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便利店24小时之痒

2020-01-01刘雪儿

博客天下 2019年22期
关键词:便利店营业日本

文 刘雪儿

24小时便利店在日本呈衰退之势,却在中国冉冉升起

超老龄社会

提起便利店,你会想起什么?相信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会是深夜食堂般的画面,24小时便利店俨然成为城市的温情灯塔,但这一切,正在被便利店鼻祖7-Eleven所打破。

10月下旬,日本7-Eleven正式宣布缩短营业时间,230家试行短时营业的特许经营加盟店中,首批8家将从11月1日起试验。

此外,日本7-Eleven将在未来一年半内,关闭或搬迁约1000家店铺,其母公司将裁员3000人。但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7-Eleven在日本有2万家店,此次调整仅占5%,只是正常的经营调整。倒是短时营业的消息,因颠覆几十年来的24小时营业的品牌形象,而迅速登上热搜榜。

要知道,在日本7-Eleven的约2万家店铺中,24小时营业的占比高达96%,除了办公楼等封闭地点外,原则上都坚持24小时的营业传统。

事实上,据日媒报道,从2019年3、4月起,日本7-Eleven就在东京、千叶等地的10家直营店铺中,试行缩短营业时间4-8个小时。7月针对其加盟店经营者的问卷显示,约有15%(约2200家)称“正在实施或讨论”短时营业试验。而到了9月底,已经有约230家店铺做了小白鼠。

促使巨头调转船头的导火索,与一位加盟店长的“反叛”有关系。

2月1日,日本东大阪市一家加盟店贴了一张小小的告示,表示此后只开业19个小时,从早上6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迅速传到500公里外的日本7-Eleven总部,领导们非常生气,认为加盟店长违反条约,欺骗感情,要求和他解除条约,并索赔1700万日元(约合100万元人民币)。

老店长也是有苦难言,57岁的他头发花白,经常穿着深绿的工作服在店内小跑。妻子早前去世,儿子远在东京工作,店里长期工作的夜班小时工因为毕业辞职了,而新招来的年轻人干不了几天就逃走了,虽然工资还高于一晚上的收益。点货、搬运、上架、收银、煮东西,常一站一天,他实在无力分身,才出此下策。

这背后反映的,是日本社会逐渐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而这又带来用工成本攀高,导致夜间营业入不敷出,形成恶性循环。

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9月,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8.4%,是中国的2倍多,其已进入联合国定义的老龄化最高程度“超老龄社会”,并连续15年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占比最高的国家。

尽管实施了延长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鼓励外籍劳动者进入日本等举措,用工荒问题仍难以缓解。有调查机构预测,到2030年,日本劳动力缺口将扩大到644万,几乎遍布各个行业。

这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悖论,日本的老龄少子化曾催生民众对鲜食产品和便捷服务的需求,加快便利店的全国铺开和24小时的稳固实施,而今又因为过度的老龄化趋势,成为全天候营业的拦路虎。

便利店的便利性

日本东京,7-Eleven 便利店

尽管便利店鼻祖不再保持初衷,但并不能掩盖一个疑问:通宵达旦,保持24小时营业,是否有这必要性?

追根溯源,7-Eleven便利店的前身为美国南大陆制冰公司,其成立于1927年,每天营业16个小时,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1946年因营业时间而改名为7-Eleven,并在1963年正式开始24小时营业。

当时,美国的超市等大型零售企业深夜不营业,有的甚至节假日都休息,7-Eleven的时间便利优势格外凸显。这也被拿到特许经营权的日本7-Eleven所效仿,1975年即开业第二年,日本7-Eleven便在国内推行24小时制,并在当年迅速突破100家。“全年无休真方便”等口号深入人心,用户甚至把叫法拗口的“便利店”称为“深夜超市”。

可以说,24小时背后的时间便利性,成为7-Eleven早期角逐市场的核心武器。

可惜的是,随着美国24小时药店的觉醒,以及大型零售企业延长营业时间,加上多元化扩张失败,美国7-Eleven逐渐衰落,并被曾经的“取经者”日本7-Eleven收购。而日本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也看到“师傅”过于依赖时间便利性的危机,他决定寻找新的便利点。

铃木等来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泡沫经济时代的机会,他发现经历过的这一代更崇尚产品品质,也更加忙碌,期待有新服务节省时间。于是日本7-Eleven逐渐在鲜食供应链、水电煤生活缴费、ATM机自主服务等“服务便利性”上下功夫,“又近又方便”成为新口号。

尽管时间便利性不再成为新时代的重点,但“24小时”依然作为传统理念被延续下来。在无数便利店人眼中,这是新型便利店与夫妻杂货店的重要差异点,有多年经验的中国全家执行长特别助理童伟国甚至这样告诉记者,“时间上的便利,是便利店的宗旨”。

时至今日,包含夜间营业的24小时便利店,依然在夜间补货、准备早餐等方面发挥优势。

赵平是北京国贸CBD附近一家24小时便利店的店员,夜班从晚上7点到次日8点,每天晚上10点左右,物流车就拉到店门口,他要和另一名同伴一起点货、搬运、上架,其中鲜食、饮料等冷藏品和新鲜面包有20-30个箱子,空箱子码在一起都有1米多高,此外还有50-60箱的水,一直忙到凌晨一两点才结束。

