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人才个性化培养路径研究

2020-01-01闵翠原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师承中医药个性化

闵翠,原强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西安 712046)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中医药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中医药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又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对中医药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国内外推广中医药。中医药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由此可见一斑。然而,中医药人才培养却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2017年8月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多方面对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部署,要求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提高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

1 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中医药传承力度不够

中医药的传承以师承教育为主。师承教育是古代培养临床医生的主要教育模式,贯穿古今,成为中医药技术传承的重要形式。师承注重跟师临证,师带徒具有鲜明的学术经验特征。然而,由于现代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是院校规范化与规模化培养,与传统中医药传承的“师带徒”有较大差异。一个崇尚现代教育模式,一个注重东方传统色彩。目前,中医药高等教育陷入了现代院校教育方式的惯性驱动,而逐渐丧失了师承教育特色和优势。如中医药学课程占比不合理,教学和临床脱节,培养的人才中医药理论薄弱、传统文化底蕴不厚、经典研读不够、传统师承教育缺失、反复临证不多、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专业思想不牢、中医药思维欠缺、思辨感悟的能力低等[2]。

1.2 教学内容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度不高

一方面,教学内容注重中医、西医的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要和市场需求保持一致,兼顾中西,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中医药知识的占比没有突出,西医的规范化训练不足,基本功较弱。而中医的知识结构不牢固,汇聚古籍、古代医家的经验与理论传授更少。另一方面,临床实践针对性不强,理论知识和与之相关的临床实践在对接的时间节点方面把握得不好,没有达到临床实践夯实理论基础的效果,且临床实践的中医药特色凸显不足。另外,临床实践在实现一对一、师带徒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也直接影响临床实践的育人效果。

1.3 中医药人才科研创新能力不足

首先,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科研能力弱,创新意识淡薄的情况。本科生的教材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大纲上都强调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转化,但对于科研创新意识的培养存在空白。其次,中医药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体系传统化、思维模式西方化的矛盾也直接导致中医药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不足[3]。通晓人文、熟读经典;名师引渡,随时临证;博学广识,德艺双馨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实不够,中医药的思维模式训练不够,中医药的知识结构没有形成,科研创新就无处着手。

2 中医药人才个性化培养路径

2.1 课程设置的多元化

根据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加大传统医学知识体系的内容,持续夯实专业基础。首先,不断提高医学院校的生课比(一学年内,在校学生总数和开设课程总数的比例关系。原则上,生课比越小,学生的选择机会越多,个性化培养越真实有效)。加大课程数量和类型的建设,包括必修课的数量和类型、选修课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其他课程的数量等。选课范围和选课比例可以扩大,选修课的学程、授课时间段等也可以弹性多样,比如,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开设学程一个月、两个月的选修课;可以错开高峰,把选修课的授课时间段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等。其次,打破专业间的课程壁垒。学科间、跨学科的知识整合和思想火花是创新的源动力,中医药学科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和现代文化的结合,以及和素质教育、职业精神的结合都对中医药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有积极的作用[4]。最后,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要注重职业精神的培养。内容涉及社会学、伦理学、人际关系学等课程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都具有积极作用。

2.2 教育管理的制度化

制度化的教育管理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一是导师制。一方面吸纳传统师带徒模式的优势,跟师临证,口传心授,从导师那里获得一手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精神;另一方面,拓展师承制,为弥补“师傅少,徒弟多”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为中医药专业学生配备硕士、博士研究生为指导教师,跨学院、跨医院、跨地区扩展师承制度。二是学业指导制度。中医药专业的学业指导同其他专业的学业指导一样都需要从入学抓起。为学生的学习成才保驾护航。激发学习动力,指引学习方向。从初期的好奇与兴趣驱使转变为责任与压力驱使,再转变为自我意识与荣誉感驱使。从入门填鸭式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自我觉醒式学习。三是小班化改革。比如,面向立志从事中医临床的学生成立“中医传统班”,按照“通国学、诵经典、跟名师、早临床、多实践”的培养思路,配备了临床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综合技能。面向对中医养生行业感兴趣的学生,成立“中医养生班”,和相关企业联合,一方面定期面向企业、面向社区进行养生宣讲,另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同时接受企业培训,活学活用的同时还能增长就业本领。

