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
2020-01-01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泉湖学区永久小学白荣花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泉湖学区永久小学 白荣花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一个方面。有效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对预习的内容提出新问题,并自发地探索这些问题。教师有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开展深入探索、学习,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让学生善于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一、培养预习习惯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思维方式和预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例如,小学生对课文《草船借箭》进行预习,可以将生词和不会的成语标记出来,对文章框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和《三国演义》等了解文章的背景,体味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以更深入地了解文章主旨。如果学生在课前能够做好充分的预习,那么教师在教学时也能对症下药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随着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语文不只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更多的是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去发现探索未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预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学生只有通过预习打好基础,才能在学习时游刃有余。另外,按照教师的要求预习,学生的信息搜索处理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提出疑问,让学生主动探索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很多学生不能够独立进行课文的预习,部分学生即使进行了预习也只是浏览文章,对其中不理解的地方没有适时标记和进行深入思考。这样的预习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会好。这时,就需要教师提前布置预习的内容,强调预习时要注意的重难点。例如,学习《从军行》《送元二使关西》等古诗词时,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根据注释流畅地翻译诗句、识记和听写生字词。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可以事半功倍。
(二)因材施教,预习目标具体设置
在同一个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语文基础好,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预习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但是,要将班级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提升,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在预习时做到手到、心到、口到、眼到,同时做好读书笔记,积累有用的材料。这样,学生不仅开拓了视野,也增长了见识。对于部分语文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关注,在课堂上多提问,并对学生的预习成果给予肯定,让学生对自己的辛苦付出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在下一次预习中更加投入,逐渐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三)相互交流,同学之间相互学习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学习亦如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展示自己的自学情况,提出疑问。再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的答案给予评价。答案获得肯定的同学在预习时会更加认真,更珍惜每一次上台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预习的方法和技巧,也可以分享查资料的平台和书籍,这样既缩短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预习的大潮流中,并逐渐形成一种竞争意识,让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