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生猪产地检疫工作现状与解决途径

2020-01-01王海清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农林综合执法大队570000

兽医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产地检疫生猪

王海清/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农林综合执法大队 570000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对安全、绿色、零残留的畜禽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国为养猪大国,生猪养殖业和猪肉类食品加工业进人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保证人民的食品安全,生猪产地检疫工作成为生猪养殖和屠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在生猪检疫工作中由于生猪产地检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对食品安全也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应加强把控生猪产地检疫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对促进生猪养殖业发展和保证肉类食品安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 工作现状分析

1.1 专业人员缺乏在生猪检疫工作中,专业检疫人员是把控生猪检疫的关键力量。在各地区走访调查中发现,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检疫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检疫工作者缺少专业知识和专业机能。检疫工作对在岗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很高理论与技能要求,但由于从事检疫工作的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有限,在仪器使用、寄生虫检查、重要部位化验时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导致检疫结果不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疫工作的开展。

1.2 缺乏专业的检疫设施和技术通过走访发现,缺乏高新、高效的检疫检验设备这一问题在基层检疫机构中尤为突出。当检疫设备陈旧、检疫方法落后、计量仪器不完整都可制约和影响检疫工作的开展。在数据和方法上制约了生猪检疫工作的推动,就容易引发肉类食品安全的隐患。

1.3 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除了以上两点之外,相关监督机制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法律法规重视程度差也是影响生猪检疫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在生猪屠宰检疫的现阶段,调查发现许多屠宰厂都没有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导致许多屠宰场出现监督不到位的情况,检疫效果不尽人意。

2 产地检疫工作要点

2.1 产地疫病防控工作产地检疫是指生猪在进行调运或出售离开饲养地之前进行的检疫。对生猪进行产地检疫主要是为了确认生猪是否患有疾病,对生猪进行疾病筛查。对有疫病的猪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防患于未然。当出现疫病时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消灭疫情,避免患病生猪在市场中流通,减小危害。

2.2 产地检疫检查工作生猪产地检疫的有效进行能够促进生猪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开展检疫工作中,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史调查和群个体观察两个方面。流行病学史调查主要包括询问饲养主、检查检疫档案、抗体检测报告等,以确定该地区在近期内没有暴发过传染性疾病。群体观察包括对生猪的精神状态、食欲饮欲、排尿粪便、体表被毛等多方面状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生猪个体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生猪的体温、精神、呼吸等生理活动是否异常,进一步视诊检查可视黏膜是否有潮红、出血、黄染、苍白等情况,触诊检查生猪的颌下淋巴结、股动脉等关键部位是否肿大,判断生猪的健康情况,进而从猪群中剔出疑似病猪,将疑似病猪进行隔离观察。

3 解决方法

3.1 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针对动物检疫中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各级农业农村相关部门及动物卫生监督中心、农林执法大队、兽医站等要重视整体行业素质的提升,鼓励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年轻兽医人才、动检人才加入到基层兽医工作队伍当中,提高基层动检专业化程度,保证生猪检疫工作可以科学进行,保障猪肉类产安全可靠。

3.2 鼓励“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培养原则相关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各级管理者应当定期组织“引进来”“走出去”的培养原则。邀请高等院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掌握相关的兽医知识以最近的检验技术;将基层优秀的检疫人员派送到省级、国家级实验室进行走访观摩与学习,以提升现有基层动物卫生检疫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技能水平。针对基层动检部门检疫设备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更新检疫设备以提升基层动检部门的整体检疫术水平。

3.3 建立健全生猪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各级农业农村相关部门及动物卫生监督中心、兽医执法大队、兽医站等相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制,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各相关部门要进行联合,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贯彻到生产、饲养以及售卖等各个环节。力争做好生猪检疫工作,确保猪肉类食品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产地检疫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警惕“洗产地”暗礁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