2.3 临床实践的常态化

为了提高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一直是基本要求。在中医药专业学生“3+2”的培养模式下,临床能力的培养都集中在后两年。这个模式的优势是可以让学生先打下牢靠的理论基础再在临床实践中检验理论,基础厚实所以践行起来有更好的整体把握,劣势就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起步较晚,毕业时往往面临知识储备充足但专业技能有限的尴尬局面。临床实践的常态化就是要落实“集中+自主”见习中的“自主”见习[5]。将自主见习的具体任务按照学程和学习内容落实到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个学期、每个寒暑假当中去。夯实3年自主见习的任务量,并根据时间节点分解任务、完成任务。如大一第一学期寒假的临床实践要求是:学会查体、辨识10 种中药材、规范书写病案等。当然后期对自主见习情况的考核也至关重要。

2.4 个性化的培养思路

对于中医药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不是培养学生个性散漫的性格,而是采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所采取的培养模式也是存在着不同之处的。对于中医药人才的个性化培养,笔者根据探究和实践,将中医类本科师承教育,在教育当中引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学生们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对学生们的临床实践能力继续进行培养,锻炼学生们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使得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既能够学习到学校教学模式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们适应社会对中医药人才专业化的需要。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们自己组建中医类本科师承教育团队,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技术专业擅长,带领学生们学习技术经验和技能专长,学生们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专业实践和临床实践。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们个人的特长和爱好来为学生们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们的中医药思维进行重点的培养,提升学生们临床实践能力,在整个实践的过程当中,团队的成员各自发挥所长,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服务社区和社会,在丰富自身经验的同时又为社会造福,教师在整个过程当中也要侧重引导学生们将所学习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一边进行实践,一边总结知识,对于每个遇到的医学问题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学生除了可以向导师进行请教外,还可以主动去查阅书籍和文献,对产生的问题及时的解决,这样来提升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在阅读中医药书籍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比较喜欢阅读古典医书,对于这一类的学生,除了鼓励他们继续进行阅读意外,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理解中医药的精髓所在,古为今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当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在今后无论遇到哪种情况都要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临床的实践当中要树立大局意识,整体观念,充分发扬自身的特长和优良品质,在临床的实践当中展现中医药的特色[6]。

2.5 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相结合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针对的主要是在校的本科生,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在整个过程当中,要以学生为猪头,尊重学生们个人的创新意愿。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对项目进行创意设计,对项目进行实施,对研究的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交流,提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大学生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7]。对于一些擅长对文献和古籍研究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对文献进行检索,对数据进行挖掘和研究,在文献当中找出可以在当今社会运用的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法,对于一些对临床医学感兴趣的学生,需要教师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和技术研究,让学生们自身体会到所学专业的优势之处。学生们在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当中,学到了如何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在锻炼自身中医药思维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

2.6 将实验室开放

将实验室开放培养学生,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们的探索能力和开拓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天学校的教学条件在不断地改善和提升,创业实践中心和实验室的教学资源也更加丰富,学生们想要进入实验室可以提前在网上进行预约。学生们自主实验的内容可以是临床实验研究,也可以是对基础药物的研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需求来选取实践内容,也可以完全的由学生们自主进行设计,但是无论采取的形式如何,在整个实验的过程当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学生们在开放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时,需要至少有一名教师在实验室当中负责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对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维护,对学生们在实验过程当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在实验的过程当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们,强化学生们的实验素质和技能,锻炼学生们科学的实验思维以及严谨的实践态度。根据学生们的反映,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学生们不仅满足了自己的爱好,同时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8]。因为实验室的开放,很多的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有利条件完成了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对自己的实践和科研设想进行了验证,实现了对自身技能的锻炼,更有利于自身个性化的发展。

3 结语

中医药人才个性化培养是时代的呼唤、是创新的要求,是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践行。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创新高等教育管理、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院校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检验成果,不断完善培养方式积极探索符合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学科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加强中医药思维的培养、传承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将人文精神贯穿其中,推动中医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师承中医药个性化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师承授受经验谈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师承与独创之美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师承关系与演唱技法等相关问题:访藏族男高音歌唱家顿珠次仁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