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教学融入生活中
2019-12-31陈艾
陈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当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学习数学应该是贴近他们生活中的数学,学习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数学”。
1 强化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提高学习效益
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的若干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
1.1 利用创设情景,激发探究的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 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从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教 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活情景,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 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体积》时,教材上有一个实验,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使学生明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显然,这个实验的内容与语文教材中“乌鸦喝水”的现象一样。为了让学生建立体积的概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 故事。再让他们思考、讨论: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在学 生讨论的基础上,重点设疑:“为什么瓶里放进石子,水面会升高?”“为什么放了许多石子后乌鸦才喝到水?”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逐渐理解了体积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我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数学。
1.2 重组教材情景,构建数学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的数学学习 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社会生活实际和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认识水平,适时二次加工例题、习题的内容或数据”。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及交流等数学活动。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的原例题是: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格。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2)总价是怎样随着米数变化的?(3)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由于学生对买布并不熟悉,但经常到超市购买饮料,因此可以把此题改编成:果粒橙的瓶數和总价的表:通过观察上表后,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改用图画的形式出现。这样的素材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呈现方式生动活泼,学生很容易就感悟了“正比例系”这一概念。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 丰富教学活动与学生实践应用,促进能力发展
2.1 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平均数问题》后,根据实际进行两项练习:(1)结合学校刚开展的“为青海玉树献爱心”活动,编写成不同类型的平均数应用题。如:三(1)班32人平均每人捐款11.00元;三(2)班35人一共捐款452.00元; 三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2)收集本组或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求出本组或全班同学的身高及体重的平均值。通过比较分析自己的身高与体重在本组或全班同学中所处的位置。
2.2 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辅助下,通过操作实验、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观察、分析、判断等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增强了策略意识。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3 课外延伸回归生活
让学生学习应用数学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学习了“面积计算”和“长方体表面积”后,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的卧室用地板砖的数量,墙壁粉刷压光涂料的面积。通过大量实际运用,能让学生经常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用处,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进而认识数学的价值。让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关系密切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活天地里学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丰富源泉,我们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学习、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体验数学那无穷的魅力,从而达到主动运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教育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在数学教学法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北丁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