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医疗物流问题整理
2020-01-01柴丽萍
柴丽萍
一、引言
近年来,世界地震频发,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不稳定等巨大威胁。中国是全世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的人口死亡占到全部自然灾害的54%。因此,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越来越受关注。就应急医疗物流而言,目的就是能最大程度的治疗更多伤员,减少人员伤亡。大多数学者是对应急医疗物流单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即医疗资源分配、医疗设施选址和伤员后送。本文对现有的国内应急医疗物流的研究进行梳理,系统地介绍在应急医疗物流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明未来应急医疗物流问题的研究方向。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单个问题研究
在应急医疗救援过程中,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能有效地提高灾害发生后对伤员的服务效率。易宣齐和胡志华[1]提出了一个救援中心和多个受灾点之间的伤员运输需求和物资需求单元化从而达到协调转运的优化分配模型,通过最小化总车辆运输时间选择最优路线集合。潘新超等[2]考虑了将伤员运送至医院后接受救治并随时间流动而造成医院容量动态变化,在医院容量和道路运输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分别从单灾害点多医院和多灾害点多医院两方面建立医疗资源的分配优化模型,以伤员等待救治的时间最小化为目标。
自然灾害发生后,救援组织要对伤员救治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映,能够提高伤员的生存率。因此,对医疗设施正确选址尤为重要。如孟燕萍和黄有方[3]考虑应急救援需求多阶段时变特征,构建了一个以所有医疗救援中心在每个阶段救助工作量的最大值最小化为目标的救援中心多阶段选址模型,以均衡多阶段应急医疗救援中心的医疗服务量决策问题。
由于大规模自然灾害发生后短时间承受大批量伤病员救治需求,伤病员后送成为必要手段。因为转运对象是伤员,需要考虑的伤员伤情和生存能力等伤员自身因素,造成了伤员后送问题相对较复杂。如刘纪宁等[4]对地震发生后的伤员进行有效及时检伤、救治、后送转运,同时研究数据表明,有效及时检伤和后送转运对救治伤员至关重要。莫修明等[5]以缩短整个转运时间为目标,在大规模突发事件导致的运输情况不确定条件下,建立伤员转运的随机多点运输模型,分别用lingo程序和贪婪算法求解,并验证了用lingo程序比贪婪算法求解更有效缩短转运时间。崔璇等[6]考虑灾害发生的突发性和破坏性,以及救援车辆物资的有限性导致伤员心理状况发生变化,提出以最小化疏散时间、疏散成本和等待心理代价为多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二)集成问题研究
灾害应急救援过程中,常需要将救护车、医护人员等应急医疗资源分配到灾区和应急医疗设施点,医疗资源分配-医疗设施选址的集成问题研究是医疗设施选址和医疗资源分配达到最优化配置,以达到最大效用。如杜海舰等[7]根据地震灾害伤员伤情特点,采用概念模拟的方法,研究地震灾害伤情分类发生规律以及伤病员在帐篷医院的流动过程,并最终通过救护直升机直接后送至区域救援中心及提出救护直升机数量优化配置方案。
应急资源调度-应急医疗救援的集成研究不仅要对应急救援过程中的食品、被子、帐篷等救援物资进行储备和分配,还要对伤员采取快速有效的救援措施,保证伤员的存活率。如陈刚等[8]为了解决应急物流系统中的设施选址和应急物资分配问题,在应急物资供需的不确定的信息环境并用概率分布及三角模糊数描述情况下,建立多商品、多式联运、多阶段及多目标的应急物流选址分配模型,探究模型中不确定性约束条件的转化方法,并采用epsilon约束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三、总结
通过对上述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已经对应急医疗物流问题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发展。应急医疗物流的研究角度和问题不同,往往也会带来不一样的研究结果。从上述分析中容易发现,国内学者对应急医疗物流的研究主要从确定性问题、不确定性问题、单目标、多目标等多角度展开。同一个角度的研究,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得到的结论也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