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临床教学人才的培养机制探索

2020-01-01矫俊东张红石王翠萍刘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评价临床教师

矫俊东,张红石,王翠萍,刘鹏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2.长春中医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和投入不断地增大,中医药的医疗、教学、科研等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相比较其他学科,中医药教育,特别是临床教学方面则相对滞后,而临床教学则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走向医生的重要实践阶段,更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而临床教师则是承担临床教学工作的主力军[1]。

1 建立推拿临床教学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性

推拿,是中医学科的一个分支,也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专业,目前,临床教学医院的推拿临床发展和教学发展水平是相对不平衡的,该院推拿科的建立、完善和发展虽然已有40 余年,但是,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均缺乏相应的发展和创新,而在推拿临床教学人才培养方面更是缺乏系统地探索与深入地研究,尤其是教学应用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梯队建设方面的匮乏和断代,另外,国内临床教师均由临床医生兼任,从未经过专业的教师培养[2],这将是新时期推拿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桎梏,是整体学科不能持续性发展的根源。

因此,建立高效的临床教师和梯队建设培养机制,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现培养全面应用型医学人才目标的保证,也是提高临床带教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素质和能力的前提。

2 建立推拿临床教学人才培养机制的路径

(1)明确教学主体信息,制订教师培养计划在实际临床带教工作中,科室临床带教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不愿意来学习,即便来实习的学生也是无所事事,缺乏学习的动力,对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没有兴趣,甚至是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或临床任务,所以,这对教师的带教积极性也是一个打击,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入科学生进行一下科学地分析、分类,根据学生的专业、年级、心理状态等信息,了解其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脏腑推拿的了程度等情况;其次,要明确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的知识结构、最新技术理念、与书本知识点的契合度等;最后,我们结合上述因素,制定合理的临床教学方案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脏腑推拿,形成相对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和临床教学计划,逐步结合问卷调查和教研室会议讨论整改等方式,有步骤地制订、完善脏腑推拿科临床带教教师的培养计划。推拿学是中医教学中最具鲜明临床实践特点的学科,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和灵活性,需反复实践、跟师指导、细心体会才能逐渐领悟,然而现在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单一将传统“临证为本,寓教学于实践”的观点完全封闭。

此种情况下,学生既没有在独立思考、领悟的情况下学习好理论知识,又没有掌握好临床实践能力,这样势必会影响整个推拿人才培养,所以要转变教学理念,我们就应不断地思考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在带教期间设置学生调查问卷,为教师带教打分,能更为真实地反应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态度等方面的信息,既能够及时发现我们自身的真实的教学水平,同时,也为我们改进、提升、完善带教理念和方案提供了最直接、有力的依据。

(2)加强培训与考核,制定培养建设方案。

推拿科临床带教教师大多是针推或骨伤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像其他专业一样进行系统的中医经典学习,进入推拿临床后,由于工作性质及历史原因与中医经典的接触和运用更少,所以,推拿科的临床带教教师在中医基础理论掌握及运用相对薄弱,同时,推拿临床教师对教学工作了解和探讨不多,对教学规律认识不足[3],那么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向其他专业医生一样能够引经据典地运用生动地教学法吸引学生,使自己失去了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机会;同时,因为同一科室的推拿教师多师承于同一导师或者同一个体系,所以学术的丰富和拓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长期发展下去必将沿着以往的思路将推拿教学发展到死胡同。

因此,推拿科的临床带教教师,同时也作为一线医生,应利用大量的时间不断加强自身基本临床技能和教学技能的培训与学习,进行定期的考核,用以检验真实的临床和带教水平,评判其具备真实地带教能力,这样可以监督、 促进其带教水平的快速提升,并逐步实现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考核的根据就是,让见习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和监督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随着考核方案的不断完善,经过几代教师的检验,最终将会实现良好的推拿临床教学人才培养的建设思路和方案。 所以,专业技能的强大,并积极地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相结合,才能有机会实现高质量的临床教学改革,而这种教学技能的提升,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摸索和总结,使之能够高效地实现并推行下去。

