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12-31黄莉
黄莉
在中职院校的专业体系中,会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了中职院校教师所面临的一项任务。在现代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的背景下,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将翻转课堂实际应用于中职会计教学中不仅能提高教学针对性,为教师提供更多教学思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就翻转课堂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
相比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中职学生普遍表现出基础知识背景不够扎实,自控能力较弱,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等特点。对于这样的教学情况,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失效,寻找创新性教学方法成为了中职会计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中职会计教师可以对翻转课堂与会计教学之间的结合点进行深入探究,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会计课程的内容,为其构建翻转课堂。
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构建翻转课堂的前提。中职会计教师应该将要讲解的内容整理和总结下来,将其中的重要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分别录制成微课,将微课上传于网络当中,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观看和预习。学生可以将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到课堂中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探究。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新知识形成基础印象的过程。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的学习效果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其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讲解到“提坏账准备业务”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为学生展示某个企业在近两年所形成的应收账款余额以及坏账损失。企业需要制作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明细、坏账准备等。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在微课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记录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点。
2 课中学习
课中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体环节。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作用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这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很多学生在预习环节都会对知识点产生一些疑问,但是,不同的学生所产生的疑问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对班级的学生实施合理分组,并将学生所反馈的学习难点转换成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当中。不同的学生针对会计知识和问題所提出的想法和思考角度都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的过程是其思维发生碰撞的过程。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可以督促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思考,共同对会计知识进行探析。每个小组的学生针对会计知识讨论完毕,教师可以让每组派出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成果,结合微课,为学生进行点拨和详细讲解。
3 课后复习
在课后环节,中职会计教师应该督促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的方式对课堂中所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并且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每个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一些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将教师讲解的内容全部消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其提供了复习的平台。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提坏账准备业务”这个部分时,学生对坏账准备的概念、计提方式以及作用等内容没有形成扎实的记忆。针对这样的情况,学生可以将微课播放到相应的位置,回顾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在复习环节,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或者向教师请教。
4 评价成果
教学成果评价是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能使教师对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形成全面的了解,也能使学生自身认识到学习会计知识所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中职会计教师可以针对会计课程的内容为学生设计测试题,将其融入到微课当中,由学生在课后来完成。学生完成测试题的过程和结果都可以被存储于网络当中,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测试中取得的成绩,结合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其自我评价对学生做出合理化的评价。学习成果评价的结果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为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结构提供更多的依据。
5 结论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较强的系统性,将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中职会计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也较为零散。这样的课程特点突出了构建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因此,中职会计教师应该重视翻转课堂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本文对翻转课堂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展开的一系列分析,希望能为提高中职会计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北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