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
2020-01-01瞿亚森
瞿亚森
(苏州百年职业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服务当地经济和企业所需要的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自从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至今,我国高校的规模急剧扩张,此举虽然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但同时也给各个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难度。随着扩招,大学生的生源和种类也进一步扩大,本科院校的生源基本都是来自高考后被录取的高中学生,但是高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复杂,不仅有参加高考的高中生还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中职生[1]。显而易见,学生的种类越复杂,随之带来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是全国所有高职院校所面对的共同挑战[2]。因此,我们需要去了解和分析现在高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然后根据这些分析的结果来指导和调整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下面该文会从高职学生的行为、心理和思想3 方面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1 高职学生的行为特征
1.1 愿意展现自我,张扬个性
现在的高职学生充满活力和朝气,有着自己的独立主见和个性,非常愿意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像抖音这种秀出自我的短视频APP 才会那么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学生们会从网络上接触到各种最新信息和知识,他们的脑海中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所以他们也很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来展示自我,他们的活力和热情会给学校的活动带来不同的创意和灵感。
1.2 追求实用主义,讲究实效
现在的高职学生比较理性,非常讨厌形式主义,特别注重实用性。这样的行为特征有利有弊,利的是学生在做事时和择业时更加务实,不喜欢玩虚的和假的;弊的是学生会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如学生认为没有用的课程就不会认真对待,特别是一些非专业课程,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迟到、早退和旷课也成为学生们的常态,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1.3 乐于探索,充满好奇
高职学生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也乐于尝试未知的事物,这一点也有好有坏,好的一面是在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勇往直前,不怕失败,例如,有学生就爱鼓捣小发明,在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下,还没毕业时就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有的学生对创业特别感兴趣,在学校的扶持下,在教师的辅导下,组织学生团队进行网络创业,每月营业额已经过万。坏的一面是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弱,所以他们有时会因为好奇去结交一些社会上的损友,从而接触和吸食违禁品(如笑气)导致自己受到伤害。
1.4 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弱
很多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受到父母宠爱。但他们来到学校,会与来自天南地北、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们一起生活和学习,当遇到一些问题而处理不当的时候就会容易爆发激烈的冲突,所以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调解宿舍矛盾,以及恋爱纠纷。
1.5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分高职学生本身就不愿意学习,毫无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淡薄、缺少学习动力,有些学生甚至是在父母的压力下才愿意来校读书。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听不懂的内容时就很快地放弃学习,课后也不愿意找教师询问。这些种种原因形成了高职院校课堂上的一个常见现象,很多学生抱着手机成为课堂上的低头族。学生们本来在课堂上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少,课后用于自我学习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反而把时间大量地花费在娱乐和其他琐碎的事情上了,学习成绩很不理想,补考挂科的屡见不鲜。
1.6 生活追求新潮,贪图安逸和享受
追求潮流不是一件坏事,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会追求潮流,但是如果年轻的学生们为了追求新潮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互相攀比,花钱大手大脚就会产生诸多问题。有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疯狂的消费欲,从网络借贷,最后因为还不了钱,讨债公司把电话打给其学生甚至班主任来追债。有男生因谈恋爱追女生,在自己没有驾照的情况下,违法花大价钱租超跑炫富,开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自己人财两空。
2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
2.1 希望自己是焦点,敏感、易冲动
现在的高职学生都不害羞,愿意表达自我,抒发自我,这是他们的优点。但同时他们也会比较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强,会因为学生之间的一点小事或一句话就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动手造成严重后果。
2.2 心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几乎所有学生在被询问时,他们都会谈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但是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际行动去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
2.3 意志力薄弱,容易放弃
这一点在学习上特别明显,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有些许跟不上课程就自暴自弃,旷课早退。例如:该校有全英文专业,很多学生在进入时信心很足,满口承诺要努力和坚持下去,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部分学生会觉得自己英语跟不上,从而找出各种理由要求从全英文专业转出。
2.4 精神性疾病增多
现在的学生中抑郁症患者明显增多,此病症很难被发现,除非学生自己告诉教师,或者学生有什么轻生举动才会被学校知晓。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有抑郁症患者被发现,一般是通过以下途径:学生或家长告知教师自己病情、学生实施自残或自杀行为由同学或自己告诉教师、学生在朋友圈发布自残或轻生或看病或吃药的信息和照片、患病学生求助心理医生的帮助等。因此学生工作者要关心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的朋友圈要时刻关注,一旦发现有任何自残或轻生的苗头都需要立刻介入。
2.5 自我意识过于突出
对于学习中的困难,很多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过于突出,对于这些学习困难他们不愿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更愿意归结于外部的原因,如学习环境、同桌室友、专业、课程等各种原因。
3 高职学生的思想特征
高职学生的思想带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有梦想但很浮躁的一个矛盾综合体。
(1)渴望成功、渴望财富却不愿意付出和努力,所以有部分学生宁愿旷课躺在宿舍玩游戏也不愿意进入课堂去稍微努点力。
(2)有思想有需求但却只是想想和说说,却不愿付诸行动。例如,每次在学生座谈会上总有一些学生要求学校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实际上即使校园活动相当丰富,有部分学生也从不参加。