我家便利店创始人谢群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影响白天营业,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门店都会实行夜间补货。这从物流角度看也有利,“物流车辆进城有时间限制,配送效率有影响,而夜间管理相对不那么严格,效率会高很多,尤其是冷链运输的物品,要在深夜12点到凌晨6点间补货完,常温商品可以放宽到晚上6点到10点间”。

到早上7点多,赵平会迎来第一拨买早餐的客人。一般在补货完后,赵平会在两个七层大蒸箱里放满包子,再煮四大锅玉米、两大锅200多个茶叶蛋、一锅粥,三个不同的锅来回使用,再一个个包装好,玉米和茶叶蛋用方便袋,粥用小塑料杯装好密封。“忙完就六点多了,夜里来的人少,主要是干活。”

除了这些经济便利,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看来,24小时经营不仅满足消费者的应急需要,还在城市安全、温情服务等方面发挥社会价值。

跳开这些经营细节看,当下中国便利店还存在24小时经营的红利空间。

眼下,中国便利店的市场环境比日本7-Eleven早期更为严峻:不仅要面临商超、药店、美妆店等大型零售或垂直零售的竞争,发达的网购在夺取非急用型生活必需品的市场,外卖在啃食餐食类市场,各种即时到家配送平台在抢占急用型物品市场。

如果便利店不在时间便利性上做文章,弱势会更加凸显。

中国市场在崛起

也许是想坚持传统,或者离不开夜间经济的利处,日本7-Eleven在取消24小时营业上步伐缓慢,甚至显得有些被动。据日媒报道,其他两家便利店巨头中,全家截至10月21日已有超600家店试行短时营业,罗森截至10月1日已有近100家店加入队伍。

而历史短暂的中国新型便利店,在这个问题上显得灵活而理性。多位便利店从业者告诉记者,实施与否最终都是利益考量,看利润是否能覆盖成本,有条件的尽量都实施24小时。

夜间营业的成本包括水电费和人工成本,其中人工成本占大头,值夜班的话,每个月每家店会增加1-2个人的人工成本,按月工资算也就是3000-8000元左右。

乐豆家&马刻便利店创始人杨翔透露,通宵班的衡量线是800元营业额,按毛利30%算,这样才能覆盖200多元夜间成本。目前他们在江西境内的店有80%是24小时经营,都是能覆盖成本的,以社区店、商圈店、街边店为主,写字楼附近的店一般不涉及。

以武汉为大本营的Today便利店,其24小时营业的门店占比达90%以上,也避开在地铁站、写字楼等封闭商圈实行24小时。

Today便利店商品总监李欣告诉记者,夜间销售占全天比平均达10%-15%,基本是1000多元,按毛利28%-32%算,每个月每家店夜间利润平均达9000元左右,而多出的人工成本每月是1.5个人,按月工资4000元算共有6000元,还是有经济利益的。

相比这些南方便利店,安达便利店主要活跃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这里供暖期长达半年,夜间经济不发达。其创始人任光临透露,晚上营业效果不好的店,到晚上11点就关门,并在橱窗边安装自动售卖机通宵营业,“一万多元的柜子三个月回本,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

这种朴素的经营思维,在与便利店类似的快餐领域也有应用,比如“刷夜圣地”麦当劳和肯德基,也会根据城市地段人流量来决定是否24小时营业。

在王洪涛看来,24小时并不一定是便利店的标配,“要根据店铺所处的地区、商圈特征看,比如北方做24小时没有太大意义,写字楼等附近的店也不适合。关键还看各项成本和消费服务的匹配度,匹配可以的话就适合通宵营业”。

罗森24小时便利店

他觉得未来的趋势是多样性的,“适合24小时的区域最好24小时,不适合的可以18小时,中间地带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比如有人店配无人店、有人店配无人售卖机等”。

即便在深圳这座南方大都会,夜间经济繁荣,也有人采取“白天有人、夜间无人”的模式来节约成本。我家便利店创始人谢群透露,夜间无人模式可以在每个月为每家店节约2个人的人力成本,大约在8000-10000元左右。

而配备的智能门禁、智能收银、数字化运营系统、夜间客服监控等措施,也能防止盗损,只是夜间不再供应热食。因此我家便利店也颇为任性,在别家避开的写字楼店铺,也都实行24小时经营,目前社区店的夜间销售占比达10%-15%,写字楼店达3%-5%。

虽然基本所有的新型便利店都会尽量实施24小时,但中国24小时便利店的普及度并不高。据2019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24小时店占比超40%的城市仅有16个,这些占中国城市比不到3%。背后原因在于,中国有大量的夫妻老婆店,商品结构、供应商实力、人员精力不足以支撑24小时经营。

而从近几年的发展看,越来越多的24小时便利店正在崛起,企业被时代洪流裹挟向前,中国的便利店正进入一种区域化、连锁化、集中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大家各自占地为王,精耕细作,俨然春秋战国时代,而零售业特有的细碎和重运营特质,又决定了很难出现一家独大局面。

这背后是加速发展的城镇化和人口流动趋势,相比日本,中国的人口红利仍在,经济也在调整中稳健发展,庞大的消费内需推动着零售业不断演进与发展。

24小时便利店在日本呈衰退之势,却在中国冉冉升起。

猜你喜欢

便利店营业日本
便利店
“太空旅馆”营业中
日本元旦是新年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黄金时代》日本版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陕西省属国企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前三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