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式旅游/赝品博物馆
2019-12-31
在2019年国庆黄金周,重点城市、头部景区、“网红”打卡地都迎来了客流超高峰。同时,“打卡式旅游”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所谓“打卡式旅游”,即走马观花式的旅行方式。而现在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地点,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地方只要沾上“網红”二字,年轻人就接踵而来。有的人,排队5小时,只为打卡西湖音乐喷泉;有的人,排号20000桌,只为打卡一家“网红”餐厅;有的人,堵车半小时,只为打卡一个名叫“立马回头”的公交站……而对很多人来说,打卡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发一个朋友圈。人们来到景区、餐厅、酒店,已经不太在意自己的体验了,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拍图片、拍视频发朋友圈。
灼见
“打卡式旅游”的走红,本质上是互联网文化推动下的旅游方式的新变,是当代人旅游观念变化的必然趋势。无论其是“朋友圈文化”的需要,还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些美好回忆”,社会不妨尊重每个人的自主选择,也应看到这一群体性表现背后“放飞自我”的日趋轻松自在的心态。
赝品博物馆
2019年10月7日,重庆大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然而10月14日,一篇公众号推文《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却引发了轩然大波。该文作者在参观了重庆大学博物馆之后,怀疑大量“文物”系粗制滥造的赝品。据悉,该博物馆开馆当天展出了400余件展品,其中342件由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前任常务副院长吴应骑捐赠。
唐三彩女俑,“大到没朋友”,还身着现代才有的“洋蓝长裙”;金镶玉乌龟“把电镀工艺和人造宝石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真品在国博,“孪生兄弟”空降重庆……本想野心勃勃地创建一流高校博物馆,不料却成“翻车”现场。目前该博物馆已闭馆,重庆大学已成立专门工作组,对该情况进行核查。
灼见
学校是求真务实的地方,学校的博物馆更来不得半点虚假。从学校立项到专家论证,从媒体曝光到业界评价……高校博物馆的筹建不能“一路绿灯”,更不能“饥不择食”。“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果,只能诞生“皇帝的新衣”,最终导致的是学生的错误认知、社会的混淆误导。