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体育课堂

2019-12-31纪先浦

知识文库 2019年23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体育

纪先浦

体育学科的教学是一项与实践性,协同性和教育性相关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很好的符合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在身体方面,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课堂不仅具有非常好的健身效果,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心理能力。本文就简要的分析了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学体育课程中来。

由于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奠定了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后续的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了铺垫。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可操作性是非常强的,教师需要强化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学意识,深入挖掘相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有所启发。

1 结合学生实际,渗透心理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每一个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能力,安排不同的运动项目。例如在学习踢毽子这一节课的时候,可以按照年龄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的还不够完善,因此注意力很难集中,做到事情很容易遇到困难就放弃,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就发现学生一开始的时候参与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的,但是随着学生练习的次数不断增多,失敗的次数也渐渐增加,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再去踢毽子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比赛,看看谁能把毽子踢的时间长、数量多,这样一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马上就被激发出来了。对于一些很快就失误了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重新尝试一次。再比如针对一些教高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就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和善,能够融洽地跟他人相处,从而加强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因此,他们也想展示出更鲜明的个性发展。那么在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仅需要进行体育基本技术的指导,还要考虑学生在个性方面的发展需要,除了加强基本功的练习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一些特殊的练习,例如多人传毽子、用其他部位,如头、大腿踢毽子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完,还能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确保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 重视行为引导,加强内心教育

每一个班级都有或多或少的几位同学不合群,总想展现更加独特的个性特点。例如在集体跑步时有的学生总是故意跑的很慢,或者很快,这会显著的影响团队的整体性;打篮球的时候总有的学生会拿着篮球乱跑,破坏规则,随意拍着玩,这样不仅会影响他们自己的练习,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体育锻炼。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不能一味的进行制止,而是要从根本上分析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到他们要这样特殊表现的原因。教师可以私底下与这些学生进行谈话,让他们说明自己为什么会想这样做,让学生能够彻底地与教师敞开心扉。教师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在平等的地位,平和的跟学生进行交谈,然后针对这些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讲明这样做会自己为课堂为其他的学生带来的影响,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指导。除此之外,在体育学科中,学生们常常会进行竞争,竞争会带给学生一定的进步,但是有些竞争在课堂上变得畸形了,这与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公平合理的竞争,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他们因为受到一时的情绪影响而指责他人,甚至会产生言语上和肢体上的冲突、违反体育规则。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不因一时的得失而产生大幅度的情绪变化,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 进行因材施教,增强心理素质

在小学阶段,男生和女生的心理素质都是不同的,哪怕是同一性别的学生,在个性方面和心理素质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心理素质来开展不同的体育锻炼,深入的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甚至还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况和家庭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实因材施教。例如在体育课上有一位学生总是不喜欢运动,同时性格也非常内向,很容易遇到困难就哭鼻子。教师先是进行了善意的提醒和鼓励,但是其他的同学却也并不想跟这位同学结成小组。教师在仔细观察之后,发现这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问题,但是不敢尝试新鲜的事物,非常的胆小,哪怕是最简单的跳大绳也只是参与过一两次。后来教师有一次发现这位女生的乒乓球打得非常好,甚至还比很多男学生的水平高,教师就在全班范围内表扬了她,推举她参加学校的乒乓球比赛。从那之后,教师就发现这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活动积极性增加了很多,其他同学对于他的态度也有所转变。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多一份的关心,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以此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总之,在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心理健康教学优势,积极设计各种类型的训练项目,让体育课堂引导学生更加健康的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体育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我们的“体育梦”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