名红歌的名字)使用了类似虚拟和增强现实的最新技术来展示党的历史。 〕

《中国日报》把“红歌”译为“red song”,《人民日报》译为“Revolutionary songs”,出现这种不同的译法,正是因为中西两国人对“红”和“red”的认识不同。 从牛津英汉词典中查阅发现[4],“red”有“fire,blood,radical,communist”等,但对中国人而言,“红”象征着幸福、成功、热情等。

3 红歌的美丽所在

对人们来说,“声成文,谓之音”,当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合为一体时,能够至深地进行传情达意的红歌,会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5]。

红歌从旋律以及歌词上都显露出它的美。如《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比作孩子和母亲,“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感受到大海与浪花的依托和忧乐,将动人的旋律与质朴的歌词巧妙结合,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依恋;“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和我” 的永恒的关系,亘古不变的情怀,对祖国的不离不弃。

4 红歌的曲调

人们如此喜欢唱红歌,从艺术角度看,是因为红歌本身具有独特的感染力;从曲调来看,红歌源于优美的民歌小调,而且这些民歌小调就已被代代传唱。例如陕北民歌信天游,作为中国民歌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其质朴的语言,丰富的内容,浓郁的地方色彩,独特的演唱方式和艺术特征而深受人们喜爱[6]。

陕北信天游艺术手法上多用兴起,比喻后直抒衷肠,借景抒情,自由奔放,热情浪漫,曲调优美,朗朗上口。民歌手们随心所欲,托物言志,含蓄幽默,信马由缰地唱出来。 在山野里唱,给大自然听,在崖畔上飘荡,给树木花草听,让她随风游走,于是又叫顺天游。 她句式简单多变,两句就是一首,再没有这么简单、方便的表达形式了[7]。 就像陕北人的性格:直气、豪爽、豁达、干练。

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各乐段多次反复构成,结构关系平衡、清晰。

各句唱词字数没有严格的限制,但比较对称、押韵。且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针头线脑,打情说俏,构成信天游的基本素材。把全部的信天游组合到一起,却成了一部反映陕北人生活的全屏写照[8]。 信天游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对爱情的赞歌,对生活的颂歌。

信天游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 曾一度被认为是中华民族音乐殿堂里的“音乐活化石”。 这一艺术成为陕北一大特色,已被世人所公认。

例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The Red Morningstar Lily in Full Bloom”)里: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

Across mountains and rivers one after another,

The Central Red Army arrive at Northern Shaanxi.

Red flags fly and rifles spear into the sky;

Every army man looks so smart and strong.

由于信天游语言奇妙,故在翻译时使用了比兴手法。比兴是中国诗歌的主要抒情手段,仔细考察起来,又可以分为比(比喻)和兴(起兴),二者都是在赋(直陈)基础上进一步文学化的创作方法。 在陕北民歌中,实际上3 种方法都在交替使用,但以兴最有特点,也就是最有代表性。 由于信天游形式美,可谓句句有比,行行有兴。 如“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上句以山水景色起兴,下句借景抒情[9]。

5 红歌的“三美”特色

5.1 意美

“意美”是指要再现原诗词的意境美。 译诗要和原诗保持同样的意义,以意动人。 如《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I Call My Good Boy Back Home”):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

一对对毛眼睛照哥哥。

……

“I Call My Good Boy Back Home”

Ducks and geese swim in the river in couples,

And my dark eyes wander for my good boy.

文中用 “black eyes”(黑眼睛) 代替 “毛眼睛”。“毛眼睛”是指少女的眼睛,因拥有密而长的睫毛故得名,形容女子的花容月貌。

再如:《想你哩》(“I Miss You”):

口唇皮皮想你哩……

头发稍稍想你哩……

眼睛仁仁想你哩……

舌头尖尖想你哩……

……

How I miss you

With my two lips,

With my hair tips,

With my eyeballs,

With the tip of my tongue.

