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言学习实践的三个层次

2019-12-31李守明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叠词情形自然段

李守明

实践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实践中开展语言学习呢?我认为,教学中学习语言的实践需要把握好相应的层次性,教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水平逐渐提高,这既是语言学习的规律体现,又是学习语言实践的自然过程。

一、文本语言学习

学生学习语言在开始阶段主要是机械性地模仿。通常情况是,课文中出现的规范的语言运用模式,教师让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乃至背诵,或者进行简单的复述与仿说,看上去都是那种很简单地语言直接搬运和拼合,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机械模仿毫无创意,但这确实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传统方法和有效手段。这种学习方法,在低年级运用的概率明显高于中高年级。教学时,教师经常要求学生把相应的句子再读一遍、模仿课文角色演一演人物说话时的情形或者照样子说一说等。如教学《小小的船》,课文后就有这样的练习——“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其中所读的含有叠词的四个词组“小小的船儿”“弯弯的月儿”“闪閃的星儿”“蓝蓝的天”是课文中出现的,读一读的要求是读出用叠词以后的节奏感,这是需要学生多次朗读甚至加上比较才能慢慢体会到的,所谓“照样子说一说”正是一种比较的形式,去掉了叠词后的名词,即使如“月儿”有儿化帮助也还少了鲜明的节奏感。这是通过多次朗读来学习语言的实践,后续是“说一说”的落实,学习伙伴提示的“弯弯的小河,蓝蓝的大海”,所用的叠词还是课文中出现的,并没有出现新的叠词,这就意味着语言实践的学习还在机械模仿层面,没有取得突破。

二、混合语言学习

语言学习实践的第二个层次是灵活运用,主要是指在模仿文本语言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尝试运用,消化吸收以达到内化的目的。其实,小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将以课文为主的语言材料有机存入自己的语言仓库中,采取尝试换词、换句、换人称、换一种表达方法乃至改变文体等方式,努力内化成有自己色彩的语言,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特点,初步建构自己的语言架构能力。在这种尝试性语言学习实践中,学生选取学习的语言点一般是课文中的有特点的句子、段落。

如《秋天的雨》的第3自然段写秋天的雨里藏着好闻的气味,但篇幅上明显比第2和第4自然段都要短一些,仔细比较可以发现这一段没有出现具体的描写。这一自然段结束的句子是:“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是一个有弹性的句子,“那香味”是哪一种呢?“勾住”能不能换一种说法,以后还发生了什么与气味有关的表达呢?教师抓住这些表达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仿说,学生的语言表达出现了创新:“小朋友的脚,常被苹果的香味拽住,拽着他们往苹果园里跑去,满树的苹果都争着与他们比谁的脸更红……”

三、个性化语言学习

自由生发的个性化语言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特殊情境中才可能出现的情形,主要是在那种进人物我两忘、情思飞扬的境界中,学生的表达如山间清泉汩汩而出,既充满活力又灵动神奇。这种情形离不开教师引领,需要教师自身有高超的语言教学艺术,还需要师生心灵上的共鸣,让学生恍然大悟,语言表达的灵感突然来袭,产生很好的效果。

如教学《穷人》这一课时,课文第2自然段写主人公桑娜的沉思:“……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这些内容表现的是穷人家里孩子的生活情况,教师抓住“菜只有鱼”“都健康”这种似乎不像穷人家的情形,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不仅明白了“只有鱼”(是卖不掉的小鱼)和“都健康”(没有生病)的标准,而且联系到自己现在过的幸福生活:“吃腻了大鱼大肉,希望多吃绿色食品,这才真正享有健康的生活!”这样的话语,折射出来的是时代发展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和影响。

综上所述,语言学习实践的三个层次,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和适时点拨,这样才能让学生进入适宜的语境之中,由仿学到运用再到创造,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

猜你喜欢

叠词情形自然段
避免房地产继承纠纷的十二种情形
四种情形拖欠劳动报酬构成“拒不支付”犯罪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的”字叠词招聘会
美丽的秋天
出借车辆,五种情形下须担责
让叠词走进句子
拟分裂情形下仿射Weyl群Cn的胞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