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教学技术为媒,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2019-12-31许文明
许文明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主要写了“外洞、孔隙、内洞”景物的特点,为了将特点写清楚,作者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感觉到的情况去描绘观察到的景物。
在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笔者尝试以现代教学技术——电子书包为突破口,通过反复读、欣赏视频、网络共享学习成果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写了什么。
2.提问:叶圣陶先生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哪些地方?请同学们完成电子书包上的填空题目。我的设计意图是,在导入部分,对课文进行整体回顾,利用电子书包的互动体验功能,形象直观地展现双龙洞的地图,让每个学生标注具体的地点,提高课堂参与面。
二、口味重点
1.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叶圣陶先生游双龙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哪一处景点最让他感到好奇、刺激,感受最深?请同学们打开电子课本,浏览4-6自然段。
2.同学们用电子书包中在线词典功能查一查“孔”“隙”分别是指什么?“孔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孔隙的特点是什么吗?找的设计意图是:对于“孔隙”的理解,学生可能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利用电子书包的在线查阅功能,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对孔隙形成正确的认识。
3.学生读课文第5自然段,画出孔隙窄小的句子,并写出批注。
4.小结写作方法。写孔隙,作者用人们常见的东西比较说明,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感觉到的情况去描绘。这样,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怎样让学生“读进去”,读中有思考,又怎样“读出来”,读中有感悟?我在教学中采取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边读边做记号。
5.练习背诵。第一遍,我打开课堂资源里的视频1,学生边看边听;第二遍,我打开视频2,尝试配音。我的设计意图是:电子书包的课堂资源可以存放和课文相关的文字、图片、影音资料。我让学生先看视频1,完整地看一遍游人通过孔隙的视频,听一遍课文范读,把文字和具体可感的面面结合起来,对孔隙有了最直观的认识。我再让学生看无声视频2,尝试配音,既培养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写内洞”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各自读6、7自然段,小组内交流读出了内洞的哪些特点,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各小组长进入分组研讨界面,输入讨论结果并上传;
7.我让学生分别找到相关的句子说明双龙洞“黑、大、奇”的特点。从写作的角度想想,为什么叶圣陶先生只写了像黄龙、青龙的石钟乳,而对其他内容一笔带过?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这样写的好处是有详有略,写出了作者的真实感受。
8.阅读写外洞的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思考:外洞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我的设计意图是:在学习写孔隙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已经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因此,作为“次重点”的外洞,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9.小结。课文中除了反复出现叶圣陶先生的游踪,还有什么也反复出现?学生回答是溪水。这就构成文章的两条线索: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三、总结提升
叶圣陶先生曾说:“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写文章,无非是一点,我听到的,看到的,真体会到的东西来告诉读者或听众。”同学们,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的这篇游记也为我们学习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怎样把学来的技能迁移到写作上?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运用本节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游记,将语文素养的提升进一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