(3)相信自己、相信未来但却不知道将来自己要做什么,快要毕业了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对未来的人生没有任何规划,浑浑噩噩。
(4)关注自我,淡化责任,要求别人关心自己,但却完全不在乎他人想法和利益,要求“人人为我”但是不愿“我为人人”。
4 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管理对策
根据上面分析的高职学生的3 方面的特征,笔者提出4 点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议,用来帮助该校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4.1 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现在的学生和家长有个错误观点就是:进入大学就万事大吉,就应该开始享受人生、放飞自我了,根本没有意识到大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让他们明白大学的重要性,让其知晓大学是建立通往职场道路的重要基石,不能任凭自己荒废光阴。要想办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让已经毕业的学长来校与在校学生面对面沟通,讲述其成长的经历,邀请企业的专家入校讲座,让在校生清晰明白职场所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和能力,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相关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学长和企业的现场说法会比教师站在课堂上光讲理论带来更多的说服力。
此外,教育部也提出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所以要建设“新型辅导员”,不光只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班级管理,更要能提供多方面专业的咨询服务,辅导员需要和学校专业教师、心理中心和就业中心一起合作,提供包括学生的生涯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等服务,做学生的“引路人”。
4.2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传统的教育是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最终结果也是针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考核并以此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近几年出现的清华学生用硫酸泼熊、北大学生弑母、复旦学生毒杀室友等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告知我们,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远比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要和迫切。
但是现在高校的道德教育存在几个问题: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道德教育、管理和考核体系不接地气。部分大学里的道德教育的课程,基本不受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其内容也比较陈旧,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相脱节,学生对于内容和讲解毫无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学生进行有效行为引导和约束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对相关课程进行更新,创新课程内容,创新授课方式,以适应新时代下的当代高职生。
所以,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首选要明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首要位置,应该由学工处牵头,各部门和二级院系配合,形成互相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加大思想品德教育的经费投入。首先,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抓好“两课”建设的同时,增加“三观”教育(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加和这三观相关的选修课,也可以在专业课中加入 “三观”的章节和内容,比如:在商科的课程中增加商业伦理道德的课程或章节。其次,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的活动要精挑细选、要能够触及学生的内心,活动开展后还要组织学生学习,讲解活动的意义,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感受,例如:多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和社区志愿者服务等,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举几个旗到街上走几圈喊喊口号而流于形式。最后,可以开展党团活动、学工干部培训、看爱国电影、各种主题的班会(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3]。
4.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进入大学后,在学业、生活和就业、情感等多种压力下,学生的心理状态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成长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倾向但不严重,这是因为环境的改变和心理自我调适不当引起的种种问题,尤其表现在人际交往的失败和恋爱失败上;另一种是心理障碍,是指心理活动异常达到医学诊断标准,如抑郁症等[4]。
因此,学校要建设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有专人专职了解、分析、研究和处理该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专题讲座,心理沙龙和心理交流等活动;开设心理社团等学生组织,如排演心理舞台剧、看相关心理电影来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组织开展“抗挫折教育”,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实和家庭有着根本和最直接的关系,因为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行为的真实反照[5]。心理教育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4.4 加强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差异化
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展开来说,就是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学生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因此对于学生的管理不能一刀切,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要有人性化的体现,对于学生的违纪违规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要建立一支以年轻专职辅导员为主的学生管理队伍,要在学生管理深度上下功夫,要多和学生沟通,多下宿舍,多掌握学生的现状和动态,多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多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学校对于辅导员队伍也要经常加以培训,不光有请进来的讲座、也有走出去的参观学习,另外还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特别是系统学习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知识,包括如何与现在大学生进行高效沟通等技能。
5 结语
学生管理是一个常抓不懈的工作,在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有着新的特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分析和总结,用新的方法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做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指明灯,为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