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制度研究
2019-12-31上春丽
上春丽
本文肯定了构建旅游专业学习型教师团队的重要意义,重点探讨了构建旅游专业学习型教师团队所必须的一系列制度,如:行政约束、培训制度、学习制度、激励制度等,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笔者是一名从事多年旅游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学习力对教育的重要性。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然而,笔者经过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发现,个体的学习效率远远低于团队的学习效率,于是我们呼吁旅游专业的教师(当然也包含其他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地组建学习型团队,加入到学习型团队中。
学习型教师团队的优势主要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引领学习等,在其他文章中我已经详细阐释过,再此就不再赘述。本片文章主要探讨的问题是:团队建设制度。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团队组建好了,如果不精心培育,学习就不会真正发生,如果学习只是一个孤立的项目或任务,而不是全体成员发自内心的追求,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学校必须建立有利于学习型团队建设的制度,具体如下:
1 行政约束
从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发展过程上讲,其分为行政推进和教师自愿建设两个阶段。中职学习型网络应包括学校党政——教科室——教研组——教师个体。教研组长是这一网络中的关键和纽带,他们是广大教师学习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他们只有站在更高层面上体会、把握学校办学思路,带动全组成员创造性地学习和开展工作,学校的办学思路才能真正落在实处。
毋庸讳言,目前不少教师依然满足于自身渐现陈旧的知识储备,把学习看作是工作之外的一种负担。因此,在学校层面上,应大力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自觉寻找学习机会,自觉加入学习型组织。
2 培训制度
培训的目的在于团队成员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从而激发其最大的潜能以提高工作效率。要真正培养会学习的教师团队,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团队学习、提高培训质量是关键。当前,建立学校校本培训制度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培训的方式主要有: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培训;通过校内优秀教师传、帮、带培训;开展课题研究和教改实验;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培训,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互帮互学,比学赶超,促进教师团队向学习型教师团队发展。
3 学习制度
3.1 强调全员学习
即整个学习型团队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坚持学习,并形成制度。例如校本实践的团队领头人Y校长,总是带头学习,购买书籍、发表论文、开讲座、参加培训等,给成员做好榜样。
3.2 强调全过程学习
即学习必须贯穿于学校组织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也就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形成一种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教学与研究互动提高的良性机制。
3.3 强调团体学习
即不但重视个人的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强化团队成员彼此理解支持、协调合作、团体学习、激发集体智慧、共同提高的重要性,使团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 激励制度
薪酬激励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基本条件,薪酬结构遵从“按质取酬、责重多得”的原则,能对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发展起到激励作用。同时在建立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对学习型教师进行薪酬激励,这有利于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学校对各级各类名师要有名师津贴,对学习型教师进行分类分别给予不同的津贴。使学习型教师在学校能享受到较高的薪酬,激发他们的工作创造力和积极性,为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发展提供保障。
此外,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考核制度,完善各项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细则。同时,加强对学习的检查督促,将团队人员学习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以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
例如,我所在的旅游专业教师学习型团队,就将这一激励制度贯彻的很到位,积极学习、进步快的教师不仅有薪酬激励,还会在评优评先方面享有优先权,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提高,事实证明了学习型团队建设对中职教师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
总之,完善的制度才能保障团队的良好运行,才能促使教师由纪律约束到自主、自觉学习的转变,最终促进教师个体的进步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学习型教师团队构建模式與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ZYB4。项目负责人:姚晓民。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