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探究

2020-01-01孙玉宁张盈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中华政治传统

孙玉宁,张盈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协同推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使其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的转化,焕发新的时代光芒。《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大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责任和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平台可以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而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1]。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 认知正确,态度乐观

调研结果显示,99.3%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示“非常喜欢”或“喜欢”,没有学生选择“完全不喜欢”;96.7%的学生在回答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时选择了“有选择的继承”,没有学生选择“全部抛弃”和“无所谓”;100.0%的学生认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有必要”或“有一定必要”,选择“没有必要”和“无所谓”的学生为0.0%;100.0%的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持支持的态度。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遍认为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有选择的进行继承,大学生应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正确的认知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和前提。

1.2 有效途径缺乏,主动性欠佳

通过调研发现,在被问及“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时,有49.2%的学生表示“没有找到有效途径”,23.4%的学生选择了“网络、电视”,14.3%的学生选择了“旅游、参观、展览”,只有13.1%的学生选择了“学校学习”;在回答“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方式时”,75.6%的学生表示“未进行有效学习”,选择“学校课程学习”和“学校开展的活动学习”的只有21.3%;在回答“日常学习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况” 时,只有6.3%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学习,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其他学生均选择了“没有行动”“应教师的要求”等。上述调研结果说明,目前大学生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存在想学但不知道从哪学的情况。同时,大学生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目前仍停留在认知意识上,并没有落实到个人的实际行动上,缺乏主动性。

1.3 文化氛围不足,教育效果有待加强

调研结果显示,72.3%的学生认为校园传统文化氛围有待提升,认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氛围非常浓郁的只有9.7%;在回答“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缺乏的原因”(多选)时,“学校缺乏教育氛围”这一原因有59.2%的学生选择,“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较少”有52.6%的学生选择;在被问及“对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学习情况时”,81.0%的学生表示 “从未修过有关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阅读情况,表示“一本没有读过” 的学生占到了80.2%;在回答对“仁爱”“孝悌”思想的认知程度时,选择“熟悉思想核心内容”的学生只有1.5%,而选择“不了解”的学生占到了49.5%。以上调研数据充分说明,目前高校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的营造方面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探寻有效的途径,着力提升。同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面,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也有待加强。这都需要学校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因地制宜,寻求突破。

2 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

2.1 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深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需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层次的新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创新改革的切入点,不断丰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弥补不足和短板,为其发展深化提供参考与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仁爱包容思想、公平正义思想、诚信文化,以及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等精神,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而优质的资源[2],可以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道德品行教育中发挥重要价值。

2.2 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拓宽思路,添砖加瓦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日益凸显,创造性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深入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其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利用其丰富的有效平台,发布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相关教育活动,这些都会使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增强,认同感提升,能够有意识地去关注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唤醒大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3]。因此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寻找两者融合的有效突破口,赋予两者新的时代内涵,可以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拓宽思路,添砖加瓦。

2.3 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新的抓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结和提炼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也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诸多要素都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正义、和谐、诚信、爱国等诸多核心价值观的要素中都能清晰地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影。将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阐释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仁爱、公平、正义等重要核心思想,同时注重教育过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说也是一种创新,能够有效提升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效果,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普遍价值共识奠定坚实基础。

3 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

3.1 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路的创新和拓展,提升教育实效性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把握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积极面对新变化和新挑战。但实际上,在面对思想多元化、受众多样化、信息网络化等诸多现实问题时,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依然没有打开,工作开展的途径仍停留在过去,形式上缺乏有效的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教育的时效性比较差。在此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深入分析提炼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质教育思想和资源,以此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敢于打破传统固定模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对于提升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重要意义[4]。

3.2 有利于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者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浪”,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刻保持崭新面貌,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自己优势,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系统的学习,认知水平不足,理解程度不深。从兴趣培养上看,对热爱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兴趣爱好主动学习的大学生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文化自信普遍不够,很难肩负起传统文化继承者和传播者的重要使命[5]。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年来积累和建设的良好的资源和平台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使青年学生接受专业系统的学习,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认同感。

3.3 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自身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仍然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高校在倡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仍然存在问题。目前,面对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多样化的冲击,高校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也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教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教育手段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教育突破口。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深入探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中诸多优秀品质和精神的育人功能,使大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鼓舞,努力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树立起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1 创新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使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阵地,也是全面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载体和平台。新时代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时代价值,必须从课堂教育入手。创新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从学生的特点、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地区的文化特点等实际出发,精心地设计思政课的课程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有机的融合进去。此外,可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在思想政治实践课程、社团课程、调研活动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内容,使理论在实践中被更好地吸收和理解,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双赢。

4.2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新时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焕发新的生机,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对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弥补其知识层面的不足。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及评估机制,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引导其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自身教育教学生涯的始终,打造一支兼备传统文化素养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4.3 校园文化建设中凸显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营造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凸显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是一个“固本”过程。首先,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增加传统文化要素,营造氛围。同时拿出特定的空间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为师生打造一个进行专业交流与学习的场所和平台。其次,广泛寻找切入点,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例如,传统节日、传统美德、优秀诗词、名胜古迹、名人事迹、国画书法以及传统体育项目等,都可以作为校园活动的主题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更深刻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活动的教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4.4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手段,拓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也需要不断拓展和更新。一方面,利用网络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网络已成为急需抢占的重要阵地,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内增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支持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组织开展优秀文化相关的线上活动等,这些都是网络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模式[6]。另一方面,利用社团等学生组织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社团活动是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鼓励支持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建设,例如,传统文学类社团、传统体育类社团等,用这种方式将对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组织到一起,通过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中华政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政治攀附”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