培训和考核方式均是对教学水平的促进和激励,所以,在实施期间,首先应让教师们认清个体和学科整体发展水平的差距,明确发展目标,高效地完成培训和考核任务。 根据考核数据、评分、专家意见等方面的结论,结合自身现状,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此种方式也是实现“双素质型”教师培养目的的手段之一,即临床教师以教育素质和医疗素质,既具备医学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医学实践教学的素质[4]。

(3) “走出去,请进来”,提升教学水平几十年来,相比较其他专业,推拿专业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落后很多,尤其是在临床教学方面,由于各种因素,推拿临床教师缺乏系统的教学培训,对临床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均不熟悉,无法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他们在教学结构上的缺失和对临床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其在教学方法上单一、落后和重复,由于临床工作繁忙致使部分临床教师教学意识薄弱,存在重医疗、轻教学的思想,使得教师忽略了这方面的学习与提高,并因此使得推拿临床逐渐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5]。基于此,对推拿临床教学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期快速提高教学水平,开阔眼界,为进一步完善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①“走出去”。

选择优秀的教学骨干积极参加多种教学培训和竞赛,与同行深入交流教改经验,聆听专家传授教学经验,结合自身不足,总结、分析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改课题的研究中进行横向联合,积极汲取同行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实践中逐步培养科学的、具有本地特色的临床教学理念和方法,而这种教学的内容与特色同时也代表了临床医疗与科研的方向,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能培养高质量的推拿人才[6]。

②“请进来”。

即聘请院内外高水平的临床和教学一线的教学专家来指导[7]。目前推拿的教学仍沿用着古老的教师做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虽然实训课程设置很多,但多是较为低效的教学,未能形成一个高标准、高效率的教学过程,亟待更先进、更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来进行更新、改进现代的推拿临床教学方式,因此,聘请临床和实训教学专家来我们身边亲自指导,能够最直接、 最快捷地指出我们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根据问题和意见制定下一步的评价、考核体系,并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推拿临床教学的思路、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将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融入并体现于推拿临床教学中[8-10]。

通过以上方式,可大大提高该专业临床教师的教学素质,在教改方面也会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思路,开拓我们的眼界,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的临床教学实践表明,科学的临床教学是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只有在临床教学方面得到切实地改革、创新,建立以临床技能和诊断思维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推拿临床教学体系,强化教师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实现推拿临床教学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职业化,才能提高推拿教学人才质量,满足和适应现代中医教学的发展需求。

3 结语

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同样,推拿学科的教学发展,尤其是推拿临床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我们不懈地从先辈的经验中汲取养分和萃取精华,努力提高推拿教学团队的能力与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在临床教学中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创造新的理和法,摒弃过时的、低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学习当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熟练掌握科学的教学技术,深度挖掘团队中每个教师的潜力,鼓励教师不断开拓和创新,将临床诊疗过程与教授课程紧密地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模式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宏观掌控能力、细节把握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面、客观、准确的教学评估体系对于实现临床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科学高效,如果没有相应配套的评估体系,无法保证临床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评价体系的内容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在这评价体系中,又分为预判性评价和断性评价,在教学开始前进行预判性评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双方均可以准确把握各自教与学的需求,对课程要求的深度和进度,教学过程结束后的诊断性评价可明确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问题,如哪些教学环节需要加强,哪些教学内容需要重点教授等,这个评价对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教学细节的强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促使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地将医生的角色成功地传递给学生。

所以,为了保证推拿临床教学改革和建设的顺利发展,推拿临床教学人员既要清楚地认识和坚持推拿教学必须与高等教学发展同步,适应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注意推拿临床教学的特殊性,它不仅囊括了所有医学专业的结构和目标,同时更兼具了体育、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特点,如何整合这些知识结构是推动推拿临床教育发展的基础。 由于推拿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很强的实践性,而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必须通过临床教学来实现。这更加决定了临床教学质量与教学结果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培养出具有独特眼光、创新思维,高层次创新型临床中医推拿教学人才,使其中的大部分成为青年骨干和高层次学术的推广者,为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继承与发扬做出卓越贡献,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猜你喜欢

评价临床教师
最美教师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