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人生落笔成文
2019-12-31楚润泽
楚润泽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世界上相辅相成的关系真不是掰掰手指能数得清的,而在这些双生关系中有一对就是作家和读者。
作家,总像个主动者,而读者似乎就像是等待被填食的鸭。可隔着一层篱笆的两边,究竟是你的世界,还是我的主场?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是执笔的作家,可我们围观他人时,我们又成了读者。
作家与读者如磁石的两极,被无形的磁场紧紧相连。一个封闭自我的作家,他的文字是僵化的,作品的价值是有限的。一个心中装有读者的作家,他的才思与智慧能得到无限延展,碰撞出惊艳的火花。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填充读者的生活,让碌碌无为的人生也拥有高光时刻。因此,作家离不开读者,读者也离不开作家。
作为作家,我们是有主动权的。电影《史密斯夫妇》中有一句台词,“即使一本书有150页把你写得像个小丑,但你还可以再写 10页,对不对?那10页就会让你变成真正的自己。”在自己撰写的“大作”中,我们才是真正的主角,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但是,人生这部书又往往是一部互动剧,参与其中的“读者”———我们身边的人,他们的评价或喜好又对“作家”存在一定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促使“作家”对自己的创作产生新的理解。
于作家而言,如何看待读者是一种选择。
在读者面前,有些人选擇做一滴水,主动顺应容器的形状,依照读者的需求塑造自己的作品,使其成为读者想要的样子。这样的作品不会有太大的纰漏,却也难以具备经烈火煅烧后凝结的思想精华。这样的作家,总让人联想到那些工作在办公室“格子间”里的上班族,他们就像工蚁———以数量保证种族的延续,却也扼制了梦想家的诞生,把成长的风险降到最低,却也拉低了人生的上限。
有些人选择做一颗有思想的石子儿,接纳我需要的,固守我坚持的。他们不会因为读者的众口铄金而把自己的坚持研磨成碎屑。他们坚守自己的“广居”“正位”“大道”,践行着内心的“仁”“义”“礼”,摒弃不合乎志向的偏见。但是,这种“拗”也会让他们看起来像一个团体内的“杠精”,增加了被排斥、被群嘲、被否定的风险。但是,正如康震老师在点评唐宋八大家时所说“他们的执拗不是固执而是对真理的坚持”,这份率真让他们成了伟大的作家。当他们的人生被阅读时,字里行间总是散发着淡淡的金光;当他们的经历被当作修行者掐捻的念珠,就会越磨越亮,泛出诱人的光泽。
所以说,作家的选择将决定其作品的格局。我们应当珍视与读者的这份关系,在创造人生这部大作时,既要敞开怀抱,善于从别人的世界里为自己的小宇宙探寻素材;又要保持自己的那份初心和执拗———也许我成不了完美的作家,但我依然是我,决不抄袭,拒绝套作。也许我们的身份会重叠,但我们的灵感绝对不会重复。
教师点评
如何处理外界信息与内心秩序的关系,是我们一生都要攻克的难题。在这篇文章中,小作者以冷静沉稳的姿态审视人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依然是我,决不抄袭,拒绝套作。因为当我们能不迷乱于外界纷扰,不困顿于心中樊笼,悦纳百川而俯仰无愧时,最好的自己、最好的作品已经诞生了。(王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