文中的叠字 “口唇皮皮”(my two lips)、“头发稍稍”(my hair tips) 、“眼睛仁仁”(my eyeballs)、“舌头尖尖”(the tip of my tongue)的使用,有助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并且用拟人的手法更加表现亲昵的情感。

5.2 音美

“音美”是指译诗要和原诗保持同样悦耳的韵律。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其悠长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美。信天游歌词中有很多拟声词,用以生动的描述日常生活或劳作时 所 接 触 的 事 物 特 点。 如 《走 绛 州》(“Go to Jiangzhou”):

一辆小车吱扭吱扭吱(呀呼咳),

吱扭吱扭吱扭吱扭吱(呀呼咳)

一头毛驴踢塌踢塌踢(呀呼咳),

踢塌踢塌踢塌踢(呀呼咳),

毛驴喘喘呼啦呼啦呼,

鞭儿闪闪啪啦啪啦抽,(哎咳哎咳哟)

……

A handcart goes click-click-click-click and

Click-click-click-click,and click-click-clickclick

A donkey goes clip-clop-clip-clop and

Clip-clop-clip-clop-clip-clop and clip-clop,

With the clip-clop-clip-clop of my donkey

I go to Jiangzhou.

文中使用拟声词“吱扭吱扭”与英文中的“clickclick-click-click”,模仿小车和毛驴的动作方式与节奏韵律,可得民歌演唱与劳动节律完全和谐之妙。译文严格按照这种拟声效果的需要和要求,组织或仿造英文的拟声形式以达到类似的艺术效果。再如:《包楞调》(A Click-clichy Song)里:

二姐来哎,唱歌了,

紧那个包楞姐来,

送给大家的那个包楞楞。

Miss Click is now coming to sing,

And the singer is Miss Click,

And she sings us a Click-clichy song.

《包楞调》是一种以“楞”音连续作拖腔的民歌曲调,故称“包楞调”。它的演唱性极强,而且有号召力。翻译虽不能完全传达各个细节的语音游戏的妙处,但可以在总体上和关键部分予以传达。首先,在标题上,根据英文发音习惯设置了拟声歌(A Click-clichy Song),其次,在每节正文的括号里(实际上是演出提示),“包楞姐”(Miss clichy)的设计和出场,演唱与结束,作为点睛之笔,贯穿于全歌词的始终。

5.3 形美

“形美”是指译诗和原诗保持同样的形式(长短、对仗) 等。 如 《一圪嘟秧歌满沟转》(“A Cluster of Yangge Dancers on The Way”):

一圪嘟葱,一圪嘟蒜,

一圪嘟婆姨(就)一圪嘟汉。

一圪嘟秧歌满沟转,

一圪嘟娃娃就撵上看。

……

“A Cluster of Yangge Dancers on the Way”

A cluster of onions,a cluster of Chinese onions,

A cluster of housewives and a cluster of farmers.A cluster of Yangge dancers acting all the way,

And a cluster of children follow them the whole day.

汉语量词的巧妙用法,“一圪嘟”可以用于葱、蒜和人,是一个奇妙的搭配。 连用“A cluster of… ” 的句式,视觉上感到非常完美,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再如:《人人都说咱们两个好》(“They Say We Are A Good Couple”):

男: 一对对绵羊一排排走,

一样样心思张不开口。

……

M:A couple of sheep walk out together.

A couple of ideas cry out from the heart.

在比兴方面,这首歌利用英文a couple of 可同时说“羊”和说“心思”(可数)的特点,造成上下句子的表层结构的巧妙勾连,可谓一语双叙,一箭双雕。

6 结语

当今是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形式多样的音乐引领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中华民族的音乐宝库中,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歌曲就是红歌。 红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无论从文化角度和歌曲创作角度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并凝聚了人们的爱国之心,抒发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真、善、美的褒扬。

猜你喜欢

信天游红歌陕北
信天游故里靖边的《信天游》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信天游唱给亲爱的党
红歌串串烧
苏区红歌串烧
咏退休族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信天游
《陕北的婆娘陕北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