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写作空间
2020-01-01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江金晶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 江金晶
古诗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无论在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核心素养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升写作能力也是古诗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因此教师要采取多元的教学手法,将古诗文教学更好地与写作对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设置“倾斜度”,让古诗文贴近写作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先人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但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面临的境遇不同,现代高中生对古人的表达还有一些不能理解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设置一定的梯度,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
以苏东坡的《赤壁赋》为例,作者在如泉涌的文思里注入了豪放的情感。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还有一定的困难,毕竟东坡生活的时代离现在已经1000多年。这时,教师要介绍有关文章的写作背景,可引用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的一句话“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来介绍作者。让学生理解苏东坡当时的处境。这就让学生想到,自己在作文的时候,也要结合一定的背景来写作,让作文具有一定的情感基调。教师可以列举相同主题的诗文,使他们能更好地进入文本。比如教师可引入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加深他们对作文的理解。学生将其运用到写作上,能开拓更多的写作空间。
二、创设“磁力度”,让古诗文烘托写作
其实古诗文里面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故事,也蕴含着许多精彩的情节,这些都可以成为古诗文教学的“磁力”,他们可以或直接引用,或内化到自己的写作中。
对于《赤壁赋》而言,教师可采取多种活动让这篇文章充满磁力。首先,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抢答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说一句含有“之”的句子,接不下去的学生就要讲一个有关苏东坡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从“纵一苇之所如”到“凌万顷之茫然”;“从扣舷而歌之”到“倚歌而和之”。后来学生在作文中讲述高考前自己的迷茫,彷徨又不得不努力的状态,就用了“凌万顷之茫然”,生动,形象,不失为作文用词上的一次创新。
其次,教师可采用合作的方式,让古诗文的学习如磁场般吸引着学生。这篇诗文流露出作者的悲情,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苏东坡的悲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单独地让学生回答,容易答不完整;如果让学生合作,用集体的智慧,就能形成共识。可见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课堂充满磁力,也让古诗文能更好地为写作服务,进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构建“参与度”,让古诗文促进写作
构建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写作空间,就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视域,多维地思考古诗文、运用古诗文。对于古诗文学习来说,构建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写作空间,还包括学习群体的多样性。课上总有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对教师组织的活动消极地对待,教师要尽量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具体活动中。还以《赤壁赋》为例,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法,如让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水”的诗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入古诗文的殿堂,也深化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可采用辩论的方式,让他们主动参与,思维更活跃。教师设置这样的辩论题:“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种观点在今天是否仍然有可取之处。对学生而言,让他们参与就是让他们发声,他们乐于参与。其实这样的环节,就是将写作与古诗词完全融合。辩论是写作的一部分,学生辩论的过程是为写作铺垫。将辩论的内容诉诸文字,就是一篇表达自己主观思想的议论文。比如,有学生就从这句话中看到积极的因素,他认为:这句话表明人要有骨气,做事要有底线,不能逾越半分。巧妙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就能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文对话。
构建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写作空间,为古诗文教学带来更多生机,这其实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也给写作教学增添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