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
——学习贯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议精神

2020-01-01杨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政

杨洁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2019年3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议强调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发挥关键作用,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点要求”,提出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 的指导意见。 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和思政课教师队伍清晰了职责,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落实了举措。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在规模上已经占据高等教育普通高校数量的53.25%,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 663 所(含独立学院265 所) ,其中本科院校1 245所,高职(专科) 院校1 418 所),但在占据高等教育数量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与本科院校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及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诸多短板及不足,要认真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1]。

1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在2000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高职高专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出现“唯技为重”“技能至上”的认识误区,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1.1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课时少

一方面由于高职高专较本科教育相比短,学制只有3年,又因为高职教育对专业实操技能的要求高,高职高专往往会在学制中安排约1年的企业实训时间,实际能讲授课程的时间较少[2]。 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高专往往更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有限的课程教授时间会有限安排给专业课程,并尽力做好时间保障,导致高职高专能安排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课数量往往是满足达标,远低于本科院校。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的讲座、论坛课时较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活动安排也十分有限。

1.2 思想政治教育有关活动少,或与校园文化脱节

一方面,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提高实效性的重要载体,在高中高专的融合贯通还存在一定差距,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工作战线人员如辅导员、专职团干、二级学院党组织书记等,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授课教师主体为思政课专业教师,虽然他们为专业科班出身,但多数没有具体承担学生工作,很少组织开展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活动。 两支队伍及两块工作之间存在相对封闭、分割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高专生源制约,部分学生对一些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受关注度明显不足。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队伍需要加强

一方面,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队伍普遍人数较少,且没有形成年龄梯度。随着思政教育对于辅导员队伍的重视和基于该队伍的成长和发展考虑,有些高职高专往往安排辅导员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于辅导员的教育背景和具体研究方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匹配程度没有充分考究,一旦该辅导员转岗调整,就会导致授课队伍不稳定[3]。 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在高层次人次引进、教师职称评聘名额划分时往往倾向于专业教师,因此高职高专思政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在高学历、高职称中占比较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同时,由于办学资金限制,学校在规划业务培训时也往往偏重于专业课程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业务指导和组织业务培训的力度不够,导致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存在相对滞后。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式单一、教育方法相对落后

由于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参与的教改教学改革项目、各级各类教学竞赛的平台十分有限,难以有效激励教师改革创新。 在一些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的高职高专,如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仅仅能使用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教学形式单一、教育方法相对落后。

2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

2.1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4]。

一是要由高职高专的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一方面,结合学院实际,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专题会议,研究相关方面的宏观政策,落实党中央及省市相关精神,制定保障措施[5]。 另一方面,在现行的专家教授听课督导制度基础上,增加校、院两级党政领导听课督导内容。 形成专家教授重点督导教学组织、教师教法;党政领导重点督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情况的综合评价网络。

二是结合学校实际,一方面,可通过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科研,集体攻关教学重难点、集体研讨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形成合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另一方面,可通过组织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6-7]。

三是统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方面在保证基本理论课程开设数量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适当增加实践课程、选修课程数量。另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媒体宣传、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精彩纷呈讲座培训引导学生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2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高职高专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8]。

一是选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第一,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政治要强,才能从政治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在课堂讲授中才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第二,要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巨大。 传授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教师影响尤为深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应有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目光投向时代和社会,才能为学生树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榜样。第三,要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依托有规范的学科门类,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受系统的知识培育培训,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论修养[9-10]。

二是配齐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队伍。 一方面,各高职高专应按《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的通知》(教社科〔2017〕1 号)要求,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 的比例设置专职教师岗位。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和培养体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和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培训、 培养总体规划;联合有关高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鼓励教师攻读更高学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

2.3 激发学生在思政课堂的学习兴趣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因此,高职高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上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照本宣科则生硬,不便于理解。另一方面受高职高专生源质量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堂关注度较本科生差。 对课堂语言艺术的运用要求较高[11-13]。 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特性,注意采用时代感强、实用性高的授课语言,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关注度,改变照本宣科讲理论的枯燥课堂氛围。

二是丰富课堂形式。 一方面要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当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将单个知识点打造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网络“精品”短课,在课程讲授中,合理穿插运用,实现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理论课程教学。 另一方面在教学资源建设时注意与网络信息资源相结合,利用真实案例、视频资料,印证理论知识、吸引学生关注课堂、引导学生学用结合。

三是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程建设经费、设立专项教改项目、举办教学竞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搭建平台、保障经费,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创新。

3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继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之后,再一次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出的重要论述。 高职高专院校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把高职高专建设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