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最美的文化风景
2019-12-31杨柳
杨柳
近些年,不少幼儿园开始注重园所文化的打造,并呈现出繁荣与鲜活的景象。但深入思考,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大同小异、片面移植”等现象。怎样才能打造适宜的环境文化?它与儿童发展有什么关系?笔者结合园所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与园所历史的吻合度,“秉承传统”使优势更优
每个园所都具有各自的办学传统与特色,而幼儿园环境文化必须坚持传承和彰显这种传统。盐城市幼儿园(以下简称市幼)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老园,创园时曾被命名为“苏北地区盐城分区保育院”,以解决解放军将士的后顾之忧,因此“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便成为我园70年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红色的革命精神已融入每一位市幼人的血液,也融入了市幼环境文化创设的每一个角落。
在祁晓霞园长的带领下,我们始终秉持让孩子“享受游戏,做中求进步”的办园理念,追寻“保身心健康,育未来希望”的育人理想,所有的教学行为都紧紧围绕“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精神。园内小品浮雕再现了幼儿园的悠久历史;园徽由世博会会徽设计者——邵宏庚大师设计,以“子”字作为创作的基础,结合盐城首字母、五星红旗、启明星等元素,构成一幅孩子张开理想的翅膀,飞向美好未来的画面。“小小升旗手”系列活动蕴含了“德润萌童”的教育思想,不仅将升旗台作为展示幼儿德育成果的平台,还通过班级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演绎,展示了全园德育活动中的亮点……这些渗透着历史元素的文化标记与传统高度吻合,形成了我园独特的文化风格,象征着盐城市幼儿园既让孩子回味过去之所在,更是孩子梦想开始的地方。
二、提高与地方文化的吻合度,“内涵创新”使特色更特
传承历史并不意味着排斥创新。相反,将传承历史与时代创新有机统一,才能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我们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以绿色文化来推动内涵创新,增加地方文化的鲜活印记。
1.园内特色环境
盐城市幼儿园格林分园的英文名称中包含了单词“Green”(绿色),因此我园在环境创设上也兼顾了“绿色文化”理念和格林童话的特色。
我园生均占有资源及绿化面积远远高于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标准。园内绿树成林,绿草如茵,竹林中曲径通幽,小桥流水,体现出自然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我们充分利用园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的种植园地,形成了田园种植课程,孩子们自主种植、观察、交流,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晨检大厅也因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被赋予了更多教育功能。亲子自然课程的展示小品,根据不同季节、重大节日而变换的主题色彩等,顺应了孩子的天性,让大自然的广博和丰厚的“绿色文化”滋养着孩子的心灵。
我园除了规范的活动室外,还设有阅览室、科学发现室、音乐室、儿童厨房等功能室;对公共区域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形成了妙趣横生的“童话主题广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奏响欢乐的序曲,童话火车载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打造了与地方文化相融合的“鹤鹿体验馆”,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麋鹿、丹顶鹤的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用艺术的手法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创设了倡导自主游戏的格林科技馆,孩子们可以在童话般的游戏情境中,进行科学探索、科技实验……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一次的童话艺术节以“小红帽的快乐旅行”为主题,孩子们自主创意表演童话剧,获得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我园以环境凸显文化的魅力,让环境成为孩子的天然教材。
2.园外资源共享
园外的自然、社区、家长资源被融入幼儿园文化创设和幼儿发展体系。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支持引导幼儿园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合理布局空间、设施,为幼儿提供有利于激发学习探索、安全、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和玩教具。”挖掘和利用资源是幼儿园教师十分重要的工作。
(1)挖掘和利用大自然资源。教师与孩子、家长一起走进当地的植物园、欧风花街、水街等,逐步建立课程资源导图。走出园门前,我们都会先带领教研团队、家长代表踩点,寻找最优的教育切入点。例如,我园计划到园区附近的盐塘河公园开展亲子春游,在踩点中大家发现许多人在晨练,一致认为这是教育契机,于是便计划开展亲子活动“特别的早晨”。活动当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带着调查表,早早来到公园,一起调研采访了晨间锻炼的人。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不但了解了晨间锻炼的不同形式,认识了不同的工具,还懂得了锻炼的重要性。调研过后,他们结合自己设计的任务卡,开展了“植物大探秘”,认识不同种类的树木,寻找各种形状的树叶,并在集体活动中与大家分享。家长对这样的亲子活动赞不绝口:以前逛公园只是单纯带孩子出来走走,没想到竟然能利用环境中的人和自然資源,开展这样生动有趣的活动。
(2)开发与利用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包括幼儿园周围的环境设施、人文氛围等。开发利用社会资源,能让幼儿在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通过更多渠道获得信息,获取对社会状况的初步认识。同时,幼儿通过与社会中的人和物充分接触,能了解社会的分工合作以及成人的劳动,增进幼儿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理解。为此,我园组织幼儿参观海盐博物馆、水浒文化馆、盐城科技馆等,培养了幼儿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增强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开阔了幼儿的视野,也丰富了他们在观察记录、阅读理解等方面的关键经验。
(3)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传统观念中,幼儿的教育是幼儿园的责任和义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也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我园主动了解家长的职业和能力优势,定期与家长多通道地交流沟通,使家长成为幼儿园文化创设的参与者。新生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使家园互动的密度增加,家园合力的效果增强。亲子闹元宵活动中,孩子们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认真地制作龙灯、旱船,搓汤圆,猜灯谜;亲子科技活动中,孩子和家长一起探寻溶解以及摩擦力的奥秘;亲子端午活动中,大家一起裹粽子、做香囊……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了亲子情感,增强了幼儿的表现能力,也形成了更多元的园所文化。
3.园本研修提升
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学习,汲取新的教育理念,并融入实践。因此,在利用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在反思:怎样使环境与课程有机融合?怎样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环境中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环境的适宜性和丰富性影响幼儿获得经验的质量,进而影响幼儿的发展。我园带领教师开展团队式研修活动,从制定班级环境文化创设方案到打磨园所环境创设计划,面向年级组长、骨干教师及新教师,分层管理与指导。大家经历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努力使环境为课程的准备、发展、记录与延续而服务。我园还通过“新春摄影展”捕捉教师们对环境文化的敏锐度,通过“读书创意表演”提升教师对文化作品的理解能力,通过“思维导图设计大赛”重组教师的思维框架,等等,进而鼓励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适宜的环境,不断全面丰富幼儿的经验。同时,教师还产生了新的思路,如利用公共环境打造适合孩子混龄游戏的平台,利用游泳池开展适合幼儿的水上航模制作与竞赛等,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了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三、提高与儿童思维的吻合度,“儿童立场”使趣味更趣
环境文化创设不能只追求形式化,而是要追随儿童的脚步,与儿童换位思考。正如我们常说的,儿童立场不仅仅是摆放或者悬挂一些幼儿的作品,而是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启发他们的思维,一切从儿童出发。例如,当前我们正在创建“泥巴村”,在那里儿童想涂鸦就涂鸦,想玩水就玩水,想玩泥就玩泥,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观察与分析。我们还要思考,为什么安吉、利津的环境打造、户外活动模式会引发全国幼教界的轰动?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在哪里种几棵大树,也不是怎么去滚柏油桶,而是理念的更新。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环境都打造得自认为很美、很满,那儿童自己的空间在哪里?“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蒙特梭利的这句至理名言就是环境文化创设的最好理念。
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幼苗,那么,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创造出适合他们成长的文化环境。与传统吻合,与地方特色吻合,与“儿童立场”吻合,这就是幼儿园环境文化创设的初衷与原则。追寻学前教育最美的文化风景,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